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成为“我们”,就逐渐有了《部落的力量》_部落的力量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部落的力量 > 当“我”成为“我们”,就逐渐有了《部落的力量》
林文 部落的力量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9-25 12:09:20

当“我”成为“我们”,就逐渐有了《部落的力量》

今天来谈第六本书,《部落的力量》。这是本新书,今年9月份刚刚出版,最初吸引我的原因是题目中的“部落”二字,也是我特别爱用的词汇。感谢魔铁黑天鹅的赠书。

《部落的力量》是一本很难被归类的书,我读到一半才慢慢明白它到底在讲什么。

开始你可能会以为它讲的是组织管理、组织力,或者团队建设。其实不然。它的英文名是Tribal Leadership,直译为“部落领导力”,所以讲的是领导力?但也不对。它其实讲的是,如何通过语言去理解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易于达成合作。

听得是不是有些糊涂?且听下文分解。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们意识到一个问题,人们平时说什么话,其实暴露了他所处的人生状态。就像你听许多过得不如意的人,总愿意抱怨社会,无理由的骂执政党,就表现出他们的认知模式,所以,语言是一根线头,背后可以拉扯出很多东西。

也就是说,处在不同阶段、阶层和团体中的人,他们的说话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人以群分”,他们各自又有共性,言语中呈出比较趋同的关键词。由此作者们发现,可以按照人生进阶的次序,从关键词入手,将人们的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

处在第一阶段的最不如意,他们习惯攻击社会,常说“生活糟透了”。

处在第二阶段的人,常常自我沮丧,他们不是对生活不满,而是对自己失望。他们不再抱怨周遭,而是常说“我的生活糟透了”。

处在第三阶段的人,意得志满,甚至很有些自以为是,常说“我很牛,但你不行”。

处在第四阶段,人们眼中不再只有自己,而是愿意搭伙过日子、联合经营,或者说,放弃“专家导向”转向“关系导向”,从业务能手转向组织高手,常说“我们很行”。

处在第五阶段呢,重新回到很傻很天真的状态,从“自我”彻底走向“无我”,他们不再只关心己方利益集团的得失,而是更关心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方向。

其次,作者认为,从人生的格局走向来看,从第一到第五是一个进阶过程,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苦恼与难处,就需要有人去帮他们解决问题,并且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杠杆解,例如,你需要让一个孤胆英雄撞一回南墙,才会明白只有自己是不够的,他的心智模式才能从“我”转向“我们”;而处在一个组织之中,企业管理者总会观察到,处在各个人生阶段的员工都有,所以,你就需要不断切换语言系统,与之完成沟通,帮助他们达成与自己的和解,从而建立起领导力,减少成员之间的内耗,形成合力。

就像作者所说,“作为一名部落领袖,你需要以内部人的身份来讲这种语言。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这个阶段部落的信任,然后利用杠杆点使之前进”。

再次,《部落》的作者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假设,即“人们可以将文化视为一个自我校正的语言系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语言不仅是一种对现实的投射,一种基于现实的选择,语言还具有一种现实反转的力量,即你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就逐渐变成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语言不仅是一根线头,语言还是一剂解药。

所以呢,如何将人们从第三阶段拖拽到第四阶段,或者说,如何将人们拧成一股绳?仍需要采用群策群力的方式建立共同语汇,即“促使部落成员升级,是指用某种方式让这个人改变自己的语言方式,并形成不同的关系类型。一个又一个部落成员完成这个过程,直到整个部落文化产生新的主导”。

仅就以上来看,《部落的力量》是一本视角非常独特,甚至可谓“取巧”的好书。而且作者非常诚实,他们在附录B部分谈到,这本书深受修辞学大家肯尼斯·伯克的影响(实际上,这篇附录B写得极为精彩,比书本身还精彩)。

但是这本书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一,“部落”作为全书的关键词,其内涵是不清晰的,作者似乎不愿意对此细究,所以,“部落”显得愈加模糊,它有时成为“阶层”的代指,有时成为“阶段”,有时成为“团体”,甚至我认为,将本书命名为《关系领导力》,似乎没有任何不妥,因为它始终关心的就是“语言和关系”。其二,对于如何建立一个组织,建立组织文化,这本书写得过于含混、笼统,甚至可以说外行。

作为几位学者的作品,《部落的力量》对真实情境下的组织及其组织过程,做了极大程度的简化;而作为一本老外的作品,书中描述的许多案例对中国读者是完全陌生的,以至于其说理章节总显得隔靴搔痒,这也是译作的通病。

当然,瑕不掩瑜。此书也有诸多精彩之处。例如,作者为处在第三阶段的人们画了一副像,列了七条,其中有一条写,他们常会在说话的时候使用某些军事用语或者黑手党气质的语言,例如“我整装待发了”,“我要向某方向进军了”。这些观察是精到的。

戴夫·洛根(《部落的力量》第一作者)在TED演讲中谈到,大约48%的人处在第三阶段,22%的人处在第四阶段,25%的人处在第二阶段。

再如,作者谈到,注重关系导向的人,会用心建立三边关系,而非双边关系。例如,“他观察到自己的家庭生活稳定是因为自己建立了与妻子和岳母之间的三边关系。每次他和妻子吵架,他们的朋友或者岳母就会提醒他们这段关系对于他俩是多么重要”。

每个已经结婚和要结婚的人,都会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management_reading,管理阅读经典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