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_货币野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货币野史 > 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
shallyce 货币野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3-03 10:03:21

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

一直以来,我们长期接受的货币思维都是从政治经济学那里得到的。“长期的物物交换活动分离出了一般等价品,最后固定为金银,这就是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传统货币观点固化在大众读者的大脑,只有极少数接受过金融学的读者才对货币有另类的认识。

关于货币的真实本质分析,从亚当·斯密、约翰·劳到米塞斯、凯恩斯、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学界一直没有间断过。近期,菲利克斯·马汀出版了一本《货币野史》。菲利克斯·马汀曾在英国、意大利和美国求学,荣获古典学、国际关系、经济学等多个学位,曾在世界银行工作,并且担任欧洲稳定计划智库成员,这种博学多识的多学科思维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有利于他对金融变迁的广泛分析。在《货币野史》一书中,他引用许多古典神话、诗歌、政治上的典故,全面剖析金融市场的演变过程。

在远古文明之前,开放市场是以物换物进化过来的。在不同的国度,甚至在不同的村庄,市场交易的媒介是不同的。在爱比西尼亚,盐是交易的介质;而在纽芬兰则是鳕鱼干;在弗吉尼亚是烟草;西印度的殖民地是糖,甚至苏格兰的一个村庄,工人去面包房或者酒馆,随身携带的是钉子而不是钱。这些在今天看起来很奇怪的交易媒介,却支撑了当时区域市场的发展。如果,由此得出货币的起源是物物交换,那么,至少从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来说是正确的,但是菲利克斯·马汀却不这样认为,他引用了一个关于经济学的故事说明自己的观点。

1903年,身为名门之后的威廉·福内斯在雅浦岛上逗留了两个月,几年后发表了一篇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构成的详细报告。他惊奇地发现,在封闭市场中,雅浦岛有一套与物物交换不同的高度发达的货币体系。人们以又大又厚的石轮作为交易媒介,由于笨重,几乎不会发生盗窃货币的行为。当一宗很大的交易结束,受重量所限,这些费(当地人称这种石币为费)并不用搬离前所有者的家,而是在费上作标记表示所有权已经易手。只要大家认可这费的所有权谁属,便承认了财富的转移。

马汀随后指出“雅浦岛的故事不仅对货币起源的传统理论文献提出了挑战,它还引发了人们对货币到底是什么这个概念的怀疑”。

既然货币不是物物交换,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在福内斯发表这篇报告不久,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这篇不起眼的报告中发现了这一神奇现象,随后更多的学者就货币不是物物交换的本质达成一致。凯恩斯和弗里德曼指出,“货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信用,货币交换是信用记录的清算,而且通货仅仅是基础信用关系的表征”。当然,马汀也提及为什么货币传统理论会长久不衰?其原因有两点,其一与货币的历史证据有关;其二与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本身有直接关系。

马汀在本书中强调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全书就是围绕货币三要素而展开的,从古希腊的神话、罗马帝国的衰亡到欧洲货币的复兴、17世纪英格兰银行的出现,以及近现代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全面深入分析金融创新是如何改善市场经济以及制造金融危机的双重现象。

   本文发表于2015年2月27日《广州日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的回应

冷月星川 2015-04-12 18:25:43

你的书评可以发到《广州日报》上去吗?是哪个栏目?咱们写的书评核心是一样的,不过看起来你很有研究功底哦,握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