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气质_八〇年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八〇年代 > 八十年代的气质
天地悠悠 八〇年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2-13 13:02:26

八十年代的气质

吾已过而立,暮然回首,除累进钱财外似别无进步,思想苦闷,感叹时代,“步子迈得大了,容易扯着蛋”,经济奇迹的背书抑或为蛋早已灰飞烟灭,精气全无,精神俱失。时而感叹,当今世道,乏而无味,缘何如此?遂于历史中探寻,先秦与民国,群星璀璨,大争之世亦大彩,心向往之;今读作者之书,撇八十年代于一端,历史照进现实,往昔激扬文字,众经济学人士以天下为己任,理想挥洒大地。

孙冶方,英雄学者,狱中85遍腹稿的经济理论,获释后肝癌患者的身份躺在医院进行“思想抢救”,室内回荡着贝多芬交响乐。
薛穆桥,深沉似水,默默耕耘,文革中读书之时竟全然不知卫生间里自杀的同事,后背上女儿缝上的一串纽扣。
于光远,“世界真奇妙,后来才知道”,“无日不思,无日不写”,由于涉及领域多,文革中“罪行全面”,有专门成立的批斗联络站。
徐雪寒,传奇人生,26年牢狱生活,“历史使他患了一定程度的忧郁症,在同朋友叙谈时常常流露出忧国忧民而又无能无力的苦闷心情。但他从来不谈自己所受的20年的冤屈”。
杜润生,农民包产到户思想的先驱,善待天地,喜欢不同意见的最大公约数。
布鲁斯和奥塔锡克,被自己祖国拒绝的思想者在中国找到了求知若渴的听众。
体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班、1987年大对话、南斯拉夫、匈牙利经济模式借鉴、莫干山会、天津会议、“西部帮”、华生团队、农村发展研究组。
西部大开发在八十年代已有人提出,反梯度理论和“西部帮”是最好的注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等如今迫切的问题在那时的思想碰撞中早就是论题之一。
略感意外的是,如今身败名裂的金胖子也有过如此激情的青春岁月,或许这就是时代与人的关系吧。


历史的诚实与谦卑,作者怀揣激情一一记录,诚如其所言,有所局限,其实文中有些字眼的避讳早已显现,阉割更符合我们时代的气质。
最后的惊叹来自于作者的另一个身份——子尤的母亲。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