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_美元危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美元危机 > 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
残豆 美元危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1-03 20:01:45

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

在金本位之下,政府的过度借贷虽然可以刺激经济活动,但挤出效应与贸易赤字将很快将经济拖入泥潭,同时贸易也将自动趋向平衡。一切都很好,除了限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是货币化的金本位而已,但二战后经济的快速扩张产生的对货币的需要,以及美国对越战争的支出需求使得固定汇率下的货币体系捉襟见肘。在尼克松当政期间,美国耍流氓,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

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而这一模式是以美国的消费为驱动,以其他国家的出口为导向,通过美元的回流美国而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国情各有不同,但最终的形式都可以抽象化为信贷扩张,产能过剩,通缩,与金融危机。在作者成书之时,日本证明了作者的正确,在作者成书之后的5年,美国证明了作者的预言,那么,未来,中国是否将再次印证作者的先见之明呢。

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无用的,因为货币无法到达消费者的口袋中。之前的中国正是践行了货币主义,虽然央行死不承认,政府的舆论也使我一度相信是因为商行依然谨慎,出于信贷风险的考量而减少贷款,导致的局面是大企业贷款供给过多,而中小企业无钱可借,但本书启发给我另一种思路,从另一方面来考虑,是企业的信贷需求不足,银行想贷而无处可贷,或许的确有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但其需求量是杯水车薪,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缺少的是投资机会而不是钱,一旦出现一个机会,大量的资本蜂拥而至,不需要银行出马,各种风投PE数不胜数,造成同质化严重,相同功能的APP一抓一大把,各种补贴哪怕是烧钱也要做,反正钱多的是,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投资回报无法弥补资金成本,资金正本只能进而继续下降,流动性陷阱产生。在本文写作之时,即2016年1月3日,央行决定维持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与整个市场及夸夸其谈的分析师们预期相左,我却在夜幕中,在电脑前,伴随着键盘的敲击声,露出欣慰的笑容。

日本90年代末期投资/消费的比率处于历史高位,通缩导致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目前的中国,无需统计局的数据也可以十分肯定产能过剩已经导致了产能通缩。当年的日本将过剩的产能输出泰国,给泰国制造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与股市泡沫,最终在一群国际货币炒家的洗劫下,剩下一地残砖剩瓦。而中国正是在步日本后尘,所谓一带一路,大家关注的都是当年的马歇尔计划,而忽略了日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然而美国与日本的结局截然不同,美国至今依然是经济霸主,而日本至今没有走出经济衰退。我推测中国的当政者是以美国作为对标,而不屑于以日本作为自己的对标的。

传统上,我们可以使用的工具无非是政府的刺激与央行的调控,前者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而后者即是货币主义流派。在信贷泡沫高涨的情况下,正是产能过剩导致了通缩的产生,政府的刺激将使情况更加恶化。作者也批评了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克鲁格曼与弗里德曼,日本在美国01年.com泡沫破裂后经历的萧条、日本央行前所未有的货币扩张政策以及最终的收效甚微是对货币主义最佳的嘲讽,毕竟一切的根源即是货币无休止的扩张,企图以原因来修正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而已。以刺激经济为初衷的货币政策,在导致了信贷泡沫后最终带来的确实通缩,无疑是天大的讽刺。

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经济困境与可能的出路。中国的经济现状如何,通缩的窘境已经毋庸置疑,在低迷的PPI前无需自欺欺人。然而,与01年的日本不同,美国正在走出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在15年Fed的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鸽派的耶伦宣布开始加息,从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利率低位,房地产市场重新开始活跃,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补贴”将重进开始发动,而01年的日本所面对的是一个刚刚经历互联网泡沫破裂的美国,需求疲软不振,从这一点上,中国是何其幸运。

人民币已经开始贬值,在本文写作之时,离岸人民币已经跌破6.5,这意味着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又要重新开始了,中国可以通过出口美国来获得经济增长的动力,化解过剩的产能。同时,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建立将长久的带动中国的产能输出,从这一点上,根据经济危机每5到8年发生一次,可以说中国未来的5年是安全的。

那么之后将如何,如果中国走日本的路或自己的老路,那么中国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会否的问题。中国的当政者也很清楚这一点,而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扩大内需,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将带来财富增加,财富增加的速度加快,而产能增速趋缓,最终从供过于求转向供求平衡,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甚至达到供不应求,贸易逆差持续出现,挥斥方遒,一统天下。

在去产能的同时,当政者在房地产市场也没有闲着,从单纯为房地产市场托底到边托底边去库存,明显可以看出政府态度的转变,同时在2016年及之后,保障房建设将停止,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遏制房价泡沫进一步膨胀的同时,也要保证它不破,就是拖延战术,待到经济转型的红利逐步显现,房地产泡沫也将自然而言地得到一定化解。所以我个人对未来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看法是,不会涨,也不会大跌,但是会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有所下降。

设想未来,就好像透过淋了雨的窗玻璃看街道的霓虹灯与车来车往,虽然看不清楚,但总是那么美好。然而现实可能如愿也可能不顺遂心意,而这正是经济学的美妙之处,那就是你永远只能证伪而不能证实一个理论。

另外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两本书,《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和《Golden Fetters》,读完本书后也觉得不必一读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