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无效的营销:知识付费的三个营销误区_不做无效的营销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不做无效的营销 > 不做无效的营销:知识付费的三个营销误区
女乔 不做无效的营销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4-28 18:04:23

不做无效的营销:知识付费的三个营销误区

读罢《不做无效的营销》后,从知识付费的角度谈谈营销的三个误区: 一点拙见,欢迎拍砖。 本文结构: 001 受众:目标人群不是越大越好 002 传播:广告信息不是越多越好 003 背书:推荐大咖不是越红越好 001 受众:目标人群不是越大越好 首先,本身产品的目标人群,直接决定营销的投放渠道。 其次,目标人群也不是越多越好,精准的渠道才是王道。 比如一个商业节目的推广,制作团队本身的用户和社群数量非常庞大,但多为在校大学生和年轻的在职人士,为了提高转化率,双方一度切换了软文和文案的视角,希望重新提炼卖点来扩大节目的受众范围,而不仅限于商业人士。但即便是软文写得天花乱坠,社群和微信大力推广,也不尽如人意。 广告受众的精准度是影响转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在工作中会发现无论文案/物料怎么调整,转化率都上不来,后来做复盘才发现投放了大量与产品不匹配的人群。 书中就纠正了这一错误的营销观念: 节目的投放人群是“小”、,越“少”越有效的,精准比人数多更为重要。 这也就是为什么平台大数据后台的智能分发反而比覆盖面更广的资源转化率高的原因。 有合作方曾说,很多大流量的公众号,平时转化率非常高,但一推别的平台的产品,可能就很不理想。为什么?因为流量不精准呀,目标人群重叠性太小,阅读量再高也是没用的。 那么,如何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受众? 作者提到了三个数据:元数据、行为数据、态度数据。其中态度数据最为关键,因为所有的态度,最终都会导向行为,态度是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修图APP为例: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