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牛交替的背后_中国股市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中国股市 > 熊牛交替的背后
风君 中国股市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2-26 16:12:27

熊牛交替的背后

首先声明,本人并非股民,对股市冷热历来持旁观态度。当年股市经历从大熊到大牛转变的时候,我还在象牙塔内深造,股市的“美丽传说”听了不少,可惜即使有心,也属无力。待到毕业工作,有了经济能力,股指早已高高在上,令人望而生畏。我虽无多少专业理论储备,但对社会上“擦皮鞋的都炒股”的狂潮还是十分警惕。奈何家母见我无意入市,白白错过赚钱机会,十分着急(她本人也算颇有斩获,当然,那时候哪个炒股的不是如此呢?)。于是干脆直接问我借了5万元,在股指已接近6000点的时候“帮我投资”去也。之后的结果,自然是“中国人都知道”了,反正我到现在都不好意思问她那支股票怎么样了或是钱什么时候还我之类的问题。当然,不炒股不代表你不该对股市这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事物有基本认识了解。市面上关于股票的书也有不少,但多数是“投资秘笈”、“如何在一年内赚300万”之类,并不合我胃口。而华生先生的这本《中国股市》之所以进入我的视线,全因先前所读其《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一书大有闻道解惑之感,进而连带关注作者新作的关系。华生不仅是当年价格双轨制社会经济改革的制定参与者,更是证券市场“一次股改”的推动者,仅凭这点,我就确定本书绝不会是一本“投资指南”之类的书。

不是秘笈,那本书是什么呢?股票知识的入门介绍?也不是。其实书名和副标已经十分清晰得交待了本书内容,那就是“中国股市”。更确切说,这是论述中国股市制度改革的书。书中内容,基本是作者从04年到12年这数年间,在《中国证券报》等媒体上的文章以及部分会议上的发言集结。应该说,集结类图书的通病是内容零散不成体系,重复累赘较多。之前读过谢国忠的《再危机》,卫祥云的《改革的逻辑》等书,都有此类毛病。而本书编辑在编排上可算煞费苦心:书分上下两部分,分别论述“一次股改”和“二次股改”,每个部分又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排列,思路连贯,结构清晰。如此结构下再看每篇文章开头所附注的初次发表时间,发现虽然并非绝对,竟也大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难怪华生本人都要在后记中感叹“好的编辑实际上也参与了书的创造”。当然,这种逻辑上和时间上的双重吻合,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作者本身的思想脉络,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发现、辨识分析、深化解决的动态思考历程。不过,内容重复的问题,多少还依然存在。毕竟在不同的文章里,对于主要观点自然要反复强调,到了集结里,难免有点次数过多。对此,读者大可在阅读时加以取舍了。

分析中国股市的言论,就算是非股民,平日里估计也能听到不少。然而与那种牛市时就乐观,熊市时就悲观的人云亦云者或是表面上口若悬河术语叠出,实则净说些模棱两可,正反都对的正确废话的“股评专家”相比,华生的分析却是与众不同,少了许多喧嚣,多了一份冷静;少了从众心态,多了理性清醒。本书宣传语称“没有人会错过他的声音,因为他的预言屡屡成为现实”。经济学家,自然没必要以“活神仙”自许,但准确预判事物发展趋势确是洞悉其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华生的预判准确,首先就是因为他对情势的客观认识和全面观察。说客观认识,就意味着不能以个人情绪或好恶为基础,否则得出的必然是扭曲和片面的结论。股市涨了,就把自己的愿望当做事实,一厢情愿地希望其“破万”;股市跌了,就被自己的恐慌与悲观情绪笼罩,只知道渲染夸大负面,这些都是难言“客观”的。相反,在全民炒股的疯狂中看出过热的信号,在漫漫熊市中也不忘发现问题,这才是一名合格的观察者应有的素质。这种观察也需是全面的,意味着其不仅要有广度横向,时间纵深的对比,更要有透过表面,洞见本质的真功夫。中国股市有问题,这谁都知道,可到底是什么问题,才是考验观察者的试金石。有人说股市的问题就在于人性的贪婪,可人性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为啥中国股市偏偏投机炒作成风?有人说股市涨跌是普遍现象,可为啥中国的股市却老在经济增长的时候上演崩盘,根本没有“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华生没有照搬这种看似有理实则空洞的“大道理”,而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股市的症结,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完全带来的制度缺陷,政府监管过多,又“裁判员兼运动员”,其结果就是市场的扭曲。证券市场改革的方向,就应该是逐步实现从政府监管到市场自主的过渡,取消不合理的制度瓶颈,在保证投资人利益的大前提下,实现证券市场真正功能,也就是成为企业融资渠道和资源整合的平台。这番表述,逻辑完整,由表及里,并未停留在股市“跌跌不休”,大盘股受冷遇,小盘股垃圾股反而被热炒,或是投资人普遍亏损之类的现象解读上,而是从中看到了股市功能失常的本质。说起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不足,融资渠道狭小,炒作投机盛行的问题,著名民间经济学者刘军洛也曾论及,却将此归咎于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认为正是这番言论导致了中国股市未能健康成长。其痛心股市现状的心情可以理解,可这种立论却是明显的倒果为因。皇帝没穿衣服在先,小孩说破在后,这难道还要怪小孩不成?然而小孩固然是说出了事实,但是他却没能追问“皇帝为什么没穿衣服”、“如何才能让皇帝穿上衣服”。这恰恰是身为理论研究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本书的阐述重点所在。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然而这又谈何容易。股市简单的熊牛涨跌背后,有着太多的波诡云谲,纷繁芜杂,其中牵涉的利益纠葛,各种牵扯,光是想想已经让人头皮发麻。一个小团体要改革尚且七嘴八舌,意见众多,何况是事关千万股民,各方利益乃至国计民生的证券市场改革?就算是对改革大方向达成了共识,如何改,从哪里开始改依然可以让各方扯皮半天。而华生的与众不同,尤其体现在此——他并不仅仅是个准确的预言家或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更是一个身体力行,推动改革的实践者——这也是他令我最为钦佩的一点。改革初始,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对症下药;面对争论和不同意见,如何以理服人,推进进展;改革成效不明显时,又如何顶住来自各方的责难和巨大压力,一以贯之?要做到这些,光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更要具备过人的勇气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别人尚且众说纷纭时,华生已经得出了中国股市自2001年来的熊市,事实是国有股市价减持和非流通股场外低价转让这一事实和法理的倒错所导致的投资人信心受挫造成的结论。为此,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厘清A股同股不同权问题,就是当务之急,“一次股改”的核心。一剂药下去,效果好到连改革者自己都不相信。然而改革的成功,牛市的到来,没有使其沾沾自喜,而是清醒地指出,过热的市场不足为喜,制度的缺陷依然存在,借壳重组、爆炒垃圾股、新股门槛过低、市场供需失衡等不健康现象依旧存在。要改变中国股市的现状,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进行“二次股改”,即发行审批制度改革是逻辑的必然。政府在股改之中,也不应该如一些迷信“市场”者所言按兵不动,而是积极完善制度,干好“裁判员”的本职,促进市场的健康成长。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二次股改”的规划与方案设计,也再次见识了其身为改革者的魄力和勇气。

