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讲义》读书札记_经济学讲义(上)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讲义(上) > 《经济学讲义》读书札记
野原新之助 经济学讲义(上)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2-10 13:02:57

《经济学讲义》读书札记

《经济学讲义》札记之一: 稀缺的本质

让十个人分享五个苹果,这是一件令人为难的事情:如果每人半个,则意犹未尽;如果每人一个,就有人分不到。这就是稀缺(scarcity)的含义。如果苹果增加一倍,稀缺是否会消失呢?

我相信依然存在。尽管苹果的数量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但大小、优劣的差异会使得分配难以公平正义——苹果的稀缺,悄无声息地转变成好苹果的稀缺。自私的“经济人”永远会竞争最好的苹果,而“最”好的苹果只会有一个;因此,李俊慧断言:“稀缺,永远存在。”

稀缺是一个确定的存在的事实,被认为是资源匮乏与欲望无限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事实——或者说资源不可能不匮乏——稀缺就只与人的欲望有关。如果这十个人都不喜欢吃苹果,他们完全不在乎分到的是一个、半个或者零个,那么当然不存在稀缺;如果每个人都有“孔融让苹果”的精神,甘心不吃苹果,也不会存在稀缺。

在这里我当然不想责难人的欲望。因为对于经济学的初学者而言,我不必去关注这种欲望。经济学假设人是自私的,自私即是利己,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人没了欲望,自私便是一句空话,整个经济学就没了意义。

其次,人的欲望导致了稀缺,稀缺则意味着重要。财富的本质是稀缺,只有稀缺的东西才能作为货币,用来交换;或者作为商品,被购买。我很难想象我们可以在无尽的沙滩上,随意捧起一捧沙子,走进商店,说:“诺,我要买这片空气。”

稀缺与一个人的权势、财富无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利用金钱和权力争取某样物品,恰恰说明了这件物品是稀缺的。而他之所以能够夺取那样物品,是因为他的权势或财富胜过别人,这说明他拥有的权势和财富本身就具有稀缺性。

熊秉元在《解释的工具》中提到过一个例子,在传统经济中稀缺是商品的价值所在,而在互联网中最值钱的却是普及:如果某个互联网产品(网站、软件)只有几个人在用,那么毫无价值;用的人越多,则价值越高。熊秉元的解释是,有时候值钱的是稀缺,有时候值钱的是普及。(熊秉元《解释的工具》,东方出版社2014年)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