垄断与竞争_从0到1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从0到1 > 垄断与竞争
biangbiang架 从0到1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31 18:12:19

垄断与竞争

作者彼得蒂尔,尽管是Gay,还因为支持特朗普被开除了Gay籍,但本书绝不是因为标题导致你所想象的那样。书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观点,如垄断与竞争。
        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竞争是一个市场健康的状态,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然而,彼得蒂尔却指出,垄断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过度的竞争阻碍了社会进步。
        如对于企业,垄断能够让企业从每日的竞争中解脱(如谷歌的座右铭“不作恶”,即表明了垄断企业即使严守道德,也不影响企业的发展),着眼于未来。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来自于垄断利润。在商业社会中,每个伟大企业的成功各不相同,即通过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失败企业的不幸却总是相似的,即无法摆脱竞争。
        其实,对于我国的《反垄断法》学界也有类似的争论。目前,《反垄断法》是以市场份额界定市场支配地位,有经济学家指出,市场份额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行为本身。市场份额高,恰恰说明这是一家优秀的企业。以市场份额的高低来界定市场支配地位,并进而课以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说是在惩罚优秀,奖励平庸。如彼得蒂尔在书中指出,2000年美国司法部以“反竞争行为”对微软公司进行垄断调查,导致比尔盖茨被迫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应对法律威胁而非技术创新。最终,尽管微软与政府达成和解,但从此进入了相对低迷的时期,现在的盖茨更多的以慈善家身份(而非技术专家)闻名于世。真正要做到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应当以相关企业是否对市场进入施加不合理的限制为标准,而非市场份额。
        对于个人,彼得蒂尔则指出,竞争扭曲了人们的思想,结果就是人们从进入学校开始就受困于竞争之中。激烈的竞争推动着分数最高的学生脱颖而出,导致这些成绩出类拔萃的孩子“最终在这个怪异的、与现实世界没有交集的学术界找到个人定位”,“争相发表无足轻重的论文而不去探索新的领域”。而职场的激烈竞争更是使得人们沿着墨守成规的轨迹走入困境,直至把梦想吞噬殆尽。哈姆雷特认为,伟大是肯为了微不足道的理由去抗争。彼得蒂尔则说,这些斗争完全没有意义。
        那么,怎么摆脱困境?或许这就是格局。如高考,每个学校都会告诉自己的学生,真正的竞争对手并非是你的同学,而是全国考生。格局高的孩子,会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共同提高;而格局低的孩子,总想藏藏掖掖,保守秘密,每次出分后或许还会“谦虚地”来一句“没考好”。所以,摆脱竞争,就是把视野放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