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超越知识的知识_管理百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管理百年 > 管理——超越知识的知识
归根 管理百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1-14 11:01:34

管理——超越知识的知识

管理是一门超越知识的知识,它予人求知欲。
一直认为,单纯的去划分理论和实践的观点是浅显的,人源自社会,研究理论的人更是如此,一切理论知识,都建立在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系统的观感上,是他的一生的经历,磨难,思考的体现。如果我们单单的从理论的角度去评价理论,无疑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套用书中的一个观点来解释这段话:人人往往习惯于用可以量化的数字、数据来评价事情的好坏,而对于不可量化的东西则不愿意去评估。对于理论也是这样,因为它不可量化,所以我们很多人在细细研究的时候,就忽略了理论,这是不好的习惯。
《管理百年》这一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管理这门学科从诞生以来的100年的演变,时间就是最好的逻辑结构,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当作是系统学习管理学的首选读本,更是具有对管理学演变逻辑,或者说是发展轨迹的重要研究价值。
下面我将以个人的理解对这本书的进行一个解读。
第一部分:1900-1930(前三章)
重要人物:法约尔,泰勒,福特,吉尔布雷恩夫妇,韦伯,巴纳德,杜兰特,杜邦,斯隆。
前三章,主要讲述了科学管理,组织结构。20世纪初的美国,离世界霸主的地位还相去甚远,这段时间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对于生产的思考上,换言之,如何在特定的时间内生产更多?如何提升效率?结合社会背景不难发现,在生产资料严重落后的时候,人们关心的是“有没有”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去关心“好不好”的问题,所以这段时间内,所有的管理学方面的研究,和企业做的努力,都是在如何提升生产效率方面,比如掐表计时,装配线技术等等,这样,也就不难想象工人们或者说是员工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所处的地位:人只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已。看看福特简单易懂的观点你就可以知道,工人们是怎么样的一种处境:工人们一天按时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只要他们每天工作的多,我们生产的就多,那么他们的工资就高,这明显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他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努力的进行工作活动。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分享经济的文章,结合这几章的内容,觉得其中有一个观点特别的耐人寻味:工业时代是以分工为特征,而信息时代则是以分享为特征。希望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有了前面的分析,组织结构成为管理学发展路径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顺理成章了。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大量的工人,而组织则是管理这些人的最好的结构,但是这个阶段的组织研究仍然无法摆脱时代中留下的统治思想。唯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斯隆,他开创了事业部的结构——这实际上就是50年之后的SBU,杜兰特肯定想都没有想到,他为了能和福特公司抗衡,大量的并购汽车公司,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超越福特公司的最好手段,不夸张的说,斯隆开创的事业部制,才令巨无霸公司的出现有了可能。
第二部分:1931-1980(四到八章)
重要人物:梅奥、福列特、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怀特、沙因、德鲁克、科特勒、莱维特、马斯洛、赫兹伯格、麦格雷戈、钱德勒、安索夫、明茨伯格、哈罗德吉宁。
将这个时间段,作为第二部分,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社会才真正的意识到管理的正确研究方向,那就是对人的研究,在第一部分里面,人人都在谈管理,谈工作,谈生产,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是人在进行工作,是人在进行生产,而生产工作的本质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好。进行霍桑实验的梅奥,最先注意到人,但是他本能的从一个统治者的高度去看待人,觉得,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就是一大进步。而福列特的思想则根本不属于那个时代,仔细的看看她的一些观点,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是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思想。二战的十年,是企业高速增长的十年,但是我们应该更理性的看到一点,所有在二战后变成了超级巨头的企业,都不是因为二战的原因才成为的巨头,二战只是一个加速器罢了。
这一部分,管理思想收获颇为丰硕,战略,营销,企业文化……但是却没有人意识到,企业将会面临的巨大危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整个社会都沉浸在经济繁荣的景象中去了,而真正深入思考的大师们往往都会遭到忽视。
在经济高度繁荣的时候,我们觉得一切的忠告唱衰都是危言耸听;而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我们对于任何一个经济形式将会变好的分析都深信不疑。居安思危,可能只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吧。
第三部分:1981~
重要人物:戴明、大前研一、朱兰、波特、彼得斯、沃特曼、坎特、钱皮、哈默、汉迪、韦尔奇、戴尔、马克思
企业遇到了问题,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很少有企业能够想到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去规避问题。质量,是对管理思想的再一次提升,而管理走到了这里之后,似乎人们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去继续提升了。所以管理学的大师们又开始对管理从头开始解释,公司再造、竞争战略、领导力……一切追根溯源的解释,都是对管理思路脉络的一次理清,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管理,这一个难以研究的学科的本质。
对于日本的理解,日本的管理思想似乎永远领先于这个世界,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对人的敬畏,是他们的民族精神的淋漓尽致的体现。你很难从另一方面去解释,为什么日本人会将企业,看作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企业最终将属于这个世界。而西方国家,则更像是希望把企业打造成为另外一个社会。
越来越多的组织结构出现,ABB、GE、戴尔……感觉对于这些公司的研究无法下手,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存在的所谓的成功的企业,就是最好的吗?他们真的能够基业长青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现在对于这些企业的研究的价值又在哪里?
最讽刺的是,马克思似乎早就猜测到了未来:工人最终将会控制生产资料。
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管理的作用是肯定的,从1900-2000这一百年中,美国的周工资从9.7美元涨到了435美元,2000年的世界GDP总量达到了33万亿美元,这一百年间,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了1900年之前所有年份加起来的总和。
总结:管理这门学科,你很难去定义,也很难去理清,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管理是在不断的发展向前的,虽然我们甚至不知道,何为向前。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大师,管理学的大师,不仅仅只包括管理学家,更包括了那些企业家。上面的内容中,最重要的,我觉得是我写的重要人物,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管理学发展的轨迹。

