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对一些伟大的事物是如何被人想出的感兴趣,试图去寻找创作者灵感一现的时刻。可渐渐发现,所谓灵感一现时的创意和真正公之于众的产品之间,有着十万八千的距离,或者压根儿就没有那灵感一现的时刻。皮克斯创始人艾德●卡特姆的这本《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恰恰印证了好创意都是迭代出来的,下面通过几部著名动画电影的例子来说明。
《机器人瓦力》原名叫《垃圾星球》,在最初的结局设定上,是安排眼睛鼓鼓的垃圾压缩机器人瓦力把深爱的机器人伊芙从坍塌的垃圾堆中救出来。但这样的结局总有什么地方让人感觉不对劲。在一次智囊团会议上,有人指出导演“把观众千呼万唤的情节剥夺了。大家都想看到伊芙全然不顾自己的程序设定,倾其所有只为解救瓦力的情节”,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电影画面了。
《怪兽电力公司》的剧情最初设定为一个30岁的男人从事会计一类的工作,他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一天,母亲送给他一本书,书中的画是男人小时候创作的。他并没有拿这本书当回事,将它束之高阁。当天晚上,怪兽出现了。男人是唯一能看到这些怪兽的人,他觉得自己快要发疯了。这些怪物跟着他上班,跟着他约会,原来,他们都是男人小时候不敢面对的恐惧化身而成的。最终,他和这些怪物成了朋友。他渐渐学会了克服自己的恐惧,而这些怪物也随之消失了。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肯定知道,这和成片的剧情简直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导演先是把人类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名叫玛丽的6岁小女孩,然后又改成一个小男孩,接着又改回了小女孩。之后女孩的年龄又变成了7岁,名字变成了小布,是个爱发号施令甚至有些专横跋扈的小孩。最终,小布被设定为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咿呀学语的婴儿。大眼仔麦克这个角色,直到第一版的故事大纲写就一年多才加入电影中。
《飞屋环游记》最初的小样中出现的是一座悬浮在空中的城堡。城堡中住着一位国王和他的两个儿子,兄弟俩为了王位的继承权你争我夺,水火不容,视对方位眼中钉。一天,两位王子跌落到了地面上,两人都试图寻找回去的路,历经险阻之后,在一只大鸟的帮助下,两人冰释前嫌。这剧情后来只保留了两样东西,那只大鸟和片名。后来又经过三个版本,变成了老人为主人公,以及8岁小孩偷渡者,才成了最终看到的样子。
你可能会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用作者的话来说,最开始的这种创意只能称得上是“丑陋的婴儿”,既别扭又不成型,既弱不禁风又有残缺。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去培养,才能茁壮成长。皮克斯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和独特的文化,能够保证出来高水准的作品。那些管理方法,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既然剧情被改来改去,是不是投入非常大,有许多的“无用功”?没错。皮克斯曾经考虑过这样效率太低,改为先写好剧本,然后按照剧本来制作就行了。可后来发现演绎出来的效果和预期差的太远,于是放弃了这种瀑布流式的开发方法,依旧是不断的去迭代。至于迭代过程的不确定性问题,创新难道不是从来都存在不确定性吗?
你可能还会想知道乔布斯对皮克斯有多大影响?没有乔布斯去买下皮克斯,就不会有今天的皮克斯,没有乔布斯推动皮克斯上市和与迪斯尼并购,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至于在电影上乔布斯的影响,从书中来看,是很有限的。书的最后有作者对乔布斯的一篇评价,写的很真切。
这本书的不足之处是有大量的说教成分,看着会让人想跳过去。可读完本书后,又感觉解开了皮克斯的秘密,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