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书摘 ——快速浏览、复习全书内容_金字塔原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金字塔原理 > 最全书摘 ——快速浏览、复习全书内容
半年客厅 金字塔原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3-08 17:03:48

最全书摘 ——快速浏览、复习全书内容

`金字塔原理
                                              ——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芭芭拉。明托

第一篇:表达的逻辑
第一章: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分组归类,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只有金字塔模式才能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
一次记忆不能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者项目
找出逻辑关系

《奇妙的数字7加减2》 大脑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够记住9个,而有的人则只能记住5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最容易记住的是1个。
意味着,当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4个或者5个的时候,就得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以便于记忆。

归纳分类建金字塔
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的项目,即要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表达的清晰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在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会主动寻找你的表达之间的共同点,形成他们的逻辑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果,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

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已经实现经过了归纳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读者就能更容易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第二章 金字塔的内部结构

在金子塔结构的子结构中,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序言的叙述方式

纵向关系
大主题下的任何思想都与其他思想发生着横向或者纵向的联系。
通过纵向联系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以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兴趣了解你的思路进展。
我们可以讲文章中的思想定义为“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句子”

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在于它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时,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你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而你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下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疑问。

横向关系

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序言的结构

吸引读者的方法是是这个句子直接回答你所发现读者头脑中的已经存在的某一疑问。
典型的讲故事的呈现方式: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这三种子结构(即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讲故事式的序言)能够帮助你找到构建金字塔所需要的思想。

第三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从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提出主题思想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对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对受众的新问题,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思考: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得出结论

初学者注意事项:
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把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使用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序言的具体写法

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然后组着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提供回答疑问的答案上了。

序言要用讲故事的模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
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何时引入“背景”
引入“背景”的时机,就是你能够做出关于文章主题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
表述的独立性:是指在此表述之前无需用其他的表述以论证其准确含义
    无争议性:是指你预计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该表述。

所有引出“背景”的句子都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即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为什么要用这种顺序
基本结构: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关键句要点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不仅不要将名词作为关键句要点,关键句要点应当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

关键句要点是否需要用引言:
关键句的每一个要点,都应该按照与全文序言相似(但要简单的多)的结构逐个引出。

你应当用一个能够概括各要点本质的标题突出该要点所在的位置,然后引入该要点。
在第一个关键句要点的引言,你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这一主题为什么与全文的主题相关。在其他关键句要点的引言,你的目的是向读者署名将要讨论的主题与前面已讨论的主题相关。

想要写出好的序言,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三个要素:“背景”、“冲突”、“答案”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序言常见的模式:
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请求指示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
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

序言常见的模式——以咨询为例
项目建议书:
一般咨询公司都遵循以下方式:
背景(s):你遇到一个问题(用1、2句话描述该问题)
冲突(c):你已经决定请第三方帮助解决此问题
疑问(q ):你是我们应该聘请来解决问题的第三方吗

回答永远是肯定的。接下来的关键句结构通常由四部分组成:
我们理解该问题
我们有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方法
我们在应用此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
我们的项目安排非常合理

在实际的写序言中,你可能会倾向于将“冲突”和“疑问”不直接写出来




第五章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出其共同点

在演绎的过程中,每个思想均是由前一个思想导出;在归纳的过程中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演绎推理

演绎法一般具有三段论的形式——一个大前提、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同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的隐含的意义

另一种:
出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现象
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源
解决问题的方案

由于演绎推理非常繁杂,建议在关键句层次上尽量避免使用演绎法论述,尽量用归纳法取而代之。(这针对的是关键句层次,不包括关键句层次以下的层次)

在归纳法中最好先说明行动,然后说明原因,因为要采取哪些行动才是读者最关心的。

当你在金字塔顶端表达思想与读者期望的或者预想的不一样时则更需要的是说明原因。

归纳推理:

在归纳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我们必须具备以下两项主要技能: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
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想称的思想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区别

当进行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者谓语的评述。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当你写完整篇文章的时候,必须仔细检查全文的结构,因为你可能发现自己犯了以下两个常见错误之一:
仅仅因为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一起(如“10个步骤”或“5个问题”),实际上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
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心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如“该公司存在5个问题”),而非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应用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规定:所有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