最后,附上部分《管理百年》所提及的书籍名字,希望对热爱管理,想做好企业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管理百年提及书籍(部分):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梅奥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斯隆
《公司的概念》 德鲁克
《战略与结构》 钱德勒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韦伯
《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
《论机械和制造商之经济》 查尔斯 巴贝奇
《企业再造》 钱皮 哈默
《管理工作的本质》 明茨伯格
《动态管理》 福列特
《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
《组织人》 威廉 怀特
《公司男女》 罗莎贝斯 莫斯 坎特
《一家企业的信念》 小托马斯 沃森
《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
《营销管理》 菲利普 科特勒
《广告》 阿尔伯特 弗雷
《管理营销》 尤金 科利
《企业的人性面》 麦格雷戈
《工作激励》 赫茨伯格
《优心管理》 马斯洛
《管理:使命,责任,实务》 德鲁克
《指挥的面具》 约翰 基根
《战争论》 卡尔 冯 克劳塞维茨
《战略》 李德 哈特
《五轮书》 宫本武藏
《孙子兵法》
《成果管理》 德鲁克
《公司战略》 伊戈尔 安索夫
《战略规划的兴衰》 亨利明茨伯格
《提升组织》 罗伯特 汤森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赫茨伯格
《营销创新》 西奥多 莱维特
《不连续的时代》 德鲁克
《管理工作的本质》 明茨伯格
《企业文化之改变》 杰奎斯
《官僚主义通论》 杰奎斯
《无限的资源》 威廉哈拉尔
《组织学习》 阿吉里斯 舍恩
《竞争战略》 迈克尔 波特
《Z理论》 威廉 大内
《日本的管理艺术》 帕斯卡
《追求卓越》 彼得斯
《战略家的思想》 大前研一
《质量控制手册》 朱兰
《竞争大未来》 哈默尔
《变革大师》 坎特
《临时社会》 本尼斯
《新领袖主义》 本尼斯
《团队管理》 贝尔宾
《组织文化和领导力》 沙因
《质量规划》 朱兰
《非理性时代》 汉迪
《超越界限的管理》 高沙尔
《国家的竞争优势》 波特
《无国界的国界》 大前研一
《刀口上的管理》 帕斯卡
《管理再造》 钱皮
《管理的解放》 彼得斯
《个性化的公司》 巴特利特
《ABB:跳舞的巨人》 巴勒姆
《基业长青》 吉姆 科林斯
《职业经理人的新前沿》 科迪纳
《杰克 韦尔齐如是说》 洛
《不连续的时代》 德鲁克
《管理未来》 德鲁克
《战略规划的兴衰》 明茨伯格
《竞争大未来》 哈默尔
《实践中的理论》 舍恩 阿吉里斯
《组织学习》 阿吉里斯
《第五项修炼》 圣吉
《个性化的公司》 高沙尔
《权力游戏》 格里芬
《模糊》 戴维斯
《复杂性和创造力》 斯塔塞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