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清单鼓掌_清单革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清单革命 > 为清单鼓掌
Bob 清单革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7-04 16:07:27

为清单鼓掌

能握手术刀、妙手著文章的医生,最是让我艳羡且嫉妒,哈佛大学多才多艺的外科医生阿图尔•葛文德(Atul Gawande)正是一例。他结合自身从医经历,曾撰写多部畅销医学文化类书籍,是位不折不扣的医生作家。年初,他出版了一本很别致的书,题为《清单革命》(The Checklist Manifesto: How to Get Things Right)。就连著名的《科学》杂志,也刊发书评直言不讳的宣告:人人都该有份小清单。

Checklist可译为“清单、一览表”,多用于核对时使用。在葛文德看来,清单是让你把事情做正确的必要方式。繁复庞大的各亚类系统,构筑成完整的社会有机体。尽管科技水平与日俱增,可它们的落脚点依然是人。人不是冰冷的,会思考的人具备很多通性,比如遗忘和犯错,而清单正是有效化解的好方法。葛文德认为,“科学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各领域也细分为多种专业,在知识的重负之下,人类面临‘沉没’的危险”。

以医学为例。1.3万个疾病诊断名称、6000余种药物、4000多种操作,再聪明的医生也难以记住全部。记不住的后果之一,便可能是犯错。重点在于,这种错误的对象,正是健康性命本身。有国外研究显示,即便在外科手术领域,由于人为不慎或错误所致的并发症达3%~17%。在分析这些案例后,研究者认为半数手术并发症可以被避免。

为保证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在两年前制定过一项指南。葛文德为此制定了一份“手术清单”,内含19条具体内容,目的正是减少外科医生的失误。去年1月底,葛文德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通过组织全球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的8家医院,对近8000名成人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手术清单”使手术死亡率由原来的1.5%降为0.8%,并发症发生率也降低了四个百分点。毫无疑问,这些数据表明清单的确是个好东西。截至去年底,美国有10%的医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2000家医院采用了类似的“手术清单”,减少甚至避免了部分手术死亡案例。

一所医院最危险的地方是哪里?答案不是急诊室,而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我目前参观访学的这所医院,ICU每个病人查房的重要内容,正是核对清单。那些耳熟能详的内容,听上去尽管太重复,却能提醒医生,患者的治疗是否满意和达标。事实上,麻醉手术室、ICU正是清单大显身手的好地方——《清单革命》一书可以为此作证。

浩大的建筑工程、复杂的喷气客机,想要安全挺立或飞行,都少不了清单的身影。1935年试飞的“飞行堡垒”B-17轰炸机,却因一次机毁人亡差点使波音公司破产。究其原因,其实是飞行员不熟悉新锁定系统所致。换句话说,是飞机太过先进,飞行员压根难以应对。专家们费心劳力的研究结果,促使了“飞行清单”的诞生。此后,这种微小却致命的错误,再也没有发生。若你所见,B-17轰炸机在二战大显身手,波音公司亦大赚一笔,共向军方售出逾1.3万架。即便到现在,波音公司还设有一个特别部门,每年专事设计百余种简便易行的“飞行清单”。

毫无疑问,清单并不能算高科技,也绝非酸腐鸡肋的多此一举。归根结蒂,清单的本质是沟通,清单的实施离不开团队角色划定。清单规定着个体的任务和分工,在某一具体动作实施前的事先说明,好给自己或他人提个醒。照着清单核对,就是检视那些微小且漫不经心的小bug。它们看似无关全局,却会给人颜色看,甚至致命一击。

对普通人而言,清单具有更广的外延意义,比如事项计划表。事实上,它尤其适用于时间/任务管理不当或喜好拖延的人群。它能限定任务的时程与地点,清晰规定任务内容。对计划性较差的人而言,既能减少无效时间损耗,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