大脑归纳分析活动只有以下三种
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时间顺序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结构顺序

在将某个整体(不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概念性的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你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MECE原则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如果划分时强调活动本身,那么各部分展现的是一个逻辑过程(流程),因此采用时间顺序
如果划分时强调地点,那么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应采用结构顺序
如果划分时强调与某一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活动,那么划分就是一种归类。各部分思想应该采用重要性顺序,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以是任何排序标准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画图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程度顺序
也称为重要性顺序
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该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问题特性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表达者将思想简单罗列出来而缺乏深入思考的现象尤为严重。

检查分组是否合理:检查逻辑顺序是检查某一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当你遇到任何一组归纳性思想,需要找出其真实意义时,一定要先快速浏览一遍其中的所有思想。能否发现其中的逻辑结构(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如果不能,你能够发现这种分组的基础(过程、流程、结构、分类),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如果某组中所列的思想很多,你能够发现他们具有某些共同点,并根据这些共同点将思想归纳、分组,然后使用逻辑顺序?

如果你确认某一组思想的划分即合理、完整,你就可以推导出一个逻辑结论。具体细节见第7章。

第七章 概括各组思想
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

即使某组中的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组,找到能够完成这一组思想的概括性思想也绝非易事。人们通常不愿废脑子去思考,用一些“缺乏思想”的句子应付了事。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如果你已经得出一个概括性的思想,你就可以在该思想的基础上用以下两种方式延续你的思路:
 对其作进一步的评论(演绎法)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思想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才去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和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你罗列出了一些你认为实现某一目标应当采取的行动时,你必须先指出这些行动应当到达的结果,然后才能判断自己是否遗漏了任何行动。

一些能够帮助你理顺思路、轻松表达的技巧: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步骤,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每一个思想都必须与其他同组的另一个思想互相排斥(即没有重叠),而且每组中的思想对于上一层概括他们的思想而言,都必须是完全穷尽的(既没有遗漏)。

在判断某组思想是否完全穷尽时,我们必须非常明确指出期望这组行动能实现的结果或者达到的目标,明确到就像手中拿着的成品一样。
将概念具体化,量化,设立ddl,建立项目进度表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比较容易,如果你希望读者在采取下一项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那么这两项行动就属于同一个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产生后一项行动,那么前一项行动就是后一项行动的下一个层次。

某些行动被归于一组,完全是因为他们能够产生某一特定效果。组织各种行动、步骤等唯一合理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归类分组。


直接总结行动产生的结果: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互相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总结概括的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即中间不要有需要联想的空间),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寻找这些思想见更紧密的联系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要思想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针对同一类主语,你就要找出谓语之间的共性
针对同一类谓语,你就要找出主语之间的共性
如果主语、谓语都不相同,你就要找出其隐含的意义之间的共性

寻找更紧密的联系:
分组,归类。

完成提炼总结概括的完整思考过程: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分析、找到解决方案—组成金字塔与他人交流

第八章 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框架

问题是指你已有的(现状)与你想要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 困扰、困惑】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界定问题的框架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建立思想的金字塔结构、交流解决方案的第一步。该框架也是你审阅文章时,分析和修改解决方案的辅助手段,是有价值的工具。可以准从以下步骤:
展开问题的基础部分
你的解决方案处于哪一个阶段(已经提出了,还是已经被接受了)
提出适当的疑问
检查序言是否呈现了界定的问题
检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疑问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需要确定4个要素:
切入点/序幕
困扰/困惑
现状,非期望结果
目标,期望结果

切入点/序幕:序幕是由结构或流程组成的

困扰/困惑:
是指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者未来发生的事件,它对序幕中介绍的相对稳定的背景构成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现状,R1)。

困扰/困惑产生的原因:
外部原因:结构或者流程所在环境以外的地方发生的变化,如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改用新技术、政府或消费政策发生变化
内部原因:公司内部的变化,如增加业务流程、安排新的计算机系统、进军新市场、调整产品线等。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自己认识到或者有证据表明肯定或可能发生变化,如产品/流程的性能落后、运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市场研究显示消费者态度可能发生改变等。

