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收到苏杰同学邮寄来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见缝插针地读完了,先说下,这本书要寻找下一位产品经理了,我会把图书免费邮寄给你,具体规则见我的博客,我的博客在哪儿?看我的豆瓣。
以下算是作业,对苏杰的书和互联网产品的几点看法,不成熟,欢迎板砖:
1. 写产品的书可以如此诚恳
看这本书的过程,仿佛作为过来人的产品经理,在指导刚入门的小弟一样,从需求的生老病死、到令人纠结的项目管理,再到大产品、大团队的概念,一步步引领你步入产品之门。
读国外的产品设计相关的书,总会觉得云里雾里,比如Cooper的交互设计经典《About face 3.0》,每读一点东西,必须自己要反省几天,虽然思考过后有长进,却很是痛苦。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算是落了地,读着亲切,心里踏实,哦,原来苏杰也这么纠结过,心安理得了。
2. 为达成目标的流程才是可取的
之前在创业团队的时候,产品迭代很快,小范围的会议讨论也很激烈,需求都是在面红耳赤的PK之后诞生的,很过瘾。
进入大公司之后,明显地开始了流程化,甚至一个简单地改动按钮位置的需求,从讨论到执行完毕,周期相当漫长,让我一度很不适应,直到现在,那么,流程和效率,该如何兼顾?
3. 创业团队不需要产品经理
鉴于IT公司技术驱动的特性,创业公司往往由技术主导,初期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自己做推广、营销,甚至美工都兼上,粗糙而生猛。
因此,对于以自己为典型用户的产品来说,个人认为无需再配专业的产品经理。
这个观点也由来已久,最近和航海桌面的创始人王子元聊天,也看到他的团队产品迭代速度,虽然流程简单,却生猛地很,特别对于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新生市场,需要如此的快节奏。
4. 老外的流程是否适用国情
即便是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按苏杰的描述,也很少全面地执行老外那套细致入微的产品设计流程。
以我两年多的产品经历,我所在的产品组往往是一个经理带着若干策划,或产品专员,负责用研、需求收集、交互设计、UE/UI、项目执行、测试、发布等所有环节,岗位并没有细分到具体的职位,如:用户研究员、交互设计师等
实际项目流程中,产品往往扮演了救火员的角色,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这是否当下互联网的“国情”?
5. 产品经理和生活细节
有一点是和苏杰有共识的,想做好的产品,必须要热爱生活,留意细节,这是一个靠谱的产品人员的基本功
对我来说,最便利的就是在地铁观察人们如何用手机,同时每隔段时间去网吧转转,虽然已经很难适应里面的气味了,但离用户近一些,对产品人员总没错,感觉也是这么慢慢地积累起来的。
http://www.mobilefocus.net/?p=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