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knowledge we trust_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 In knowledge we trust
小喜儿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6-17 11:06:02

In knowledge we trust

两个清爽的夏日清晨读完田志刚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很有价值的阅读体验。其价值在于:第一,我感兴趣的书;其二,言之有物且有理的书。此外,废话很少,例子也是画龙点睛,并无凑字数之嫌。此外的此外,书本身很轻,可以或坐或卧或立地看,很适合以各种姿态一气读完。

按田老师的观点,我还处于半无知半文盲状态,虽然已完成近二十年的国家体系内教育。因为“所谓无知不是指没有知识,而是不会展示自己的知识、不会发挥知识的价值、不会发现新知识、不会学习新知识、也不去创造知识”。

学历作为知识水平的一个表现,仅能证明我在某时、某地、某一方面的知识存量,而“是否能持续地更新知识、持续地共享和传播自己的知识、是否能将已有的知识用好用足来获取知识、是否能持续地创新知识引领发展,才是个人竞争力的源泉”。注意,这句话里有好几个“持续地”,可以发现田志刚老师知识管理理念的一大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

这一点是基于人类知识更新的惊人速度做出的观察。19世纪,知识更新的周期是50年,二战时期为15年,20世纪90年代已经快到3到4年,而到了2050年,我们现有知识大概只有那时知识的百分之一。所以一个1955年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吃老本到1995年安全退休。而要是你不幸于1995年以后才大学毕业,那么只要5年不学习,你就一定会被淘汰。那篇很有名的“大学毕业后五年的差距”应该也是基于同样的时代观察。

所以,“今天,你学习了吗?”绝不仅仅是各路培训机构的一句广告词。它已成为这个狂飙时代里最迫切的需求。

当然,就像“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一样,“不学习不行,学习也不一定行”。学什么,怎么学,向谁学,学到什么程度,是你在学习之前必须要有的清晰认识。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决这几个学习问题。大家可以按目录索骥,找到相应章节结合自身情况阅读思考。章节里关于保存知识共享知识的很多小工具和技巧,比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Google Notebook, 百度搜藏,美味书签什么的我都收藏了,相信对大家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很有用处。

知识共享的章节也很值得一读。一定要“让别人知道你知道”!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品牌,才可能集合到高质量的社会资源。名人效应就是知识共享的一个经典案例。因为“所谓名人,就是认识他的人的数量大于他认识的人的数量,这个数量差越大,他的知名度就越大,品牌就越响亮,他得到的资源和机会就会越多”。

知识共享分三个层次,成金字塔型。金字塔末端是在同事和朋友之间共享,比如我现在写的这篇小文;中间是在你的专业和行业领域内共享,比如某个IT技术工作论坛;最顶端是在社会范围内共享,比如王利芬现在做的服务国家知识精英的优米网。知识共享,一个关键在于共享的工具和平台,另一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这些工具和平台最大化地传递知识的影响力。

关于使用知识,作者列出了三条显性方法:(1)把个人知识与任务和项目相结合,向某个固定的机构提供知识服务;(2)把个人知识表现为专利形式,通过销售专利向全社会提供知识服务;(3)把个人知识产品化,直接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应该说,这三条可以被看做使用知识的三个大方向。然而真正在运用知识的具体过程中,人才是第一位的。而一旦涉及到人,就很难如此显性的描述知识使用的方法。隐形的,受个人素质和风格影响的方法可能更多的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关于创新知识。田志刚老师举了Google淘汰Yahoo的例子。说到谷歌一开始并没有把雅虎当做对手,却最终颠覆了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他的结论是,“最高层次的竞争是不竞争,是通过创新颠覆原来的模式”,从而通过知识创新超越竞争。由此想到蒋勋说过的“任何一种教育如果不能让你的思维彻底破碎的,都不够力量”,似乎和这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来,破碎和颠覆,才是最伟大的创新。

书里还有很多话看了想和大伙分享。比如,知识本身没有价值。它的价值在使用中产生。比如价值观就是在面临选择时你觉得更有价值的内容。又比如在确定学习方向方面,“你的兴趣要远远大于你的能力和时间约束。所以你在确定自己的方向时,众多的兴趣中,必须做减法……”。这些,都有待于下一位读者去慢慢发现了,相信读到某页的某行,你也许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写这篇小文时,脑子里总会浮现车站广告牌上那句很经典的“In Learning We Trust”。改自圣经里的“In God We Trust”。还有一句话,“流动的现代性”,这是某本社会学著作的书名。汹涌迅猛的今天,当变化和选择成为我们信仰植根的土壤,也难怪安全感和慢的感受成了最稀缺的体验。然而,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我们的信仰。在这个知识辉煌的时代,In Knowledge We Trust。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