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_科学管理原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
白面木子 科学管理原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9-23 15:09:23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


 一、泰勒其人
           185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18岁前,花3年时间游历了整个欧洲(家境富裕);
          返回费城后通过了哈佛入学考试,但是因视力太差未能就学,转入当地一家液压机厂做学徒;
          22岁,学徒期满,加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并一路从机械工提升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工长、总工程师;
          27,岁,在新泽西州斯蒂文斯学院获得机械工程学位;
          33岁,离开米德维尔公司;
          39岁,《计件工资制》发表;
          42岁,到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始著名的改革,同怀特一起对工艺流程进行改革,使得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45岁,工作没有得到认可,被解雇了;(下岗)
          自此,泰勒开始了无偿的咨询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撰写了很多管理文章;
          47岁,《工厂管理》发表;
          50岁(1906年),出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
          55岁(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发表,该书被誉为管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58岁,在纽约的一次演讲吸引6.9万听众;
          59岁(1915年),病逝于费城,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
二、本书序言上的插曲及逻辑结构:
    从时间上看,这本书写作完成于1911年,是作者向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交的报告。可是在前言中作者提到的却是美国第三十二任罗斯福总统(任期为:1933—1945)关于效率问题的一段讲话,这可以推断出作者的这本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著作是在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之后才风靡整个美国工业界的。本书主要针对的效率问题在美国大萧条之后被提升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国家战略问题,当然效率问题是美国工业史上一直存在的难题。作者在序中的第一句便提到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向美国各州长的讲话,“保护我们国家的资源,只是提高全国性效率这一重大问题的前奏。”(P1)然而作者认为美国人虽然认识到了保护物质资源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总统提出的“提高全国性效率这一重大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却依然模糊不清。当时的美国人虽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物质资源的浪费,但是却对于工作过程中的“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下或指挥不当”却看的不够真切。
    作者认为美国人在效率问题上存在着两个盲点:其一、没有意识到管理中的效率问题;其二,即便是他们在意识到了效率问题之后,他们对于如何提高效率却依然有着方法论操作上的难题。这两点就可以看做是泰勒要在本书中要启发美国人“效率心智”的地方。今天我们当然不觉得那是个重要的问题,然而我们却知道,在任何时候最难改变的就是人们的观念,整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再向美国人普及一些观念。因此,作者“科学管理之父”的美誉在这里也可略见一斑。
    下面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来说服美国人的,本书的主体内容分为两章,主要还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第一章“科学管理的基础”,这是作者要美国人注意到效率问题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效率低下的三个原因,在分析第三个原因时引出了第二章“科学管理原理”,通过与“积极性激励”方法的对比,作者提出的解决效率低下问题的科学措施,并进一步阐述了管理科学。
三、泰勒对于“磨洋工”现象的分析及普及的观念
    泰勒用“磨洋工”或“怠工”来描述当时美国工业企业界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被大多数人认识,但却被大多数人归结为“经济萧条、失业、贫困等根本原因”(P7)。泰勒分析了“磨洋工”现象产生的原因,以详实的证据和理由展示给美国的工人和企业家。第一,“磨洋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工人们一个悠久的观念:全力以赴地工作会导致工人失业。泰勒的普及的观念如下:全力以赴地工作不仅会增加工人工资待遇,还会降低商品价格;这两个方面会增加人们的购买力,从而达到不断刺激商品需求的增长,进而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经济学上的分析)。第二、“磨洋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现行管理制度下建立起来的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不良关系,主要表现为计时工资下消极怠工(懒散松懈)以及计件工资下工人对于雇主提高工资承诺的不信任而引发的积极性怠工(符合最高利益)。泰勒在这个原因中的普及的观念主要是开宗明义的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P3)他想要改变存在于雇主和雇员见的对立关系,雇主和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雇主通过压低雇员工资而获得最大产出的方式是不明智的,除非实现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地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群体关系上的分析)。