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的盛世危言_22条商规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22条商规 > 伊利的盛世危言
舍得 22条商规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8-28 16:08:06

伊利的盛世危言

最近读了几篇伊利的研究报告,观点基本都差不多:乳业龙头,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拉大与蒙牛的距离,向单寡头挺进。。。,那么果真如此吗?

      说到伊利的竞争优势,不外乎是品牌,渠道,人才和资金几个方面,我们一一来看:

       一.品牌:伊利是乳品行业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在《BrandZTM2013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50强》中,伊利以27.2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高居乳品行业首位。我不知道这个品牌价值是怎么估算的,我知道品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消费者愿意为商品付出的高于商品本身实际价值的额外价值,也即品牌溢价,茅台,东阿阿胶就是溢价明显的品牌;2.成为品类代名词,简化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比如可口可乐,想喝可乐,第一个就想到可口可乐。伊利品牌有这两方面的功能吗?1.溢价显然是不太可能的;2.品类代言,伊利也尴尬,因为伊利并不是单一的产品品牌,而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混合物,伊利是代表乳制品,问题是没人会想,我想要吃(喝)乳制品,乳制品已经被分化了,我们会想要喝有机奶,好吧,给你一罐特仑苏,儿童奶,来一罐旺旺,婴儿奶粉,有美赞臣。。。伊利包含的产品太广了,什么都是,就什么都不是。

       二.渠道:确实,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是伊利的优势之一,国内也就蒙牛能与之媲美。不过以下两点的存在让渠道的实际价值要打个问号:1.电商的大发展让传统渠道的价值下降,即使现在还无法与传统渠道分庭抗礼,但趋势所向,长远不可小觑;2.在拥有如此庞大销售网络的情况下,伊利的产品在细分市场上仍很少有成为领导品牌的(后文会谈到),不知这是说明伊利的产品品牌太弱呢,还是渠道优势的实际价值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明显?

       三.人才和资金:从绝对量上看,作为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乳品企业,伊利的人才和资金自然是占优的。问题是竞争主要是发生在具体产品品牌之间的,而不是整体企业之间的。否则作为全球销售额最高的汽车企业——通用汽车应该天下无敌才对,断不至走到破产的一步。伊利的规模来自于业界最全的产品线(很多研究报告把这也作为伊利的优势之一,这实在是一个谬论,试问,伊利会因为它同时能生产冷饮而增加奶粉或牛奶的竞争力吗?至少消费者不会这么认为)。打个比方,伊利就像一个有很多孩子(众多产品)的富家翁,因为孩子太多了,给予每个孩子的关注(人才,管理层精力)以及培养孩子的资金自然就分散了。而贝因美这种企业,就像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小康之家,全家的希望都在那一根独苗苗上,你说哪个孩子机会会更好?这也就难怪去年贝因美婴幼儿奶粉超越伊利了,更可怕的是,这种超越以后也许会发生在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上。

      以上都是理论分析,下面来看一下伊利各产品在细分市场的具体表现(因资料有限,分析不到位的,请谅解)

常温奶(2012年总销售额约300亿):
      高端有机奶:领先品牌为特仑苏,2012年销售额60亿,而伊利的金典仅24亿,作为跟风产品,在找到特仑苏的差异对立面前,金典都不会有什么机会。

      乳糖水解奶:领先品牌为伊利舒化奶,可惜2012年销售额只有17亿,只占伊利整体420亿销售额的4%
  
     含乳饮料:领先品牌为蒙牛酸酸乳,2012年销售额为60亿,伊利优酸乳对应销售额为50亿,差距倒不算大。

     果汁牛奶:领先品牌为营养快线,销售额超150亿,伊利的果汁优酸乳为20亿。

     儿童牛奶:领先品牌为旺仔牛奶,2012年销售额为15.29亿美元(合93.6亿人民币),伊利QQ星销售额为50亿。

     其他:普通纯奶约120亿(毛利较低),谷粒多,味可滋等合计约20亿,未有具体细分数据。

酸奶领域(2012年总销售额约20亿):
     领先品牌为光明,对应销售额为36亿。

奶粉领域(2012年总销售额约45亿):
     婴幼儿奶粉:伊利2012年销售额约为20亿(其中金冠领10亿,普通10亿),而贝因美为49.7亿。市场占有率更高的是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等国外品牌。伊利堪堪能排到第六。
     中老年奶粉:伊利销售额约为20亿,缺竞争对手数据。

冷饮领域(2012年总销售额约43亿):
      国内第一,但是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仅为5%

饲料业务(2012年总销售额约7亿)

      以上可见,伊利除占整体销售额仅4%的舒化奶及最近5年复合增长率仅5%的冷饮业务外,其他细分产品无一是第一品牌。依靠一堆二流业务在数量上的堆砌能成就一家一流企业吗?如果可以的话,国足该早拿大力神杯拿到手软了吧?商业竞争更多是产品品牌之间的单练,而不是企业集团之间的群殴。


伊利该怎么办?

      一.重新规划品牌战略:1.不要再在企业品牌上浪费钱,从来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建立起强势的企业品牌,也从来没有一家企业能依靠企业品牌而成为强大的企业,伊利也不会例外。2.放弃副牌策略,副牌的重点还在于主品牌,本质上是一种品牌延伸,不利于子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定位。可口可乐的产品不会叫可口(可乐)雪碧,可口(可乐)美汁源,宝洁的产品也不会叫宝洁海飞丝,宝洁佳洁士,同样伊利的产品也不该再叫伊利金典,伊利QQ星。

       二.精简产品线,聚焦打造强势品牌:就像杰克•韦尔奇对GE做的那样,“数一数二”战略同样适用于伊利,像酸奶有畅轻,每益添,帕瑞提,大果粒,QQ星儿童酸奶,红枣六个品牌,每个还有多种口味,可整体的销售额才20亿,这种业务即使不砍掉,也应该大幅精简。树木需要修剪才能更好地成长,企业也一样。伊利应该集中在自己有优势的产品上,把品牌打造成品类代名词。比如舒化奶,QQ星,优酸乳,谷粒多。金典在找到与特仑苏的差异点前,不要再投资源。舒化奶该做的是教育消费者乳糖水解的好处,做大乳糖水解奶这个品类,而不是去宣传什么CPP,乳铁蛋白。谷粒多光靠“开启一天好状态”的口号是不行的,还得多想想消费者早餐为啥要喝谷粒多,给消费者足够强大的理由,否则就浪费了彭于晏的灿烂笑脸了。

       三.分化新品类,开创新品牌:具体方法有二:1.重视研发,加强新品开发,多多开发出舒化奶这种原创产品;2.监视竞争对手,及时跟进竞争对手的新产品,利用自己的渠道及资金优势,抢在竞争对手产品前进入消费者心智。比如莫斯利安开创的常温酸奶品类,今年莫斯利安上半年的销售额就做到了15亿,长期市场已看到150亿,15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再造一个光明,或者伊利整体液态奶的一半,如果伊利能抢先封杀的话。。。


       最后要说的是,竞争优势是一个相对概念,伊利的幸运在于有蒙牛,光明这样的同行:蒙牛沉迷于收购雅士利,难道雅士利能提升蒙牛产品的竞争力,抑或蒙牛能让雅士利奶粉咸鱼翻身?光明把战略目标从“聚焦新鲜”转型成“聚焦乳业,发展新鲜,突破常温”,好吧,你还有什么不想做的吗?伊利现在形势似乎还不错,也是有赖于此。但是,要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大,伊利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