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央银行理论_伦巴第街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伦巴第街 > 早期中央银行理论
目送飞鸿 伦巴第街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7-29 00:07:14

早期中央银行理论

(这本书看的是Project Gutenberg-tm的免费电子书,对应不到纸质书版本,胡乱对应了一本)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1844年法案将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和银行部后,由于英格兰银行作为管理英国银行业储备的唯一银行,其业务管理的特殊性和一般原则。这本书基本奠定了金本位下的中央银行理论。Bagehot作为《经济学人》历史上最著名的主编,其文笔干净、逻辑清晰,这本书即便现在读来,仍颇能引起读者兴致。

第一章介绍了伦巴第街从而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特别是批发金融中心(贷款人的贷款人)的地位。当时穷国缺少资本,而大部分富国则资本过于分散。而在英国,各郡的银行吸收存款后将其汇到伦敦存入伦敦的银行或票据经纪人,从而资本最终聚集在伦敦用于借贷。由于资本容易获得以及融资成本低,这促进了英国贸易的竞争力和经济的繁荣。英国贸易是基于借贷资本之上的贸易。作者举的一个例子是,从地理上看希腊、西西里等南欧地区应该更多使用苏伊士运河,但运河的主要使用者却是英国,因为只有英国才有资本建造那些大型蒸汽船来从运河中获利。英国银行体系的现金准备可以保持在一个前所未有并且其他国家无法达到的较低水平。但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第二章介绍了1844年法案将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和银行部,发行部发行货币的方式,货币储备和银行储备的区别。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储备并不只是英格兰银行的,而是整个英国银行体系的储备,用于应对外国提取黄金的需求以及国内市场恐慌时资金的需求。英格兰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整个信用体系的安全都依赖于英格兰银行,因此英格兰银行需要保持相对股份银行较大的“闲置”储备,哪怕这样做会影响其利润和股利。尽管英格兰银行的储备事关整个银行体系,但英格兰银行的董事却未受过专门培训以应对这一职责,甚至认为英格兰银行和其他股份银行没有区别。作者认为,掌管一国银行储备的银行的职责要求其在市场恐慌时尽最大可能地贷出储备。

第三章介绍了英格兰银行的历史。人们很容易根据当前的习惯推想认为历史上储蓄银行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事实上储蓄银行出现得很晚。银行最早的业务与兑换不同成色的货币有关,这导致了银行货币的发行,另一个较早的业务是汇款业务。正是纸币发行业务和汇款业务使银行逐步获得了人们的信任,这才为以后储蓄业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银行业最初的利润大部分都是来自货币发行,而在目前这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纸币发行先于储蓄业务的出现,道理很简单:货币发行取决于银行家自己(他可以用其货币支付工资、偿还债务),但要获得存款则有赖于他人的行为。英格兰银行最初只是一个由辉格政府成立为其融资的公司,因为当时政府极为缺钱。原因在于:此前伦敦的金匠曾经将其储备存于英国国库,但查理二世关闭了国库,让金匠们颗粒无收,这使得之后斯图亚特王朝的政府再也未能恢复信誉,1688年光荣革命后上台的政府更是难指望获取信任。1694年,威廉三世政府的信用不足以使其借到大笔钱,而彼时政府因为对法战争财政十分拮据。最后政府为了吸引贷款人以8%的利率借给其120万英镑,允许贷款人组建了英格兰银行。如果没有这笔融资,英国或许会被法国征服,詹姆斯二世也会卷土重来。也正是由于这笔贷款,商界绝不会支持复辟,或者推翻光荣革命的成果,因为否则其贷款就会危险了。作为回报,英格兰银行获得了三个重要的特权:排他性地接受政府存款;在英国享有直到最近唯一的有限责任地位(普通法不承认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只有通过皇家特许或成文法规定),这使其得以赢得某些谨慎的商人出任其董事;英格兰地区唯一被允许发行货币的股份银行。这结果就形成了其他银行围绕英格兰银行,并将其准备金存在英格兰银行的事实。这并非是刻意设计的,而是很多个别事件逐渐演进的结果。

第四章介绍了根据当时的法律,英国司库不能在公开市场中借款,而只能向英格兰银行借款。作者指出英格兰银行体系的几个问题:1.由于其产生有赖于政府资助,其自然更倾向于寻求政府帮助;2.单一准备体系(one-reserve system)使得现金准备可以降到比其他体系中更低的水平,但这也反过来使得体系变得更脆弱,准备金管理的错误可以产生不成比例的恶果;3.准备体系依赖于董事会的智慧;4.董事会可能受股东要求维持较高的股利和较低的准备,而公共利益本要求其维持较高准备。

第五章介绍了货币供需如何影响利率,货币的派生和货币供应的传导过程,指出了货币增长对需求的刺激作用,以及由于货币增长引起国内价格提高,进口增长,出口减少,从而需要输出黄金以对外平衡。第六章讲了信贷和经济的周期。

第七章再次介绍了英格兰银行管理银行储备(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尽管这一职责未在其公司章程中体现,并且某些董事也否认这一职责;议会或政界也的确没有明确英格兰银行的这一职责。作者指出在危机时,持有银行最终储备的机构应该尽快向所有能提供合格押品的金融机构不加限制地提供贷款。作者提出了英格兰银行在危机时贷款的原则:一、利率必须很高,这一方面是一种惩罚,另一方面也避免那些并不需要借款的人也来借款;二、这些贷款必须有合格抵押品。英格兰银行在危机中不能独善其身。这样做也许无法拯救其自身,但不这么做,也不会有其他办法能救它自己。

作者在第八章提了很多改进英格兰银行董事会的建议,例如设立常设银行行长并辅以职业行长助理,允许银行家担任董事(此前为了防止所谓同行竞争,英格兰银行的董事只能由非银行的其他商业人士担任),不以年龄作为选任司库委员的标准,减少董事人数等。

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讲了股份银行和私人银行,但私人银行已不再重要。第十一章讲票据经纪人。票据经纪人最初的业务只是基于代理模式,为商业银行提供贴现票据的来源,自己则不贴现,由商业银行自行判断票据的质量。但在现代票据经纪模式下,票据经纪人直接贴现票据,而银行在转贴现时则依赖票据经纪人的财富和判断。过去,银行的贴现依赖于票据自身的信用,而现在则只依赖于票据经纪人。票据经纪人的负债中大部分是活期存款,但它又不可能像银行那样能保持太多闲置的准备金。这样票据经纪人就属于“依赖型货币交易商”,在危机时只能寻求其他帮助。如果危机毁了票据经纪人,这很快也会波及到其他银行。尽管票据经纪人从不在英格兰银行存款,并且在贴现业务上还是英格兰银行的竞争对手,英格兰银行还是应该在危机时给票据经纪人提供帮助。

第十二章讲了银行储备的管理原则。作者认为不应该确定一个僵化的储备金比率,只有经验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合适的储备水平。储备太多只会造成少量损失,但储备太少则会造成毁灭。从提高贴现率到储备增加有一个过程,在此期间仍可能引起恐慌。应该通过加强英格兰银行董事会来改善储备的管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