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读后记录_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 >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读后记录
花予漾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6-03 17:06:04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读后记录


        这本书太厚了,页数不算多,250页左右,但是很厚的封皮和较有质感的纸张,所以就很厚了。这两天背着来去图书馆,只想尽快看完。而且又是写互联网理论的,每看几篇就得停下来消化一会儿。为了中和看理论的枯燥,不得不找点其他轻松一点的书作为消遣,所以花了大概三天左右才看完。好在作者文风很幽默直白,浅显易懂,观点很犀利,刷新了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比我上一本看的互联网金融的书读起来有意思多了。不过书的后几十页我粗略地翻看了一下,没细看。多少年磨一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四种:P2P和众筹;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和财付通;渠道销售模式如余额宝和东方财富网;比价模式如融360和好贷网。以及其他模式,如随手记和阿里金融。

       比特币的问题在于:比值不稳定,容易形成投机;信用无稳定来源,不像纸币背后是有国家作支撑;安全性不够。

         大体上,作者并不同意现在大家都在议论的互联网对金融的“颠覆”,并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将会成为传统金融的竞争对手。

        #P2P#
        历史上一直就有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只不过那时我们只肯对信任的人借贷。互联网的出现,让陌生人之间有了相互借贷的可能。

国内P2P的三大模式是:平台模式(美国主要是平台模式)、担保模式(目前国内占主流,宜人贷等)、销售模式(陆金所)

        作者最赞同的是平台模式,认为P2P不应介入交易,而是通过一系列交易制度设计,最大程度上保证平台上的客户能安全收回本金和利息。 “真正的P2P是帮助有钱人出钱给借款人,帮助是核心问题;我国的P2P在做的是向投资人借钱,然后再借给需要钱的人。这和传统金融无异了。前者是不担风险下的纯撮合匹配,后者是担风险下的撮合匹配。这个区别决定了我国的P2P是金融机构,而非互联网金融,它赚取的是带风险的利差收入。”(P126)

        现在金融领域的浮躁,更是让我国的P2P为了吸引资金,纷纷提出了保本甚至保息,即对本金和到期收益的担保。

        他认为担保式P2P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加强监管,如将P2P所能操作的业务规模跟核心资本挂钩,不宜超过四倍;P2P债权分拆限制在30人以下(现在的情况是有些借贷的债权人人数过万),限制债权的转让次数;严格监控虚假债权。

        #众筹#
        作者的观点是众筹比P2P更有现实意义。P2P的投资者享有债权,而众筹投资人获得的是股权。“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股权比债权更合适,因为众筹不保本,不保收益,在理论上实现了风险和收益相对称。创业失败率高,必然要通过股权的方式实现相对较高的收益。”(P134)

#互联网改变金融机构#
指的是互联网改变传统金融的组织架构和人才选择。一个不充分竞争的市场无法倒逼金融机构进行体系内的优胜劣汰和自我进化。

        #第三方支付#
        作者谈到了支付宝和财付通在第三方支付中处于垄断地位,终将带来互联网创业难度更大,以及流量集中的现象。现在京东仍不支持使用支付宝,一开始觉得不方便和不理解,现在觉得京东的做法很对啊。

        银行对支付结算业务的限制和回归,是希望第三方支付退回到原来的行业细分领域去,功能限制在最初。

        支付宝依据大量用户的资金开发了货币基金余额宝,收益比银行活期要高。银行的钱更多啊,多少人都是把银行里的活期存款挪到了余额宝里造成了银行资金的萎缩,为什么银行不能把客户的活期转成货币基金,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呢?这一点虽然书中说了,我不怎么理解。他说的是对银行而言,一是代销费用太低,二是活期转成货币基金意味着银行主动太高了自身的成本。还有就是我第一次知道了,余额宝这种货币基金的不像国外其他货币基金主要是投向短期债券市场的,而是投向我国的存款。是不是说余额宝的高息其实还是银行给的?因此说,如果银行把活期存款转成货币基金,客户的高收益就意味着银行自己要抬高成本补贴货币基金和活期之间的收益差?

        #渠道销售模式#
        “所谓渠道模式,必须是同质化且供大于求的东西,渠道为王的优势才能体现”。

        #大数据#
        大数据最近几年也很火。作者认同了大数据的功能,但是基于金融业的特殊性以及大数据的应用前提,作者认为它在金融领域是失效的。


      最后再说一点作者自省的话吧。书中偶尔见到这样的语句,既提神又能体现人格魅力。(他言辞犀利,自诩内心孤傲,很少佩服过谁,据说为人又低调谦卑)大意是“我总是看得太远。长远来看,人都是会死的,那还有啥意思。看得太远的人往往不关心当下,反而失去了很多机会,少了很多参与感。看得太远的人往往都不快乐。。。。。。人生的意义不在结局,而在过程之中。”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