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型组织》的外部属性探讨_指数型组织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指数型组织 > 《指数型组织》的外部属性探讨
奇妙的奇 指数型组织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0-09 21:10:27

《指数型组织》的外部属性探讨

西方而来的科学方法有个特点值得注意:进行分类基础上的定性分析。所以在逻辑自洽的前提下,既可以从当下的困境中衍伸推论,更能从想象的模式里找到合理性。

若要获得指数型成长,必先建立指数型组织,在《指数型组织》尤其分出了值得玩味的5大外部属性,可以套用到我们的环境中重新解释一番:

1、 随需随聘的员工:对于这样的员工,最好的解释莫过于罗胖当初提出的U盘式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那么,U盘需要什么?这是指数型组织首先需要考虑的要素:避免对人的硬性控制,开发合理接口进行开放式合作。

2、 社群与大众:能找到一个宏伟的目标把人聚起来很重要,但能把聚起来的人再重新分类更为重要。社群不是用来聚人的,而是用来筛人的,至于怎么筛,怎么让这样的群体自动化运行起来,办法有很多。

3、 算法:可以看做是技术,包括机器学习,但也包括也是一个客观的标准,需要文化认同,接受数据所呈现的的真实效果,这方面于我们还有很多接纳的过程。

4、 杠杆资产:可以与大家共享的资源,消除不必要的各种浪费,这方面不妨倒过来想想:我们拥有的什么不能被共享?为什么?

5、 参与:把顾客拉进来,和客户一起来面对问题、进行各种各样交流和互动,让大家有事可干,加入到共同成长和创造的方向上来。这方面有很多技巧和方法,但还可以有更深度的要素值得挖掘。
 
回到开头的观点,指数型增长是结果,这个结果需要用全新的方式来获得,用马克•安德森的话来说:“大部分企业家宁可用传统的方式失败,也不愿用非传统的方式成功。” 所以我们先得放下习惯的经验。

指数型增长,首先需要放弃控制、放下自我的执念,尽可能更好的利用外部资源,进入指数型生态之中。有这么一个四层Other People's的指数型组织模式:

第一层,叫Other People's Money,用别人的钱来赚钱。不少创业者已经学会了,借助资本的力量放大价值,融资烧钱快速做大。比之前传统企业每年用自己的利润提出一部分投入到再生产、渠道扩大化等,借助资本的力量要快很多。这是指数增长的基础,当然到如今也演化出了所谓:B2VC的说法,比较病态,但这其实是最基础的责任分享:把钱的责任分出去,不只靠自己赚钱,当然也得分享未来的收益。

第二层,叫做Other People's Time,用别人的时间来做我们能做的事。很多组织都是在用员工的时间来做事情,而指数级增长的组织更多用客户、用户的时间帮我做事情。Uber的车主、滴滴的司机都不是他们的,但花了大量时间在帮平台干活。至于乘客,可以给司机打分,用服务的时候顺便还监管了司机的行为,这其中可以进行很多方式的设计——参与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三层叫Other People's Space,用别人的空间来创造更多的价值。Airbnb就是典型,没有自己一家酒店,但居然是全球最大的酒店。延伸开去,拼车是不是?拼办公室呢?杠杆资产的定义与之相似。

最后一层叫Other People's Wisdom,用别人的智慧来创造价值。智慧只能自愿提供,甚至需要激发,这用考核、奖惩、激励大抵弄出不来,而弄出来的价值更加难以估量。

这四层Other People’s的核心原则是融入生态体系,在合适的外部环境中顺应增长的趋势进行自由生长。对照指数型组织的5大外部属性,或许可以更好的认识一些全新的可能性。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