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行业看中国经济之积弊_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 从汽车行业看中国经济之积弊
Tony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0-04 00:10:08

从汽车行业看中国经济之积弊

以下评论会涉及一些行业内幕,但愿我不会因此而被跨省。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在合上书的那刻不能不说心里是万分的感叹。近两年的中国经济在曾经迷眼的辉煌后,仿佛瞬间急转直下,各种问题弊端尽现,而通过郎咸平该书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后能很清楚的看清这些问题的根源,当然如何解决不是我辈所能指手画脚决定的……

不同于其他许多经济分析类书籍泛泛而论的调调,郎咸平作为一个学者,能够潜心对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各个主要行业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以数据作为依据,不夸大不掩饰,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尊敬。其中他对汽车行业的分析和了解也让我很为钦佩。

作为一个有着七年半汽车专业学习背景的汽车人,对中国汽车行业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当然也看到了许多这个行业现在遇到的问题,而这些恰恰也都被郎咸平很敏锐的观察到了,我只想证明郎咸平的论证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

本书中关于汽车行业的分析主要集中于第75至77页,我愿以自己所知之情况来对此加以注释。

中国汽车行业从十年前开始井喷至今,产量每年都在急剧增长,但是高产量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成为了汽车强国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仍然没有自主研发能力。那些民营的小企业就暂且不论,毕竟他们研发力量有限。这个艰巨的任务毫无疑问就应该由各大汽车国企来承担。而当年国家之所以要求所以外资车企必须要在中国找到国企汽车厂作为合作伙伴,并且合资股份不能超过50%,此外,一家外资车企不能拥有超过两个的国企合作伙伴,其初衷就是想要以市场换技术,快速提升本国的汽车研发能力。可是事实又如何呢?

由于各大汽车国企只图眼前利益,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计讨好各大外资合作汽车厂商,只要赚钱,不要技术。所以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国内一些车厂动辄就发双薪,年终奖n薪等,但核心技术(包括发动机和底盘技术)仍然被国外汽车厂牢牢地握在手里,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只不过是一个帮老外打工的角色,可悲!当然这么多汽车国企中偶也有想要突破封锁,偷师些核心技术并尝试自主研发的,结果被外方发现了苗头,采用将更好更畅销的车型给另一个合作伙伴的方法来作为对其“不听话”的惩罚(上文提到了一家外资车企最多能拥有两个国企合作伙伴,这正好成了外企制约钳制的有力武器)。这就从外因上使各车厂对自主研发有心而难为之。

没错,各大汽车厂商都毫不例外的拥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并且人力众多,可是这些工程师们平时的工作又是什么呢?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国外各种引入的车型进行国产化,简单的说,就是换成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来生产各个零件。所以他们不需要对其重新设计,所谓的开发也不过是做些测试保证质量而已,然后剩下的时间就是和供应商及各个部门不停的“吵架”。

关于汽车“准生证”的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很奇怪,我造出来了一台车,各项指标都能符合要求,为什么就是不允许上市销售呢?看了郎咸平的分析才明白,原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和如今为人们所诟病的”户籍制度“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防止后来人威胁到了某些人的利益罢了。

当然后来关于”准生证“的问题被放宽了以后,各大民营汽车行业纷纷进入,而原来的几家国有汽车厂也不断的扩张着自己的地盘。快速的扩张导致了产量过剩,但是这仍然阻止不了他们继续开拓疆土的步伐,这难道不奇怪吗?后来我才被某资深人士一语点破天机:当下中国土地价格飞涨,汽车厂商以扩大产能作为借口向当地政府要地皮,而当地政府为了GDP的考虑自然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各大汽车厂在各自名下囤积了大量地皮,而这些地皮是以工业用地的方式低价获得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汽车卖不动了,这些地皮仍然可以让他们再大赚一笔。

最后想提下的是新能源汽车问题,我认为这彻彻底底就是在忽悠。都说传统能源汽车国外已经发展了百年,我们才刚刚起步,短期内肯定是赶不上了,而新能源汽车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我们还有成功的机会。这话看上去不错,可实际却总觉的不对劲。且不谈石油到底还能用多少年,但其毫无疑问是如今效率最高的。虽然很多新能源号称环保,但制造这种能源过程中需要造成大量的污染,区别只是把污染的过程提前了,难道这样就能叫是环保了?除了动力部分,汽车的其他部分的技术我们也都还没完全掌握,在换了个动力系统后这车能造成什么样大家心里有数吗?而且新能源动力这部分说白了核心技术已经不再是汽车本身了,而在于化学和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技术研究了。

承诺的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达到要求,拿了政府拨的那么多研发资金,最后就如此草草了事,不能不让人感到痛心。现在想来各外资车企能够一直沉得住气,对新能源车即使略有尝试,但绝不冒进的策略还是很有道理的。

说了太多汽车行业的问题,并不是想要完全否定之,而是期望其能一改积弊,戒浮戒躁,重新认真规划这个行业的发展前途,踏踏实实的累积下技术力量。想象依照中国人的智慧才智,终有一天能让中国汽车成为好汽车的典范。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从汽车行业看中国经济之积弊”的回应

w.z.z. 2013-06-19 06:57:56

就像中国国足一样,我们不管怎么骂,总归是把他们当亲儿子。可问题我们爱他,谁tm爱我们?他杀人放火抢劫强奸,十恶不赦,难道在道理上应该把他大义灭亲?当然我们在其他地方也成为他。

w.z.z. 2013-06-19 06:43:14

作为中国人,我想知道我怎么才能有勇气继续在这里活下去

金舌郎君 2013-04-04 22:40:37

“想象依照中国人的智慧才智,终有一天能让中国汽车成为好汽车的典范。 ”楼主这是中国梦吧?

Tony 2013-03-23 23:18:30

欢迎非汽车人加入这个行业,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希望这篇文章不要打击到你对这个行业的信心

饭泡粥 2013-03-23 14:27:35

Lz说的确实是平时能看到的问题。我作为非汽车专业的行业新人也能看到,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啊。。

Tony 2013-02-14 21:31:36

回复ls,行业的问题我等凡夫俗子能改变的有限,但从就业的角度来说汽车行业这些年还都算是不错的。如果真心想做技术的话,我建议先去些合资整车厂学习些汽车的基础知识、项目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技术,但在此期间千万别染上“国企病”,几年后可以转向自主品牌车企或者零部件厂商,会更有发展的前途,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十田十 2013-02-14 20:49:57

我大学所修专业也是汽车,现在面临找工作。本来一心想从底层做起,学汽车方面的技术,可是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该何去何从?还望前辈指点。

Tony 2012-12-05 20:00:03

这一声叹息啊,其中含着多少无奈和感慨呢

Tony 2012-10-24 17:42:02

看来你也是了解情况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