在此也想到一个不相干的问题:华生自己是否“炒股”呢?虽然他在书中提到自己留学期间国外炒股的“失败经历”,但并未提及自己在A股市场上是否参与。这固然是个人问题,不过我还是趋向于否定的回答,至少在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是不会参与此类投机的。因为牵涉到自身之时,即使再理性的人也往往难逃利令智昏的困扰。很难想象关心自己几支股票涨跌者能够设计出兼顾市场各方利益的方案,更难想象为一点小利而蝇营狗苟者,会有什么大视野,大手笔。古来“医者不自医,算命者不自算”,也是这个道理。设计国有股市价减持方案的,难道就真是智商不如华生高,理论不如华生多?为何“国有股减持”失败,而“股权分置改革”成功?说到底还是“关心则乱”。有人说,这本书能让我看了就在股市里左右逢源吗?如果也能像华生一样判断准确,那不是稳赚不赔?可惜若是抱着这种功利之心,恐怕永远都不可能有华生的眼光和判断。在华生看来,股市如何走出低迷,如何吸引人入市投资之类的,都是“假问题”。唯有如何发挥股市应有的功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金融血管,经济发展的指标,才是“真问题”。到了那个时候,股价倒挂、投机风行等系列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对此,又会有人问:制度建设好了,和国外成熟市场对接了,难道就是没问题了吗?可国外市场不也有涨跌?不也有人倾家荡产?其实这是搞错了目标。证券市场改革,即使全部成功完成,也不过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极不规范的赌场”变成了“规范的赌场”而已。而股票价格的涨落,股票的本质,并不会改变。股票的本质是什么?在此也不怕班门弄斧,用我那点业余经济学知识探讨一番。股票,归根到底是一种虚拟金融商品,是人们在认识到实体商品交易性质的基础上出于融资目的而进行的“人工拟仿”。然而其与实体商品仍有显著不同,首先在于其剥离了商品的实用价值,使其票面价格和经济回报成为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尺;而在流通过程中,实体商品的供需平衡法则对股票不起作用,意味着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将大为增强;再者,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手段,股票的价格传递和趋同几乎是零成本瞬时完成。这些都使其成为“财富魔术”中最蛊惑人心的表演,也注定了其虚拟性的本质。在如今这个虚拟经济规模早已数倍于实体经济的世界,股票的市值是不能够也不可能全部兑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实体经济中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货币。因此,抛去表面上花花绿绿的“纸上富贵”,在实体经济规模大致不变的前提下,证券二级市场的炒作终究只是“零和博弈”,有人赚,必有人赔。“想要依靠投机使一个国家或全体参与者富起来,纯粹是一种幻想”,这一点吴老并没有说错。炒股不可能带来全民致富,正如印钞票和炒房产也一样无法全民致富一个道理(后者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印钞票)。让股市健康发展,让股价真正反映企业的优劣,让融资者能够真正从中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唯有如此股市才能有助于真正创造财富而不是转移财富,投资者才能够真正获得应有的回报而不是忙于投机。只是,当人们还在拼命寻找击鼓传花那最后一个“傻瓜接棒者”的时候,说这些又有谁会听呢?

但是,不论对前景乐观还是悲观,也不论股市是否能从挤泡沫的煎熬转入回报的年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者们是值得我们致以敬意的。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改变了这个世界。

题外话:最后谨慎祝愿二次股改成功,这样我妈也能早点把钱还我。

刊于2013年1月28日《中华工商时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熊牛交替的背后”的回应

风君 2013-01-04 16:10:19

^_^这叫联系实际不是

留给历史 2013-01-04 16:03:39

非股民的专业书评我觉得一方面,楼主读书很到位,文笔很赞,这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本书确实把股市的问题给说清楚了。
不过,最逆天的还是书评最后一句话太给力了!二次股改真的关乎千家万户啊!

友德 2012-12-26 17:18:32

非股民都能有此长论 厉害!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