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何以经济学_海盗经济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海盗经济学 > 海盗何以经济学
快活林曹凯 海盗经济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6-14 12:06:26

海盗何以经济学

       最近几年,通俗经济学读物的名字真是妙趣横生。快乐可以经济学,魔鬼可以经济学,卧底可以经济学,牛奶可乐也可以经济学。但是,海盗何以经济学?开卷之前,可能有些读者还会暗自揣度,这只怕是出版社的营销策略,估计是想沾沾《加勒比海盗4》的光,吸引读者的眼球。有这种想法的读者只怕是看轻了作者彼得·里森的深邃。他绝对跟《血酬定律》的作者吴思一样富有才情与思想。

    正史、野史里有太多海盗、麻匪的故事,天灾人祸之际,为了生存,为了活命,那些平素有权懦弱的人也敢于铤而走险。无法无天,敢于流血拼命,用暴力获取财富,这是他们的群像。团伙只有三五人时,可能真是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力量大时,他们可能就会修建一聚义厅,高悬一“替天行道”大旗,推选一形象气质俱佳的首领,拔城夺寨,公审恶霸,发表维护道德的安民告示,大有“志在天下”的气象。虽然手法不一样,他们的目的都是要将收益最大化。为什么敢于以身犯险,这是《血酬定律》已经解决的问题。

    彼得·里森不再关心吴思已经解答的问题,而是更多地关心“血酬”何以可能。正如他自己所说,要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海盗的行为:海盗固然是受激励驱动的,而且也是自私自利的,但同时也是有理性的。一艘海盗船就好比一家企业,并且是那种员工人人有股权的企业。凶神恶煞的海盗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挑选船长,保证首领不仅精明强干,还得平等待人。有时候能干的船长会自我膨胀,嚣张的船员也会超越本分,他们便想出了分权的办法,监督船长和船员。海盗们还在船上解放了黑人奴隶,并赋予投票权,有能力者还能升职。

    据说贼船上的这种民主制要比美国早100年。如此看来,那些以海盗为主角的浪漫主义小说或电影中,主人公们渴望自由平等,跟一群兄弟星夜上“贼船”,似乎是确有其事吗?不过,按照作者的意思,过度的引申可能是一种误解。海盗们需要最具战斗力的团队,最有效率的团队,在最快的时间内能解决问题的团队。贼船上“选贤与能”的民主,与其说是超前的思想观念,不如说是出于现实的需要,理性的选择。

    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海盗们还注重对自己形象的经营,就像企业经营自己的品牌形象一样。当然,海盗的形象经营走的是极端方式。他们总是积极塑造自己凶残暴躁、嗜血成性的形象,甚至津津乐道于报纸和善良小民的夸张性诋毁。每次行动时,海盗船都经过伪装,平静地跟商船齐头并进,一片祥和之中,突然亮出传说中的黑骷髅旗。恐怖的名声和措手不及的突袭,能迅速摧毁对手的反抗意志,让被劫者感到不寒而栗。这样一来,海盗站着就能把钱给挣了,大大降低战斗的伤亡率。海盗跟麻匪,隔行看来不一定隔山。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无疑是品牌形象经营的最高境界。


    《海盗经济学》不是艰深的读物,说着海盗的故事,慢慢牵扯出基本的经济学、管理学常识,在小事中达致悠远。读书快的人两三天就能一泻千里的读完。但是,可能两三年你都忘不了,偶尔失眠的时候,还能回想起那些通俗易懂的道理,还能顺势推衍、发散一下。

     另外,《海盗经济学》特别适合跟许倬云的《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组织》、《从历史看领导》一起阅读。台湾经济开始腾飞的年代,人们也曾迷恋过历史。许先生是大学问家,企业家常请他去讲课,谈谈可供企业管理借鉴的历史经验。他对刘备及其团队的分析最为精彩。刘备和他的团队,带着一群荆襄“流民”进入了巴蜀。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流民”在史书中几乎就是盗贼、劫匪的同义词。流民集团能否与巴蜀精英融合,是蜀汉政权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刘备高明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没让流民成为祸害巴蜀的麻匪,不愧是深谙管理之道的领导者。

 

附录:

《海盗经济学》 彼得·里森/著 傅西西/译 湛庐文化出品 2011年5月
发表于2011年6月11日《参考消息》b15版《书事聚焦》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海盗何以经济学”的回应

德克斯特 2011-08-19 09:47:34

海盗经济学 + 加勒比海盗4
听说这个活动当当是没有出预算的...
楼主讲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