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阅读笔记_番茄工作法图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番茄工作法图解 > 《番茄工作法》阅读笔记
raven1988 番茄工作法图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5-15 22:05:33

《番茄工作法》阅读笔记

以前听说过番茄工作法这个东西,也有朋友试着用过这套方法,我却一直没有看过相关的书。要说来,我以前自己想过一个方法,跟番茄工作法类似。我买了个小定时器,数字的那种,试着在看书的时候设定45分钟的倒计时,规定在这45分钟里面自己必须专心看书,不能干别的事。当然,这个做法只有在看小说的时候有效,看难啃的学术书籍时,我往往还是败给自己糟糕的自控力。后来也就弃之不用了。今年三月份的某天我突然想起朋友跟我提过的番茄时钟,那个走时的过程中会发出咔哒咔哒声总是让他很难专心的小玩意。我试着百度一下,还找到了番茄时钟的“使用说明书”,就是今天要写的这本书——《番茄工作法图解》。确实如扉页上写的:“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至少两类人很需要掌握这套方法,一类是很难专心做事的人,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另一类是拖延症患者。很不幸,我在这两个类别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是一个做事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的人,看书时看着看着就跑去翻翻网页或者玩几把三国杀。我也是个拖延症患者,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深受其害。更不幸的是,身边很多人都是我的同类,尤其是学生群体。所以我想试试书中的方法,看能不能治好我的病。而且,正如一位番茄工作法的受益者亨利克•尼博说的:“一个已经达到完美的自律和高效的人,可能用不上这本书;反过来说,一个完全不在乎规矩的人,则可能读不完这本书,番茄工作法的条条框框对他更是无效。不过在我看来,还是像你我这样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人最多。”

首先来看看番茄工作法怎么治好我“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毛病的吧。

说实话,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通常都是在我们身上。也不是说外界的影响不重要,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暂停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而去做别的事,是因为我们的理智给自己的这个决定开了绿灯放行。不断地绿灯,甚至成了惯性,理智没有亮红灯的习惯了。也许看书的时候,我突然想上网看看微博,还煞有其事地安慰自己这不会耽误多长时间。结果往往是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失掉了,且不说再回过头看书能不能找到暂停下来的地方,更是能感觉到时间的节奏被打乱了。不稳定的节奏就更难让人集中注意力了。

“番茄钟工作法,帮我改进计划、减轻压力、提高产量,而且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从事业余爱好。”

番茄工作法的第一步是要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而这“一次”持续的时间其实可长可短的,因人而异。书中建议大家设定的时间是25分钟,“你要做的就是定好25分钟的番茄钟,然后全然专注于手头的任务。”因此,番茄工作法的基础方法就是要在25分钟的时间里专注于手头正在做的任务,心无杂念。这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把一天的任务分成小段,以增加任务的可操作性。这一方法,适用于我们身上存在的几乎所有的“时间黑洞”,比如“面对复杂,望而却步”、“无聊琐事,越拖越久”、“小事忙活一天,大事一样没办”、“最后期限,步步紧逼”、“从休息回到工作,心智调整不过来”、“一错再错,不长记性”、“没想到一件事要做这么久”、“没想到一件事越做越复杂”、“头脑被各种想法占据”、“时间都用来学习适应复杂的工作方法了”、“只顾低头干活,忘了抬头看路”、“把预估当作承诺”、“流程管理,纸上谈兵”、“完美主义,碍手碍脚”、“害怕失败和批评”……

在我完成了一个番茄时钟,也就是一个以25分钟为周期的任务之后,我们需要停下来休息2-3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如果我觉得之前所完成的任务并不是最重要或者最紧急的,我会对这个任务再进行一次优先级的评估。实在得不出评估的结果,在下一个25分钟,我会去做另一件事情。25分钟结束后,把两件事比较一下,就容易判断任务的优先级了。

番茄工作法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适合自己脑力水平的工作节奏。我们的脑干负责控制多种基本节律,有规律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最适合我们的大脑”。“通过执行一套相同的动作和准备程序,可以使大脑自我调整,进入执行某类事务的最佳状态。”同时,番茄工作法可以通过在我们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的机能从而帮我们集中注意力。“一扭启番茄钟,就把注意力集中;一到番茄钟闹铃,注意力就放松下来。就连咔哒作响的声音现在也能加强我的注意力。”而且我们的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我不能分心同时处理两个问题。如果我正在忙于一项任务,然后注意力突然转移到其他事情,等我回到刚才在做的事情上时,就得多花时间让自己回到轨道上来。这就是环境的频繁变化会降低生产力的原因。番茄工作法可以帮助你,避免让有限的工作记忆成为瓶颈。”

