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非耸听_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 危言非耸听
乡村土狼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5-19 22:05:14

危言非耸听

危言非耸听
评《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乍一听到“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的话,肯定会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多少成就,难道会因为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点点问题而走上危险的边缘?对于这种“危险的论调”,肯定是别有用心,或者是“尔曹身与名俱灭,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对于带病前行的中国经济而言,对于那些好大喜功、只喜欢听好话听不进去建议的管理层来说,只有这种带有警醒的观点才能让他们冷静下来,郎咸平教授素来以敢说著称,这本《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也是他对于中国经济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次畅快淋漓的表述,也是一次对于中国经济从宏观到微观深入分析研究的尝试,书中对于问题的剖析详细具体,言辞凿凿,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引用了欧美和香港对于经济改革和日常管理的经验,希望能经济改革提供一些帮助,也是不错的建议。不为唱衰中国经济,而是为经济寻求改革良方。先贤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至今仍适用于我们的改革,如果能唤起国人对于经济的警醒,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中坚定地选择经济方向,从危险的边缘中摆脱出来,那么就是这个国家的福分了。

只有正视问题,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中国经济是不是有问题?回答是肯定的,而且目前国家从上到下,都在思考着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让经济更好地步入新的增长。目前中国经济的格局不甚乐观,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说,因为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等原因,出口不行了;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的问题没有解决,内需难见起色;固定资产投资已经牵动中国经济增长多年,也进入了疲态。这只是我们经济增长方面的问题,背后的政府管理问题、企业问题、政策问题、社会问题更令我们揪心,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企业一管就死、一放就散,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和谐稳定,等等。所以我说,危言非耸听,我们确实该冷静下来,重新思考我们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经济发展在经过调整以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就是释放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给经济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都在很大程度上贡献了经济增长。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个活力逐渐被我们的管理给限制住了,以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珠三角竟然出现了大批民营企业倒闭的现象,而“共和国长子”却不爱护民企小弟弟,屡屡上演“国进民退”的大戏。更让人唏嘘的是,除了垄断暴利之外,国进民退并没有给广大民众带来多少福利,他带来的是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的缩小、就业率的下降和员工收入的减少。民航最暴利最爱延误,于是众人趋之若鹜,每年的选空姐比选美还热闹。电信又慢又贵又没活力,漫游费不仅收你没商量,即使是有问题也是消费者的问题。大多地方的出租车公司爱涨价却不爱改革,于是司机的骂声不绝,消费者的骂声不停,直指暴利的垄断。

我们的经济管理者在市场经济上经常扮演“老板加婆婆”的角色,这在改革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政府将企业管理的权力下放,才会有企业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每年3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推动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这也是功劳之一。习惯了以后就不容易放手,特别是当经济遇到问题的时候,管理当局更是习惯性地将所有的事情大包大揽,以求问题得到自己意想之中的解决。从行政审批到银行、证券、税制,中国经济背后无一不晃动着政府辛劳的影子,这种管理方式无疑大大限制了经济的活性。政府要做的是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并对市场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藏富于民;而不是教练员兼运动员的参与,事无巨细地事必躬亲,与民争富。

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我们不便下这个定论,但是30多年的改革带来的伤痛至今困扰着中国经济,却是事实。对于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中华民族来说,方法总比问题多;除了针对我们自身的经济特点提出一些独创性的解决方案之外,欧美香港的一些成熟做法也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倘若我们坚定地树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那份危机感,厘清改革的长远大计和发展的思路方案,并努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摆脱各种低、老、坏的毛病,给予企业和人民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我们的未来大有可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郎咸平教授的呼喊鼓掌,为能在改革的关键时刻听到不一样的“刺耳”声音感到欣慰。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去思考改革方案,方为正解。
2012-5-19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