R1(现状,非期望结果):
R1是指读者需要设法解决或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或者是有可能抓住的机会。

R2(目标,期望结果)


发掘读者的疑问:

最常见的问题:
不知道如何从R1到R2
知道如何从R1到R2,但不敢肯定是否正确
知道从R1到R2的正确方案,但不知道该如何实施

最常见问题的变形:
知道从R1到R2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实施,但由于某种原因行不通
确定了好几个方案,但不知道选哪个

可能但不常见的情形:
知道R1,但不能具体描述R2,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知道R2,但不清楚自己是否处在R1

开始写序言:


第九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一味的只是收集数据时事倍功半的,60%以上是无用功。

有效的方法是在收集数据之前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现在已被很多优秀的咨询公司采用。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法是重复传统的科学方法:
提出各种假设
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或者多个假设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设计诊断框架

呈现有形的结构:任何一家企业或行业的具体领域都应该有清晰的结构,既包括由不同的单位组成的系统,各自完成某项特定的功能。画一幅系统的状况或理想状况的图,帮助你决定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并找到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寻找因果关系:
财务结构
任务结构
活动(行为、措施)结构

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一旦建立了诊断框架,你就可以运用这一神奇的解释性工具与客户交流,从事实上和概念上向他说明公司的现状:
该结构、系统导致的R1,它的现状如何
该结构、系统导致的R1。从逻辑上分析,他在过去式什么样(即过去一直做的)
理想中的结构、系统导致预期的R2,它应该是怎么样的(即为了实现目标你需要做的)、

诊断框架与决策树、项目评估检查技术图(PERT图)之间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用来提出问题,而后两者是用来阐述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

使用诊断框架

解决问题的诊断框架通常隐含在界定问题的序幕中。

客户面临的问题:
咨询顾问一开始只收集那些建立诊断框架必须的资料,以揭示目前经营活动的构成和互相关系,他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一些很好地猜想。接下来,他只需要去收集那些能证明或推翻它的猜想的资料和信息。

分析的方法:

建立逻辑树

使用逻辑树可以得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比如说以下的各种。

我们曾提到序列分析法,有以下步骤:
是否有问题
问题在哪里
为什么存在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应该做什么

寻找解决方案:
寻找各组思想的缺陷:

是非问题分析

是非问题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按先后顺序画出该政策领域的图解,标明每个阶段的主要决策变量(MVD),包括影响每项活动的经济、环境、管理和社会因素。然后对主要决策变量如何影响目标的实现提出假设,并根据对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决策变量,决定应该做出哪些决策。

是非分析也有时候做成框架

是非问题分析的错误概念:
是非问题不应该来自客户的问题,而应该来自导致R1的背景。客户的问题通常是对R2的反应
从客户的问题到“主要是非问题和次要是非问题”有一个思维跳跃
一些咨询公司把用来形成可供客户选择的解决方案和描绘行动的可能结果的逻辑树,也称为是非问题分析。这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是非分析问题所使用的逻辑树和诊断框架使用的逻辑树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类型。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
第十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写长篇文章时,在页面上呈现金字塔层级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
多级标题法
下划线法
数字编号法
行首缩进法
项目符号法

多级标题法注意事项:
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相同的思想(观点、论点、建议等)应使用相同的句型
标题用词应该提炼出思想的精髓
标题与正文应分开考虑:标题更多的是为了眼球而写,而不是为头脑而写
不要滥用标题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不要把两个章节在做什么连接在一起,而应该把他们说的内容,即主要思想观点连接在一起。不要连接的机械,累赘。

讲故事:
一种把读者带入关键句要点的好方法就是向他们讲述背景—冲突—疑问三部曲,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关键句要点作为故事的答案。

承上启下:


得出完整总结:
总结应该使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不但腰围读者总结文章的内容,而且要让读者产生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如何下结论的忠告:
    读者是否要在一篇商业文章的结尾产生“恰到好处的情感”,可以进行商榷,但我认为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有一种采取行动的需求和愿望,因此应该给读者一些提示,他在读完文章获得新的知识后要思考什么或能够做什么。


第十一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第十二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文章要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愉悦,简单的方法就是:主观臆断那些当初用来得出思想(观点、论点、措施)的图像。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