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类型 - Part II_资本主义-牛津通识读本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资本主义-牛津通识读本 >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类型 - Part II
今天_晴 资本主义-牛津通识读本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1-08 22:01:15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类型 - Part II


Chp5.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自古(15世纪)来就有,典型概念是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全球化的生产/制造(蓝领),远程工作(白领粉领工作),旅游(包括sex tourism),农业/种植业,融资(esp. speculation投机)。
但是这些方面的全球化是不均衡的,世界贫富差距在加大而不是在减小。

可以肯定的是,资本主义的确在全球盛行起来。

Chp6. 历史上各次经济危机
aha! finally 被小时候的政治课狂批的经济危机,也谈了马克思对这种现象的看法!用书的原话说就是a normal part of the functioning of a capitalist society. 历史上一直就存在,从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危机开始了首次capitalist speculation的危机,19世纪前50年,类似危机每10年就发生一次, 马克思虽然认为经济危机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并没有说资本主义最终会在经济危机中消亡,这只是后来的follower的揣测。资本主义只可能被其剥削的工人推翻。

说到剥削,很有意思,在中文里面只有反义,但是英文的exploit也不光是剥削的意思,还有利用的意思,当利用讲的时候也不是一个反义词。

上世纪30年代之前没有特别大规模,足以推翻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出现。但是30年代的大萧条就不一样了。当时历史背景是一战之后,欧洲很多国家国力削弱,尤其是战后德国,几乎带来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倒塌。从1929年高峰到1932年谷底,纽约股市跌掉了80%(谷底价值不到从前的1/5),最严重的时候,美国失业率达到了25%。由于当时的社会福利机制很不发达,人们只要失业就无法消费,造成形势越发恶化。
书里有一张shocking picture of the 30's, people crowding in the streets for an auction of labor.


资本主义对经济危机的vulnerability 有3个源头:1是消费能力跟不上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如马克思指出的,生产跟消费脱节)2 国际化的社会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如果工业化国家消费能力降低,那么食物等消费品的出口国家就会受到极大冲击 3 国际化贸易和民族保护主义(national protection?)之间的矛盾,当危机发生的时候,一个国家难免用建立高额关税等手段来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然后其他国家就会马上报复也建立类似手段。

Kaynes认为政府应该增加消费和减税来防止危机的发生,虽然30年代的大萧条最后还是通过二战的高额政府支出来摆脱的(or inspite of it? I fail to see a causal relationship here, but of course I don't have many of the facts, just a comment from the logic point of view). 30-70年代之间很多国家政府正是这样做的。

但是70年代又出现了一次危机,与30年代的低需求低生产的大萧条不同,70年代需求居高不下,国家不再维持固定的汇率,导致物价飞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被德国日本高效的生产威胁。

7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步伐放慢,并且越发不稳定,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而且国际的消费能力跟不上其生产能力。

90年代tech bubble之后,日本,然后德国,进入了deflationary period,人们延迟消费,增加储蓄,进而减少生产,增加失业,进入恶性循环

总结是,资本主义本来就是充满危机和丑闻,间歇的稳定发展时期,不是常态而是特例。二战后暂时的稳定局面持续了20年,提高了人们的期望。从苏联解体开始,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大国能提供非资本主义的alternative。目前为止也没有人提出过其他viable alternative. 不过不同国家内的资本主义形态也有明确的差异。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暂时不会消亡,除非由于生态原因人类就消亡了。要改进资本主义,方式来自within而不是outside,更不是简单抗议一下就可以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