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可能的遭遇--从读书到读人_八〇年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八〇年代 > 一个女人可能的遭遇--从读书到读人
尘埃泛花 八〇年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2-29 21:02:41

一个女人可能的遭遇--从读书到读人

高三每周两个晚修的第一节晚读,大多时间都贡献给了这本书。到今天历时一个多学期终于翻完。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但因为后记又提起一段情,八卦之心一通百度。就有了现在怅怅然的感受,是有此记。
其实阅读过程是痛苦的,学术有时候会苛求体系的完整,但在八十年代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太多堡垒和敏感内容不能提,政治风云际会,一切在变与不变间反复,回避不了,写人的时候特别丰满,写事则多了几分潦草和纠结,看起来就有点将就和别扭。我现在脑海中能有点印象的就是四人帮被粉碎后,大批高层的出国考察学经验热,各种学术研究机构和国家机构的艰难出台,莫干山会议,一些敢于改革需求突破的老领导不遗余力的提拔年轻人等等。最有印象的就是早在80年代其实就有了西部大开发,可惜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治迫击,自89年按下不。,再被提起,已然时过境迁,当年的青年如今也垂垂老矣。
看到后记,眼前一亮,对这个作者有了八卦心。一位曾经是吴敬琏学术助理的学者,一位北大科学哲学系主任的前妻,一位已逝天才少年的母亲,如何在丈夫出轨背叛,孩子生病早逝之后,写出这等宏宏巨著,要多了不起,有多了不起。我从来不觉得学术是沉静而从容的,在江绪林和林嘉文自杀后,学术显然也不能给生病的人以安慰。但在这位女性身上,我看到了学术的光,更或者学术透过这位女性,隐约绽放出异彩来。因为学术让这位女性即便在遭遇种种人生之大不幸后,还能回归学术,给历史一个交代。这诚然是学术的魅力,更是这位女性身上难得的人格之美。就为此,作为历史学子,我敬它,爱她。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