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野史》:鱼在水中不知水_货币野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货币野史 > 《货币野史》:鱼在水中不知水
暗蓝色的海 货币野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1-09 19:01:09

《货币野史》:鱼在水中不知水



在都市喜剧《爱情公寓》里有这样的情节:强势的“御姐”胡一菲有一天幻想自己成了一个“分分钟几千万上下”的金融操盘手,每天都活在紧张的节奏里,生怕自己某一刻的怠慢就会造成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不料又一天,因为生活节奏太过紧绷,她晕倒了,结果等到她醒过来,却发现什么都没有发生。

尽管只是一部以“娱乐为人民”作诉求的泡沫剧,但是这部剧集的主创,偶尔还是会阐明许多有趣的事理。事实上,正如上面的例子所反映的,金融界的所谓“盘子”,虽说的确是以“链式发展”为主要的存在形式,但个别人的努力或是缺位,很难对整个体系造成怎样的撼动。换言之,它的存在所遵循的规律,并不会因些微条件的改变而受到影响。

同样的道理,正是作者在《货币野史》一书中希望有所体现的内容。本书的作者,现任狮子信托(Liontrust)公司固定收益部合伙人的经济学家菲利克斯•马汀,尝试用有趣的方式,解释“货币”、“经济”、“金融危机”等我们异常关心,却总是神秘莫测的内容。

马汀当然意识到了人们对他所处的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常识性困惑”。在书里,他用“鱼在水中不知水”这样一句来自中国的俗语来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作品的展开过程中,来自中国的“引用”还有几处,为作品的讨论提供了多重角度的佐证,颇有助益)。我们每天都在与货币,与经济运行发生着关系,但愈是这样,我们似乎会愈加困惑。更进一步说,“鱼”对于自己所赖以生存着的“水”,只有当“水”出现了某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时才能察觉到它的存在,才会产生了解它的愿望,否则它便只会作为某种“习以为常”,长久且稳定地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而我们对“货币”的关心,是因为它在生活中重要且“任性”。我们习惯了接受“货币”作为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的存在,却无法解释它在价值上的走向,其实是因为对它的认知,始终有所误区。于是在《货币野史》中,作者一开始便举了一个强有力的事例,来对有关“货币”的根本性事实进行质疑。

于是整部书的体系,便建立在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认知之上的,尽管这个关于“货币的”、“另一面的” 认知,在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但出于某种需要和理由,它早已被人们所遗弃。在作者看来,正是这种根本性的认知错误,才造成了今天正在发生的世界性的金融风暴无法得到应有的解释和解决。

读这样的作品总是新鲜且有必要的体验。作者的叙述时而生动风趣,时而高屋建瓴,一幅有关“货币”——它的过去与未来可能的图景缓缓展开。也正如作者所谈到的,社会科学领域的是在不可能做到像自然科学的成果那样精确,但这就好像是被要求在远处观测一个事物,“多一个角度,结果便会更接近事实”。

那么这样的“了解”,对于我们而言有怎样的意义呢?鱼恐怕永远不能操纵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经的徒劳,或许才会去尝试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来让事情变得更好吧。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