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士之策_中国改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中国改革 > 当代国士之策
风君 中国改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0-09 18:10:42

当代国士之策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年路程,在取得了相当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富悬殊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时至今日,曾经依赖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系,社会及政治领域的改革又阻碍重重,“摸着石头过河”的下一块石头在哪里,大家心里都没底,只是觉得不能再按原来那一套来了。于是“转型”成为了当下的时髦词汇,先前也读过好几本论述中国未来“转型道路”的著作,虽然也有启迪,但总体来说不满意的成分更多,不是将社会问题简单归结为主义之争,就是讲得过于空泛落不到实处。华生的这本《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是朋友推荐的,一开始也并不抱太高期望,毕竟以我对中国经济学界的粗浅认识,并不晓得有“华生”这号人物,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还是某神探的助手。之后去网上搜索一番,才发现这位华生来头不小,是莫干山会议的参与者,当年“价格双轨制改革”的策划者之一,对于中国改革,绝对是“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他对改革的论述,应该有不凡之处吧?可以说本书的阅读就是在这种期待中展开的。

而长达二十八页的前言,无疑是与作者的一次惊艳邂逅。华生教授以平易的话语将中国改革的全景画面进行了既有现实广度又不乏历史纵深的呈现,其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定位,对当下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毫不讳言,对改革焦点的把握,都给人以深刻印象。在他的论述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理性、客观、务实的有识之士,而并非只会喊口号,搞主义的“砖家”。相比我自己在一年以前读到的《中国,你要警惕》,同样是分析改革进路,制度设计,其差别可谓判若云泥。这其间,体现的是不同作者在学识素养及认识能力上的差别。

读华生的书,第一个印象深刻的就在于他的“抛开主义之争”。不少的改革方面的著作,往往陷入“向左还是向右”、“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乃至“效率还是公平”的争论之中,洋洋洒洒一大圈却和现实问题脱节严重。最近一段时间,除本书外,还在读秦晖夫妻的《十年沧桑》,深刻感觉到任何主义和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变得封闭僵化,那就只能成为认识客观世界的障碍而非帮助。此点上,华生的观点可谓深得我心,既不过分迷信市场,也不盲目崇拜政府,而是在承认两者存在的基础上去厘清问题,构建目标。当然,作为我个人来说,依旧受到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较多,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也与作者有所不同,例如承认现实中的经济体是市场与国家的混合没有错,但并不是说存在即是合理。我们也许无法完全消除犯罪,那是否是说法治和警察是无用功呢?在这点上我还是认同古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道理。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对作者总体论述的赞赏和信服。

正是基于这种对现实的客观认识,才能将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机整合,从一个大视野给出统括表述。如今的中国,可谓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未来前路不清,历史遗留多多,现实中矛盾重重,乱象四起,更有国际大环境的风云变幻。于是各方声音,令人莫衷一是,若无宏大全局观,恐怕只能是见木不见林,不识庐山真面目。面对如此纷繁芜杂的局面,一些“精英人士”只是大谈民主、大谈市场化或国家化,以为一味丹药就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显然不能令人信服。而华生在本书中将中国改革分为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三个层面,使其彼此独立又前后连贯。以经济改革引发社会改革,又以社会改革推进政治改革的思路,可谓提纲挈领,表述清晰。在社会领域,他又牢牢把握住“城乡二元体制”这个造成中国社会诸多问题扭曲的肇始,将农民工待遇、贫富悬殊、房地产乱象、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政府职能等各种现实矛盾尽数囊括,并以此作为改革线路设计的合理依据,显示了“蛇打七寸”的不凡功力。

这种认识和表述,更是需要直言不讳的勇气。本书书名说“做对的和没做的”,曾让我以为作者会有所保留,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华生对于改革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及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并无丝毫讳言,即使是较为敏感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也是如此。“原有的道德和意识形态说教由于脱离现实而土崩瓦解, 重复这种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自己不再相信而且也知道别人并不相信的宣传说教已经越来越荒唐因而让人感到难以忍受和厌恶”,能说出这番话的人,就绝不会是继续哪怕只在表面上附和那种说教,这也是本书能够令我赞赏的原因所在:你知道你是在和一个明白人交流,而不是继续说些假大空的套话。

