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门,从这本书开始_管理成就生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管理成就生活 > 管理入门,从这本书开始
追风的日子 管理成就生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3-15 15:03:29

管理入门,从这本书开始

    初始知道这本书是从@萧秋水老师的博客里知道的,其时,我刚担任软件测试经理,自然有赶鸭子上架的问题,对于管理是一知半解,狗屁不通,很多管理任务不过是按照公司的以往规矩,规规矩矩的做,但是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也没有思考过。
   看到@萧秋水老师的推荐,自然巴巴的去看了,结果觉得不过如此,什么关注结果啊,利用优势啊,都是陈词滥调而已,很多的成功学的书里面都有介绍。然后这本书就此尘封。
   过了一年,看到放在角落里的这本书,就想弄明白为什么别人力荐了,而我觉得不过如此,如此就又读了一遍,这次,才觉得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对于管理是醍醐灌顶啊,这才是管理的真谛。

  这本书首先纠正了诸多对于管理的错误认识:
  首先:不应该奢望全能理想的管理者的出现,应该是培养高效能的管理人员。期望通过定义各种管理的素质,来定义管理人员,也不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第二:管理这种行为,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中,并不是只要身居管理职位的才是管理者,只要执行的管理任务就是管理者。管理是任何一种职业的组成要素。
  第三:管理是一种职业,并且是可以培训的,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培训。
  第三:管理不仅仅包括对下属的管理,还包括对上司,对平行部门同事的管理,对于上司的管理甚至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四:管理的内容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形式,从而有不同的管理风格,文化只能影响管理的风格,不影响管理的内涵。


  既然管理是一种职业,如何评价一个人是好的管理者呢?就看他在管理六大原则,五大任务,七项工具的执行,看他在从这个职位离任后,组织的运行如何,这种思想在《新大秦帝国》中,商鞅有精辟的阐述,类似于依靠一种制度才让组织顺利的运行,而不依赖于单个的人。


  管理的六大原则是:关注结果、为整体作贡献、聚焦关键、利用优势、信任和正面思考。
  管理的五大任务是:制定目标、组织、决策、监督、人的发展。
  管理的七大工具是:会议、报告、工作设计与任务控制、个人工作方法、预算和预算编制、绩效评估、系统的垃圾处理。
 
  在六大原则中,很多原来都没有意识到:
  关注结果,关注什么结果呢,从组织的层面来说,只有两种结果:关于人的结果和关于钱的结果。说的多么精辟,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原来想的结果,不过是把事情做成,但是不知道做成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为整体做贡献:看了这个章节,我觉得马利克真的是一个写文章的高手啊。为整体作贡献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该怎么把它形象的描述出来呢?马利克通过三个泥瓦匠的故事,轻轻松松的讲清楚了怎样的人才是为整体作贡献的人。对于盖房子这件事情,第一个泥瓦匠的认识是我在谋生,第二个泥瓦匠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泥瓦匠,第三个泥瓦匠却说是在盖一座大教堂。通过这三个泥瓦匠影射了一般组织中的三类员工,给多少钱干多少事的人;专家类型的人;既拥有专业技能,又看到本质的人。并且马利克谈到对于这三类,不同的激励措施。这真是一个很好的说明问题的方式。
  利用优势:利用优势这点,原本的老板就是个利用员工优势的好手,所以对于这点一直就有些认识,但是通过这本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首先,这里的优势,是现有的优势。优势必须匹配工作任务,才能有好的绩效。在人的发展一章中,又深刻的重述了这点,人的发展必须现有优势、任务、老板、工作安排四者皆做了合理的匹配,才能获得好的业绩。马利克对于人的弱点也做了相应的表述,人都有关注弱点,弥补弱点的毛病,从组织的角度,当然也要关注弱点,但是出发点不同,不是要你去消除弱点,而是要避免将员工安排到他能力较弱的领域去工作。另外,就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该怎么发现个人的优势,去做很多的测试?no,no,只需要看自己做哪种工作很轻松,而且做得效果还好,从管理者的角度,只需要从员工以往的工作绩效中,就可以判定员工的优势所在。
  正面思考:正面思考这点上,主要是说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关注机会,而不是去解决问题,这是优秀的管理者与平庸的管理者的区别。其实,初始看到这个提法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张德芬的”臣服“的概念,或许臣服是从心里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接受这种现实,然后才是看是否有其他的机会,该如何解决问题。
  

