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叩门中国_中国巨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中国巨债 > 危机叩门中国
Momo 中国巨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3-25 12:03:43

危机叩门中国

最早在微信公众号「大玩家」上看到本书,作者刘海影,是国际对冲基金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国家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全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之间的耦合并不深,而且每一个部分的主题都很有趣。假设你是一个经济金融爱好者,或者对投资、房地产感兴趣,那么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一部分是给中国这个五千年历史的国家经济水平"翻案"的,作者指出,从宋朝开始,中国的经济,尤其是生产率就已经逐渐呈下滑趋势,并非大量中国人认为的"世界第一",这个论证对我的认知还是挺颠覆的。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最近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第三部分讲了货币的诞生机理,看到这一部分,想起大学时候学的《货币经济学》,上课的内容我是一点都不记得了,要是教材也能按照这样有意思的方法来讲,相信我能学到更多。最后一部分,也是本书的重点,作者阐述中国经济潜在的危机

据说文章每多一个公式,读者就会减少一半,作者在这里也非常用心,把大量数据和公式推导都放到了引文附录,如果你没有什么数学功底,也完全读懂本书。可以说整本书数据翔实,论证严谨,作者拿着做学问的认真态度来写的本书。作为一本财经专业型书籍,想要深刻理解本书的内容,还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和金融背景知识的,否则读起来会相当吃力,我一共看了两遍,只能说理解了皮毛。

另外,本书成书是在2014年,距离今天已经快要3年了,虽然并没有出现作者说的严重的危机,但看中国经济,稳重提到问题依然存在。现在没有危机并不证明危机不会发生,很期待作者能有更多的文章,来结合当下的经济情况作出新的分析判断。

下面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为什么说历史上中国经济水平低于欧洲

历史上中国经济水平低于欧洲主要是因为禀赋,一是土地,二是制度。

- 人均耕地少

- 贸易成本高

- 单一政体导致经济单一化

- 货币制度差异,战争滥发纸币导致多次经济崩溃

- 近代中国城市化速度慢,影响了贸易发展

- 欧洲频繁的战争倒逼技术发展和贸易发展

文章提到的中国王朝更迭的原因也是现在普遍认可的

由于人均产出距离最低生存要求的差距很窄,这种脆弱性很容易就转换为社会稳定性隐忧。从历史上看,这一特征正是中国灾难性的王朝兴衰的最重要根源。而这种灾难性的王朝兴替,除了造成人口大灭杀之外,也反过来造成资本积累的中断与倒退,周期性地压低了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本化程度。

中国为什么实现了30年高速的经济增长?

对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作者认为:

- 奇迹之父:社会经济制度转型

- 宏观经济稳定

- 微观经济自由

- 奇迹之母:后发优

读本书我才了解到杨小凯"后发劣势"的概念,感觉颇有收获,建议延伸阅读。

货币、债务与危机

在这一部分,作者用时间线的形式,讲了货币的诞生和危机

- 货币最初是作为物物交换中的私人债务关系的凭证而出现的

- 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贵金属因为其属性成为的货币

- 最早的贵金属货币是复本位制,即金银同时作为本位货币,但因为市场上金银流通量的波动,金银兑换比率难以稳定,最终金本位胜出

- 随着支付需求的增加,贵金属流通也难以满足需求,逐渐出现了银行和银行券,银行券开始成为流通的货币

- 当一个人存入存款,银行拿着这笔钱才能出去房贷,市场上并没有新生货币,因而私人银行的银行券不会改变铸币的价值

- 因为发行银行券可以作为一种筹资手段,个别政府开始自行发行货币,而政府发行的货币不存在私人银行的约束,故而很容易造成货币超发,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 英格兰银行严格按照黄金储量发行银行券,但因为流动性具有巨大波动,如战争期间,会出现中央银行无法兑换黄金,只能临时强制终止兑换制,开始几次英格兰银行都会在之后恢复兑换制,直到经济大萧条时期,英格兰银行也撑不住了

- 二战后建立布林顿森林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70年代,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无法支持流动性需求的巨大波动,布林顿森林体系崩塌

央行的功能:

第一,在金融危机时刻承担最后贷款人与最后交易商职责,阻止金融体系的自我毁灭;第二,日常流动性管理以避免流动性冲击演变为金融危机;第三,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中国经济潜在的危机

  1. 经济结构。由于政府干预,存在大量错误的资源配置,导致:首先,实体经济层面的产能利用率将会下滑,过剩产能大幅增加,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次,金融财务层面,这些无法在财务上支撑自己的项目(企业)必然依靠外源式融资支持,从而推高债务杠杆率。
  2. 高债务。在地方债务平台模式被大规模应用之后,自觉与不自觉地,地方政府开始学习公司运作方式来经营城市。地方政府并不会过多担心。它很清楚,地方债务最终将由别人来买单,不管是银行还是中央政府。用别人的钱买来自己的政绩,这样的美差,每个理性人都会去追求
  3. 资产泡沫。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对经济秩序的干预;其次,在这种干预下,中国经济累计了过多的过剩产能及其金融对应物——过高的债务,两者构成了对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最后,令上述风险进一步加剧的,是中国出现了资产价格的泡沫,这与中国错误的汇率与金融政策密不可分。

关于房价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收入的快速扩张支撑的。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居民快速地富裕起来,他们将其增加的收入的相当比例配置在房屋上,这具有经济合理性;而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也构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过来有助于经济快速增长。因此,中国房价是否有泡沫的争论,其答案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是否可以维持在超高速。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收入的快速扩张支撑的,房价涨幅并未超越人均GDP增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居民快速地富裕起来,他们将其增加的收入的相当比例配置在房屋上,这具有经济合理性。另一方面,从资产估值的角度讲,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无疑过高,这一过高的价格只有在相信中国经济可以维持12%年均增速的情况下才能够被支持。

再贴一个中国城市GDP增速数据:

1.上海26688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415万)

2.北京24541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71万)

3.广州(广东1)20004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667万)

4.深圳(广东2)193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077万)

5.天津178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547万)

6.重庆17010亿元,同比增长10.7%(人口:3372万)

7.苏州(江苏1)15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

8.武汉(湖北1)11756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1061万)

9.成都(四川1)1172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万1573)

10.杭州(浙江1)1170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889万)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