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厉以宁:“世事沧桑君堪慰,落潮已到升潮时”_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厉以宁:“世事沧桑君堪慰,落潮已到升潮时”
jingreading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2-20 01:02:56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厉以宁:“世事沧桑君堪慰,落潮已到升潮时”

 “国师”厉以宁教授在1990年出版了《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一书,论证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两步走“思路——第一步是以产权改革为主线,由市场主体非自主经营、不独立承担风险的第二类非均衡经济向市场主体独立的第一类非均衡经济过渡;第二步是以市场完善化措施,由第一类非均衡经济向均衡经济过渡。这本书因为合著者李克强出任国家总理而再度掀起了讨论热潮。
     2013年,厉老师又出版了《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新一轮改革关于土地确权、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创造等问题。这本书写得依然朴实学术,仔细研读颇能学到一些有高度有意思的新思路和顶层制度设计,在此捞一点儿提纲挈领的干货以飨读者。
一、新一轮产权改革
     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产权改革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和成就,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明晰化、私有制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探索等。明晰的产权激发了多种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开启了闸门。在改革的新阶段,仍然需要深入推进进一步的产权改革和产权明晰:取消行业垄断、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实现民间投资者产权和资本安全的真正依法保护;通过土地确权工作,让广大农民真正以市场主体的身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1、土地确权。在目前土地集体所有的名义下,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以及宅基地上的房屋,随时有被以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补偿费强征的可能。土地确权后,农民应具有“三权三证”,即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宅基地的使用权、农民在宅基地之上自建住房的房产权、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证、农民宅基地使用权证、农民在宅基地之上自建房屋的房产证。凭借“三权三证”,农民的财产权益和财产性收入将获得法律保护,这就为转包、租赁、入股提供了保障,从而推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解放。
     2、资本市场。中国双重转型中最重要的成就,是通过股份制改革重新构造了微观经济基础。股份制改革采取了双轨制的渐进制度设计,存量是非流通股、增量是流通股、增量改革先行、存量改革后行。21世纪初,又展开了第二次股权分置改革。股份制改革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成为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的重要力量。面向未来,中国需要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第三版市场还在初创和萌芽阶段。另外,要通过监管规范化和法制化、增加信息披露、宏观经济调整注意微调和预调的分寸,使广大投资者恢复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和信任。降低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准入门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本市场投机行为,相应的举措如“非公经济新36条”的具体落地政策应该尽快出台。
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调发展
     1、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应该分为两个层次: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在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强化国资委对国有资本的配置权,而不再主观一个个国有企业的设想:国资委只负责国有资本的配置,目的是保值增值、提高配置效率。可设置若干个国家投资基金公司,把现有的国有股划给国家投资基金公司作为投入企业的国有资本,并且根据股权结构派驻董事会成员,国家投资基金公司目标是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具有减持、撤出、增持和新投入的决策权。而国有企业则成为同其他股份公司是完全平等、公平竞争的关系,对全体投资者负责而不仅是国有股的持有者,靠合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
     2、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和体制转型:产权保护,重点解决地方政府不讲诚信、新负责人不承认前任负责人对民营企业的承诺、变相摊派公共设施建设和捐赠指标、以翻旧账扣帽子的形式侵占没收民营企业资产等损害民赢企业家利益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取消和减少审批、重点转向服务和监管。行业垄断,尽快出台“非公经济新36条”的细则,并指出突破口在能源、铁路、金融领域。
     3、金融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不是利率自由化,要以市场调节作为基础性调节、政府调节作为高层次调节。利率市场化不宜在某一个地区先试点,货币政策调控松紧把握上应该是对称的。“草根金融”的发展,适度放宽准入门槛,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底层金融,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小额担保公司等,成立专门为“草根金融”经营状况担保的保险公司。
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实体经济的回归:减少税费负担,尤其是减少地方政府的行为不规范,提高投资者投资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提升他们稳定经营的信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解决民营和国有资本的制造业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不平等问题。
     2、扩大内需,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通过土地确权使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同时争取早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要通过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敢于消费。
     3、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初次分配改革为主,二次和三次为辅。初次分配改革,要从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消除户籍和就业身份的制度性不平等突破,在二元劳工市场中,促进低级劳工市场向高级劳工市场的转变。二次分配改革,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体化。
     4、二次分配中的税收调节手段:个人所得税,以综合计算的个人各类收入作为计税依据,依据累进税率计算。以家庭抚养人数合计扣除免征部分。房产税,有必要从第二套住房开始征收房产税,建议采用阶段式的房产交易税的调节制度设计,比如购房后第一年内转手出售给他人的,房屋交易税率最高,以后每年降低,第六年起恢复正常水平。高档消费税,针对高档娱乐消费、高档饮宴消费、高档奢侈品消费等征收高档消费税,而对于目前国外消费品的高进口税率情况,建议降低或取消进口税,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国内商场中购买国外名牌商品,增加国内的税收、就业和企业利润。遗产税和赠与税,做好三项准备工作,以便在条件成熟时推出。一是完善和健全财产登记和审核制度,二是对居民进行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的意义和细则教育,三是明确慈善捐赠和公益捐赠的免纳遗产税和赠与税问题的实施细则。
四、新型城镇化
     1、“就地城镇化”模式:“老城区+新城区+农村新社区”。老城区要进行“退二进三”改造,第二产业迁离、第三产业进入,使得老城区成为商业服务业中心和居民区,过程中要注意棚户区改造和迁移问题;新城区的建设要注意产业和城市建设的融合和同步。农村新社区实行旧房改造和公共设施建设。
     2、公共设施投资基金:可以试点和探索成立城镇公用事业投资基金,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组合起来,可以由财政部和发改委作为牵头发起人,由社保基金、国家开发银行、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作为出资方,并且可以发行“城镇公用事业发展债券”。
     3、缓解城镇住房紧张问题以增加供给为主:在城市房地产的问题上,重要的政策不是限制刚性的需求,而是增加供给。对购房者加以种种限制是错误的做法,对于囤房谋利者很快转卖房产的投机行为收税才是正确的途径。厉老师对国务院2013年的“国五条”由衷表示呵呵。提出了一种“政府采购招标方式替代土地买卖”的制度设计,由政府规定地价、规定住房规格和质量标准,让房地产商申报将来出售的住房每平米的价格,统一质量标准之下,报价最低的开发商中标。如果中标者不按时完成住房建设、不符合技术质量标准、以高于投标价出售房屋,将予以重罚或者撤销投标资格。
五、产业转移和升级
     次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在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趋势下,制造业向次发达地区转移是必然,次发达地区建立工业园区、商贸服务区和物流园区来承接相应产业转移,将是这些地区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以产业园区的形式承接转移,可以提高信息流通效率、能源使用效率、运输效率、土地利用效率和政府服务管理效率,便于环境治理和污染管控。次发达地区应该积极采纳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同时要牢牢把握其潜力巨大、至今尚未有效开发的本地市场。
     最后,到底啥是双重转型之路呢?“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就是双重转型之路:发展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
欢迎关注《静读》(微信公众号:jingreading),推介有品位的经济、历史、传记、杂谈。读书养气,宁静致远。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