按照书中个步骤,番茄工作法的流程是这样的:
1. 计划:在一天的开始,从活动清单选择一些活动,填写到“今日待办”清单中,作为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
2. 跟踪:确定当天活动后,扭启25分钟的番茄钟,从当天活动的第一项开始。在每个25分钟的时间段——一个番茄钟内,我们需要收集一些过程指标,比如计算遇到的中断次数。
3. 记录:在一天结束时,将当天收集的数据归档,写入“记录”表格。如果我们跟踪的是中断次数,就把中断次数写下来。
4. 处理:从所记录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如计算每个25分钟内,平均遇到几次中断。
5. 可视化:最终我们要将信息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从中找出改进流程的思路。

番茄工作法开始之前要对今天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选择,并且确定每一项工作需要花费的番茄钟的数量。就像为每一件事标上价格一样,花多少番茄钟能够买到这件事的成功完成。这需要我们有一定预估的能力,为每一件事情进行估价。“预估和测量在番茄工作法中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它们,每天要做计划是很困难的。”每天早晨,在计划当天活动之前,检查“活动清单”里的每一项活动,选择今天需要完成的事项,并且估算需要花费的番茄钟数量。或者对之前预估的番茄钟数量重新检视一番,看是否需要修改。通常情况下,“假如一项活动预估超过7个番茄钟,说明它太复杂了。需要拆分这项活动。拆开的每项小活动在‘活动清单’表格中单独占一行,各自有预估值。活动越大,预估越不准。如果一项活动预估不够1个番茄钟,则可以在它旁边标个0……表示时间花费小于1个番茄钟。这样的活动在‘活动清单’表格中仍然各自占一行。稍后在选择活动填入‘今日待办’表格时,可以将几项这样小于1个番茄钟的活动合并到一起,将它们写在同一行,当作一个活动来对待。”

也许时常让我们感到困扰的,是如何着手开始一项工作。就像一个很纠结的人不知道走路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一样,因为不同的意识的干扰,我们很多时候回纠结于先做这件事还是先做那件事。考虑来考虑去,最终决定先做这件事吧,但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却又想着是不是做那件事比较好,所以停下正在做的事去做另一件事。当然这只是极端的描述,但我们都会经历这种纠结。番茄工作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要求我们不要想那么多,“现在就做”,“与其反复思考一件事是否重要,而导致时间的白白流逝,还不如先开始做一件事,‘在一小段时间内与它共舞,之后再重新评估它是否仍然是最重要的。’我在心目中将‘必须做完’换成‘从哪里开始’,将‘这个项目很大很重要’换成‘我可以走出一小步’。”这其实是我们反复听过的一句话的另一种说法: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所以,在25分钟这一很小段的时间内专注去做一件事就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方法,“我会选择一项单一活动,然后扭启番茄钟,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是,在25分钟的番茄钟期间,不要给其他活动任何的机会。”

每完成一个25分钟的番茄钟,就在事项旁边的方格内画个叉,表示你已经为这项活动花费了25分钟的时间。此时,会出现三种情况:“或者之前预留的小方格已经填满了,但是活动还没完成,这种情况是你‘低估’了该活动;或者小方格还没全填满;或者刚好全填满,活动也完成了。如果是后两种情况,就在‘今日待办’表格中划掉该活动。”第三种可能当然是理想状态,预估和实际完成的番茄钟数量是一致的。但如果出现预估错误怎么办?或者预估的番茄钟少于实际需要的。先想想在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预设的番茄钟用完了,事项却没完成该怎么办吧。书中的方法是,用不同的图形来标记新增的番茄钟,也就是进行第二次预估,甚至是第三、第四次预估。当然书中说第三次预估就已经是极限了,“如果第三次预估的数目还不够完成活动,那真是有点失败了。你得分析一下,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反复地低估这件事?也许应当将活动拆开,降低复杂度。按照常理,活动越复杂,预估越不准。”

