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2》和《货币战争》1比较起来重要的不同点就是货币战争2不如货币战争1那么吸引人,这是因为前面若干章的内容太多、太杂,牵扯的面太广,人物太多,光是延续至今的金融大家族就有十几个家族,除了大家熟知的摩根、洛克菲勒家族,还有巴林、希夫、赛利格曼、布累施劳德米腊博家族等,当然也少不了无处不在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基本上是文献综述性质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看下去。
从第一章到第四章讲的是德、英、法、美四国的银行家族,由于家族数量多,人物繁杂,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太大,往往其中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都可以写一本专著的内容,在一个章节里不可能将其全部承载,所以叙述的内容不免有些太跳跃,不连贯。
第五章到第八章讲二十世纪的近代史了,大部历史大家都知道的,但其中银行家族们起的作用大家大都不清楚,书里摘了些片段贡献给大家,譬如扶持希特勒上台、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建立精英统治组织等,只是恨少,还不过瘾。
但其中解释了银行大家族通过设立非盈利基金会,把财产转移,即得慈善的美名,又逃避纳税的真相。一句话“非盈利”即是“非纳税”,令人对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所谓的慈善面目产生怀疑。
“……公司表面由职业经理人运作,但董事会和关键股权控制力完全集中在极少数金融家族手中。游戏规则的核心之处就在于金融家族所控制的庞大的基金会体系和其他投资集团,通过表面的代持机构,来实施‘形散而神不散’的关键股权和董事会的控制力。代持机构就是那些著名的金融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它们的作用是起到‘防火墙’的功能,以便于金融家族所控制的基金会与投资集团,将公众的视线屏蔽在实际持股人圈子之外。
“……基金会避免了富豪们最痛恨的高达50%的遗产税、收入所得税、赠与税,更妙的是基金会的投资增值还逃避了资本利得税。在完全免税的情况下,基金会的资产如滚雪球般迅速增长。美国国会报告显示,由于基金会的存在,美国每年高达2/3的总收入是免税的。相应的,国家税负的压力越来越重地压在了永远没有可能建立自己基金会的中产阶级身上。超级富豪们的基金会资产就像癌细胞一般迅速扩张,它不断地从中产阶级的家庭财富细胞中汲取营养,社会财富分配更加不公。
“据统计,1969年美国596家基金会的净收入超过了美国50家最大银行净收入的2倍。从1790年建立第一个基金会以来,美国的基金会数量越来越多:
1900年以前,18家
1910年到1919年,76家
1920到1929年,173家
1930到1939年,288家
1940到1949年,1638家
1950到1959年,2839家
到了2002年,竟高达62000家
“……基金会仅需要每年‘贡献’5%来进行慈善事业,而国际银行家赚钱的手段岂止获得区区5%的回报?更何况,这5%的慈善投资,还可以用来实现社会影响力和学术研究控制力,为自己赢得更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法律政策倾斜,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全书最精彩的是最后两章,依我看只看最后两章的收获能抵得上全书。这两章即提示了金融危机的源起,又预见了未来的金融趋势,随着美元的衰落和全球单一货币的建立,金权一统天下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国持有的两万亿美元储备将变成一堆废纸,一文不值;意味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起来的财富被洗劫一空,中国人为西方白干了30年;而二氧化碳排放被征税,中国未来30年的环境罚款将意味着中国人为金融帝王们白白打工六十年,以后还得继续成为被剥削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