当然,指出错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指出前进的方向。不仅要有“破”,更要有“立”。否则再犀利的批判也只能沦为对现实不满的宣泄,互联网上大骂几句zf早已不算什么事儿了。只看到改革的阴暗面,更是会导致悲观情绪和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的蔓延。而本书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其不仅有分析探讨,更有方法路径,解决对策。华生本人即是当年价格改革的当事人之一,自然不会满足于坐而论道式的空谈。他的凝聚共识、总体规划、制度设计、双轨战略等思路,是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碰撞中磨砺出来的,既不乏逻辑理性,又有实证经验的辅佐。必须说,体制设计之类的词语,总是让人不免联想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国家而心生忌惮,但华生绝非要退回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全局掌控的老路。他反对政府对改革做巨细靡遗的规划,也认为这点实际上无法做到,但同时强调中央应该把握大方向,以明确目标引导改革前行。政府在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退出,但绝不能盲目私有化而导致经济寡头化,而是发挥自己在法制建设和二次分配上的积极作用。这种表述,即使是深受奥地利学派熏陶的我也是要举双手赞成的。可以说,同样是讲“顶层设计”,华生要比《改革的逻辑》一书作者卫祥云阐述得更为清晰,也更为合理。这绝不是说只要按照他的思路,改革就能万无一失了。凝聚共识,群策群力的过程绝非如此简单。但是,在如今这个悲观、焦虑和浮躁情绪日益明显的社会中,我们的确需要像作者这样敢于提出规划设计和真知灼见的清醒者。

这种清醒,不仅建立在对现实的把握上,更需要对历史的客观认识。面对当今社会的种种乱象、急剧激化的矛盾,许多人心生悲观。否定改革的有之,指责毛时代拖累的有之,批判中国文化劣根性的亦有之。但是华生却并不那么消极,他不否认改革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也不为体制的缺陷遮遮掩掩,更承认文化因素确实会对改革造成影响,但也绝不会因此妄自菲薄,否定一切,而是从大体上依旧肯定改革的成功。在本书中,可以时刻读到的是一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对社会进步的信心。这种乐观,并非盲目自大,自以为是,而是在认清形势和困难之后依旧不改初衷的信念。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一马平川,而是要经历许多的波折、困难乃至倒退,前进的路上也一样会有刺人的荆棘。但是,不要因为这样,就忽略了那些美丽的花朵。正如那个古老的寓言所说“这花上有刺,但刺上也有花”,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引用了马克思曾引用的那句古谚“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这正是对其乐观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芒的最佳写照。在如今这个功利主义日趋浓厚的社会,此点令人由衷钦佩。

读完全书,想到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而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免对作者华生做个界定。有人说他是政治精英,也有人说他是经济学者,而在我看来,他身上所体现的,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士”的缩影。“士阶层”是对中国古代治理社会的知识分子称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为己任”是他们的抱负,虽然臣从君主,但绝非毫无原则的附庸。若为心中理念,即使性命不保,也要秉笔直书,犯言直谏。这便是士的风骨。作者曾在微博中写道:“犯颜直谏者,不惧上峰震怒而直言劝诫是谓也。今人远无生命之忧, 然多见远则怨近则谄之士。社会进步了, 而士人之风日下, 思念至此, 不免自惭形秽起来。”可见其也以士人之风范为自我期许。对于华生这样曾经以自己的意见影响决策层,从而给改革打下深刻烙印者,更是士中之佼佼者,可称当代之“国士”。本书,其实就是当代国士之“策”,运筹帷幄之中已将当今社会的形势全面梳理,并为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以为天下苍生开太平之世。这种对社会和民众的高度责任感,是当代知识精英不应遗忘的宝贵遗产。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的传承,这是令人欣慰的。另一方面,古代士人谏言的对象是专制的君主,那么如今呢?是依旧高高在上的“决策者”,还是能够让广大民众,真正成为纳谏之人呢?我们民众自己,又是否已经有了足够充分的“整体理性”和参与意识呢?也许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一本书的出版远远不够。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当代国士之策”的回应

猫娘 2012-10-16 16:32:46

恭祝戳没用的白痴拿502当眼药水,反正也是睁眼瞎

风君 2012-10-12 17:30:29

江湖兄谬赞了~

才云鹏 2012-10-12 15:37:20

第三次拜读。破立结合,俯仰皆堪,但无一不是站在深思的角度上。铿锵而流畅,结尾余音绕梁!

风君 2012-10-10 09:51:53

历史兄过奖,猫娘也不必伤自尊,你的评论不也挺有文化的嘛~

留给历史 2012-10-09 20:54:10

风君的评论固然是一如既往的经典,“猫娘”的评论也很有特点啊!

猫娘 2012-10-09 18:17:06

沙发~读内府的评一次就感到自己没文化一次,好伤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