  在管理任务中:
  制定目标:主要是聚焦关键原则的应用,更新的几个观念就是制定少数几个目标,制定目标的形式不重要,要考虑目标实现的资源、措施,目标的落实必须到个人,才能有人为之负责,目标也只有两种目标:人的和钱的。
  决策:这章中,主要说明了决策的几个步骤,融合了风险管理的原则,提出要有多种备选方案,并要对边界条件进行管理。决策很重要,但是决策的执行更重要。
  监督:监督这部分提出了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监督方式,采用抽象的方式,监督的方式不要过分依赖报告,要亲赴现场查勘,对于某些问题可能要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
  人的发展:这里主要提出的是人的发展更多的要依赖个人,人们只有从内心打开了大门,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学习的途径可能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方式,工作学习的方法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再就是,组织中人的发展需要任务、优势、工作、上司四者匹配。
  
  在管理工具这部分,提出了很多的新的观点:
   会议:我从来没有认为会议会成为一种工具。原来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
   报告:这部分,说了文字报告的重要性,重点是简洁清晰,从内容和逻辑两个层面。这里面说到了,要成为一个号的管理者,就要考虑到受众对于收到这份报告的反应,受众是什么类型的。这点上我很受用,因为原来这里也有受众分析的重要一步。曾经作过有关PPT的受众分析这部分,从来没有做横向联系,原来受众分析处处有。只有先做到这一步,才有后面的逻辑结构等等的内容。
  工作设计与任务控制:工作设计我觉得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考虑,比如使用WBS来实现任务的分配。但是要考虑资源、人的优势、优先级、关注重点事项的几个部分。并且提到工作量必须足够的饱和、工作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才能是对员工好的,让员工发展。
  个人工作方法: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个人工作方法是个性化的,通常的培训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个人工作方法并且随着不同的环境条件定期调整,比如换了老板时。对于个人的工作方法,提到了个人的输入系统、邮件等沟通方法。
  预算和预算编制:这块对我来说,也是有很大的观感的,原本对于预算都没有什么概念啊,原来预算有这么多的好处,主要是资源配置的好处。另外就是从数据到信息的转换这部分,我曾经周周统计项目测试一览表,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做了有什么好处。原来我可以从中查看异常信息,获得积极性和消极性偏差,用来指导下一步的工作调整和资源投入。
  绩效评估:这部分也是对我的一个极大的提高。原来每个月做一个绩效考核,这时候是最头痛的了,按照公司给定的模板,给每个人做评分,评分低了,就要扣工资,评分高了,还得考虑加薪、职位提升等问题。从这里,我倒明白了,我其实本不需要这样做,只不过中了模板的流毒,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查看个人的优势和缺点,为工作安排和任务控制提供依据。如何评估这方面,就是通过特定的事项来评估,从员工日常的表现来评估,比如无监督时,员工的表现,被讥讽时,员工的反应等。很大的程度上,这需要洞察力,需要经验来支撑。这才HP前总裁的那本书里面有讲解,当时也看过,只不过,当时没有意识到而已。
  系统的垃圾处理:这块是对于公司的某些流弊、流程等流毒,定期进行清理,这也可以推而广之到个人的工作方法上,个人工作方法的评估其实也就是个人工作方法垃圾的处理,通过这种定期的清毒,才能让组织的管理保持灵活性,产生精益管理效果。
  
  嗯,就写这些吧,好书真的需要多读几遍。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