第三、“磨洋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那些单凭经验行事的方法而造成的无效率操作,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个原因超越了雇员和雇主的知识,是双方都不曾意识到的,泰勒的科学研究也就是在这个层面上进行的,他通过他在工厂里的细致观察而提出以科学方法代替单凭经验办事(泰勒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参与式观察,他是其中的一员,他是第一线的员工,从经验到科学)。泰勒在这里普及的观念就是本书整个第二章里面的内容“科学管理原理”,以一言蔽之,“雇主和雇员亲密无间、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者任务管理的精髓。”(P17)(时间和动作科学上的分析)雇主和雇员需要为了效率最大化承担平等的责任。这些观念为管理科学奠定了合理的基础,合理的证据就是工人工资的不断提高和雇主财富的不断扩大。(马克思讨论的问题并不在这个层次上,剩余价值问题始终难以回避,泰勒的理论如何在马克思的层面上对话?)
四、泰勒对于效率问题的的把握及建立管理科学的步骤
    管理是一直存在的,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之前,美国社会中通常使用一种称之为“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中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如何刺激着工人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并且作为回报,工人可以从雇主那里得到“升迁、提薪、改善工作环境”等特殊激励。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任何成就都必须依赖于工人积极性的调动”,泰勒分析了这种管理方式的效果在现实运作中调动工人积极性的目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而科学管理制度则可以做到完全、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只是要求管理者和工人都需要承担各自的责任。管理者的新责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提出工人操作的每一动作的科学方法,以代替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他经过长期的系列实验和观察,拆解每个工人在每一个时间段内的每一个动作,开拓出对提高效率问题的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领域,提高效率用数据为例证而非工人们的主观判断;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工人选择各自的工作,并各尽可能地进行自我培训,当然,他认为要科学挑选工人也并不是要挑选一些特殊的人,而只是从非常普通的人群中挑选少数特别适合从事这类工作的人,问题的重点是要对工人进行科学选择并培训。3、管理者与工人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所指定的科学原则行事,争取做到让工人将其主管和指导老师看成是帮助他们挣更多工资的朋友,而非强迫他们做苦工的工头和强迫他们超负荷劳动却只给一般工资的人,这有助于避免罢工;4、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归纳起来,“在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制度下,实际上全部的问题由“工人决定”,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半的问题由“管理者决定”,管理者需要预先制定任务计划并实施计划,管理者要告诉工人每项任务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完成。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泰勒本书第二章中“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他在书中这样提到,“这些成果的取得,并不是由于一种类型的管理机制比另一种类型的管理机制更优越,而是以一套根本原则替代了另一套完全不同的原则。在工业管理中,则是以一种管理思想代替了另一种管理思想。”(P88)同时,泰勒在书中总结了建立科学管理原则所需要采取的步骤(P90),1、找10-15个不同的人,这些人对所要分析的工作具有特殊的专长;2、研究其中每个人在完成所调查工作时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或动作确切顺序以及他所使用的工具;3,用秒表测算工人做这些基本动作时,每一步所需要的时间,进而确定选择用最快速度完成这项工作时其动作的组成部分;4、消除一切虚假的、慢的和无用的动作,并把最快的动作和最合适的工具汇集成一个序列。从泰勒对这几个步骤的强调可以看出,他对于上述科学管理原理中第一个要素的强调,毫无疑问,科学管理原则是泰勒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但除此之外,他也主张对其他几个要素要兼顾,比如在书接近尾声的地方,他提到了科学管理中也要详细研究影响人们动机的因素以及后文中的新旧管理制度改革风险(P102),这说明泰勒充分意识到了科学管理方法在具体现实中的应用情境,他主张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把握后应用科学管理制度才会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从文本中可以看出他给予了后人在他没有详细展开的部分进行再研究的期望。总之,泰勒在本书中,他核心强调的是科学管理制度“科学原则”,他更强调了科学管理四个元素之间集成的重要性,如“正式各个要素的集成,而非个别要素,构成了科学管理。”(P108)
 五、小结
    通过阅读全书内容可以得知,泰勒归纳出这些原理并不轻松,这与他在车间中丰富经历有关的,他对于效率问题的把握从一点点经验积累和一次次的实验观察基础上而形成的管理科学。而掌握这门科学就需要工厂里有一部分特殊的人来首先掌握,就这样他造就了一个由“雇主”向“管理人员”过度的人群,雇主和管理者也开始有了分开的趋势,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成为工厂里提高效率的必要配备。管理学这门学科也就因为效率问题而立足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的回应

白面木子 2013-03-28 22:36:51

豆丁女侠所言极是。我把两个罗斯福弄混掉了。所以对于社会背景的判断也完全是错的。多谢你指出。

狗頭軍師 2013-03-28 02:30:26

写的很好。
只不过那个貌似是第二十六任总统Theodore Roosevelt,而不是第三十二任的Franklin D. Roosevelt。所以第二大段中对于序言上的认识是存在偏差的。

2010-10-22 06:15:31

总结得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