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全英的灾难大片_致穷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致穷 > 震撼全英的灾难大片
才云鹏 致穷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1-28 01:11:14

震撼全英的灾难大片

才云鹏

中国人写政经文字,少有能像保罗•克鲁格曼那样趣味盎然的。本以为这又是一部干巴巴的教科书,没成想,《致穷》全然不是这样,打开书,惊喜简直无以言表:这分明是一部超夺眼球的灾难大片!
1720年发生在伦敦的股票交易狂潮,最后演变成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悲剧。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夏斌说过,“买股票不见得就是赚钱”,原因我们都很清楚---这是一种投资。但1720年的故事之所以在最后演变成事故,是因为当时的操盘手让广大民众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召唤声:来吧,买南海公司的股票,稳赚不赔。
于是,所有的“散户”都上当了,包括大名鼎鼎的牛顿先生。牛顿先生因此大发牢骚:我能计算天体的运行,但却计算不了人们的疯狂---他赔了至少100万美金!
作为一部震烁古今的历史巨作,本片的制作班底相当惊人!
演员:全体伦敦股民。
编剧:英格兰人约翰•布伦特
导演:英国下议院全体议员
策划:苏格兰人约翰•劳
制片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
绝对有必要先隆重介绍一下本片策划约翰•劳。史上第一个经济学家约翰•劳,也被人称为史上最大的诈骗犯,能同时头顶两个璀璨光环,其人的智慧显然非同小可。这个流亡异乡的苏格兰杀人犯,居然能在法国成为炙手可热的头脸人物,破天荒地发行了法国第一张纸币,并以密西西比公司的美好远景,吸纳了大量股金,不仅一举偿清了法国的国债,而且成为翻云覆雨的云端人物“约翰•劳公爵”,连他的情人都在马车里慵懒地发着甜蜜的牢骚:做一个公爵的女人真是太累了呀。本书中的南海灾难,正是对约翰•劳和他的密西西比公司的照本宣科,称其为本片的策划,非常妥当。
鞋匠家庭出身的约翰•布伦特从帮助政府买彩票开始,赢得了议会和皇室的青睐,因为他为增加国库收入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仅仅靠卖彩票,难以堵上整个国家因为战争欠下的巨额国债。在财政大臣罗伯特•哈利焦头烂额的时候,又是这个约翰•布伦特,提出创建南海公司、去南美洲做贸易的伟大构想。这个主意一出现,财政大臣的脑海里,除了还国债,捞足政治资本已成为其头等重要的思路。整部戏开始按照布伦特的编撰,一步一步演绎开来。
我们都知道,对一部电影来说,导演才具有无可争议的决策权。本片导演不是别人,正是大权在握的英国下议院全体议员。一场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政治贿赂开始了。被布伦特重金收买的财政大臣、邮政大臣以及其他议员们,开始群起导演起这部祸国殃民的大戏。议员们说“行”,于是就“行了”,名为整顿市场实为搞行业垄断的《泡沫法案》都能堂而皇之地出台,谁还能挡得住这股历史的洪流?即使是坚决的反对派沃波尔,也偷偷在暗中买了不少南海公司的股票!
作为史上最著名的制片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使一些意欲搞垄断的公司的商业计划和特许状在议会获得通过并获得特权。而南海公司的瞬间兴旺,不能不说国王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这一切能够发生,都因为南海公司承诺为国王解决巨大的国债,更为其解决了丰裕的年俸问题。高枕无忧的乔治一世,哪还能(也许压根没想)清醒看到这场巨大灾难的真相所在?我们还应看到,即使在这场灾难之后,从乔治一世的儿子乔治二世开始,英国18、19世纪的历任君主均是南海公司的名义主管!这里面,显然充斥着巨大的金钱与政治交易。
演员?还用细说吗?当国王振臂高呼,当议会大唱赞歌,当权力大导演设计出的场景滴水不漏时,哪个老百姓能预知真相?我们前面已提到,连牛顿先生都险些破产!那些当时看似高明的手法,说穿了无非就是将政府的债务转嫁给操持着辛苦钱的普通百姓,而其方式就是通货膨胀。众所周知,任何一次恶意通胀,都是在政府授意下对人民财富的公然掠夺。它的新鲜点在哪里呢?
约翰•劳、约翰•布伦特等人能够在法国、英国几乎同时取得巨大的成功(当然,最后都是以人民的家破人亡为代价),是因为抓住了政府的急迫而强大的需求,也就是切中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多余的钱用来投资,原本是促成政府、公司及百姓三方三赢的局面,但历史往往不会这样,从1720年的南海泡沫开始,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1997年的亚洲金融海啸,2008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种种政府引导下导致的巨大灾难,其中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一天,善良而无知的我们终会明白,我们手里的纸币越多,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关注纸币发行后面的原因吧,那重重内幕,都将我们当成了炮灰般的群众演员。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