每完成一个25分钟的工作周期,我们应当为自己设定一个休息时间,可长可短,3~5分钟为宜,“完全放下工作,分身出来,也远离其他任何挑战智力的活动。”关键的一点是:“休息之后你要决定:是继续进行同一项活动,还是切换到另一项。切换是因为重要程度有所变化,也可能是因为上一项活动已经完成。”工作中的劳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书中也鼓励大家为自己设定阶段性休息的时间,即完成多少个番茄钟后,设定一个较长的休息时间:15~30分钟左右。

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工作过程的中断,可能是来自我们自身,也可能是来自外部。这有了“内部中断”和“外部中断”的区分,所谓内部中断是直觉向心智发出信号,告诉自己去做当前专注活动以外的事情;而外部中断,则多是外部因素造成的,使得我们需要从专注的活动中抽身出来应付,比如有人找你询问或请你帮忙什么的。好在番茄工作法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对于内部中断而言,我们首先要将其客观地记录下来。按照书中的方法,比如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要去帮朋友上网买本书,我会把“帮朋友买书”下载“今日待办”表格下方空白处的“计划外”的区域内,然后在“今日待办”表格当前活动的右边,画上一个撇号,便于晚上回顾检查时的跟踪,一个撇号代表一次中断。在一天结束时,我可以计算撇号的书目,采取相应的对策(比如:内部中断是因为一些事情我在制定今天的计划时没有想起来,在工作中才记起。这就说明我的计划是存在缺陷的,在今后我就会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避免待办事项的遗漏。)接着立即继续写文章,也就是手头上的工作。一个番茄时钟结束后,如果计划外的事项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我会马上着手完成,比如上网买本书,或者去倒杯水。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我会在一天适当的时候为这些事安排专门的番茄钟来处理。但是对于那些没法阻止的内部中断,“如果任务被放下,无论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当前番茄钟都必须作废。它就不能算数了,也不应该画X。你得扭启一个新的25分钟番茄钟代替它。如果需要,可以休息一下再开始。”

2. 对于外部中断而言,我主要是采取两种应对策略,如果不紧急的,我会告知对方稍等片刻我再去找他们;如果是紧急的,我只能停止正在进行的番茄钟,然后去做另一件事了。“处理外部中断的策略,由以下四步组成:(1)告知:‘我手头有事,正忙。’(2)协商:‘周五再帮你做,行吗?’(3)计划:写下活动名称,稍后为它计划未来的番茄钟。(4)答复:按照承诺回电或答复,不然的话,下次别人就没法信任你了。”

所以无论是应对内部中断还是外部中断,一个关键的步骤是记录,合理地使用“中断标记”。如同在完成番茄钟后画X一样,对于中断也应当有相应的标记。内部中断用撇号,那外部中断可以画“正”字了。之所以将两种中断区分标记,是基于完善的需要。对于内部中断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计划来尽量加以避免,但对于外部中断来说,似乎就没有那么有效的自主控制手段了,但总可以通过沟通的手段去改善。

《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介绍的是番茄工作法的基础方法,实践起来并不算难。我试着用这套方法来规划我一天的复习备考事项,确实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以前觉得设定45分钟的时间已经能对集中注意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了,实际上设定25分钟效果会更好。当然前提是我明确我一段时间的目标是什么,并且把这些阶段目标拆分成一天需要完成的量。尽量在初期把量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内,如果番茄工作法使用熟练后再逐渐增加。好在我无需面对数量多的恼人的外部中断,所以番茄工作法执行起来算是顺畅了。确实,效率提高不少,每天都能够完成复习任务。而且我的预估也基本上算准确。我觉得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结合《记事本圆梦计划》中提到的人生规划表,番茄工作法中的活动清单其实是很关键的道具,它能提醒我们一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这些任务又是指向什么样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又将我们引向什么样的理想状态。所以目标一项项分化,才成为活动清单里的一条条待办事项,当然还有其他待办事项,比如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了。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活动清单。因为它帮助我们明确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番茄工作法》阅读笔记”的回应

刁思楠 2015-11-03 21:45:30

还是dd吧!写那么多不容易

半仙2010 2012-07-10 07:58:49

写得挺详细的,但是不够简洁~几句话能讲完的事情,偏偏写了一大堆~看得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