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恶法”的诞生_商业无边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商业无边界 > 一部“恶法”的诞生
缘远 商业无边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1-19 16:01:08

一部“恶法”的诞生

亚当· 斯密曾经说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而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寡头也是西方世界的“多头怪”,斩杀不尽,最终会将资本主义拖入玉石俱焚的深渊。在中国,遮天蔽日的行政垄断往往令人们咬牙切齿,居高不下的油价、话费让“垄断”成了“全民公敌”,经济垄断也难免池鱼遭殃,再加上民族主义情绪的“风助火势”,人们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霸权、反垄断的热潮。在上世纪末反对微软霸权的网络狂欢,近两年狙击外资收购的舆论战,甚至通胀周期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抱怨声中,“反垄断”都是一面看似天经地义的“义帜”。难产了近20年《反垄断法》在人民的欢呼声中呱呱坠地,几年以来斩于刀下的却都是一些私企并购,并不是人们所期盼的那把“龙头铡”,国字头的巨无霸依旧个个稳如泰山。

其实,不仅是中国,就连在美国,一般民众都对“反垄断”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将《反垄断法》视为消费者的保护伞、企业巨头的捆身索,然而,这种幻想却从来没有被证实过,只是被一帮靠“反垄断”维生的政客、律师、专家喋喋不休地重复,谎言重复千遍也就成了真理。

而随着“经济学帝国”侵入这一块法律领地,随着法律经济学流派渐渐蔚然兴起,“反垄断”的护城河开始被经济学的铁骑踏破。《反垄断法》中那些文字游戏、模糊定义在经济常识的“强光”下纷纷现出原形,逻辑硬伤累累触目,堂皇的法律言辞竟然如此地经不起仔细推敲。比如,认定“垄断”的一大依据是“市场份额”,然而市场份额的大小几乎全凭市场范围的认定,可宽可窄,留下了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而加诸在“垄断者”头上的“罪名”也几乎全是经济学门外汉的凭空臆想。比如捆绑销售、掠夺性定价、价格合谋等,这些问题要么不具有商业可行性、行之不远,要么市场机制会自动调节,用不着政府杞人忧天、亮出红牌。政府真正应该警惕的,反而是自己下场踢球造成的行政垄断,只有这种市场壁垒不会自动垮掉。遗憾的是,政府很少会有刮骨去毒的勇气,“反垄断”的大棒不会落到自家人身上,反而成了破坏市场竞争的杀器。

然而,法律经济学毕竟只是后起之秀,而蚁附于“反垄断法”上的利益集团早已盘根错节。一方面,《反垄断法》创造了一种可以随意干涉市场竞争的权力,这个灰色地带藏污纳垢,成为不少企业寻租的场所,人人都想让这把“尚方宝剑”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它也成了无数专家、律师营营刨食的“饭碗”,为了生存他们会千方百计地为其辩护,不管逻辑上多么漏洞百出。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一部“恶法”的诞生”的回应

leo 2012-10-07 10:31:30

这篇评论写的最好,想问题还是不要想当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