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之王读后杂感_资本之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资本之王 > 资本之王读后杂感
の绽斓★ 资本之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8-03 21:08:47

资本之王读后杂感

    这本书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黑石公司从成立到发达的发展历程。以散乱的时间顺序,通过一个个商业案例串起这家国际私募行业最著名企业之一的光辉历史。
    彼得森,34岁成为邻居所拥有企业的CEO,44岁担任尼克松政府国际经济顾问。不幸的是,一年的从政生涯并没给他带来好运,在收到政敌排挤后,紧接着1973年,去到雷曼公司担任副总裁。在雷曼兄弟公司呆了两个月后,他的公司却遇到了麻烦,董事会将其推举为总裁。
    施瓦兹曼,耶鲁大学学习心理学、文学与社会学毕业后来到帝杰证券,他自己第一份工作形容为“最煎熬的日子”。由于缺乏金融方面的知识,施瓦兹曼决定去哈佛商学院继续念MBA。1972年金融雷曼,知道80年代和彼得森共创黑石公司。
    彼得森比施瓦兹曼大21岁,但按照彼得森自己的话说,彼得森成默寡言,施瓦兹曼有时候喋喋不休说个不停,在性格上他俩却能够成为最佳的互补搭档。接触到商业运作,彼得森的观点往往能够得到施瓦兹曼的认同和理解。
    最初成立黑石公司的头几年,公司的发展并不如两位创始人最初想象的那样。当然,他俩只出了40万美元,还是两个人平分!抱着试一试闯一闯的心态开办公司往往是最能够让自己始终保持闯劲的好理由。彼得森在企业家拥有较多的人脉,这终于在黑石募集第一笔资金时发挥了无可限量的作用。两人的事业就从80年代末红红火火地开始了!
    黑石最初的经历也证实了,私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脉,这才是撬动资本运作的杠杆。成功的企业创始人绝对都是人脉甚广,手眼通天的人物。彼得森拥有广泛资源,施瓦兹曼负责公司的具体运作。私募行业这一行,最有价值的是人才资源,不在于“人数(WU HE ZHI ZONG)”,而在于“才干(ZI YUAN)”。
    施瓦兹曼从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贪婪,公司的任何亏损在他眼里都是决不允许的。任何犯错的员工都会面临难听的斥责甚至辞退的下场。或许正因为对赚钱的极端欲望,与亏损的深恶痛绝,能够推动每一位员工在接受手头重要项目的时候更会提醒自己三思而后行。
    私募行业在国内外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名声。它在美国有段被妖魔化的历史,投资者认为这种公司只会损害企业、剥削股东利益,民众则对贪婪鄙俗的华尔街炫富狗挥金如土的生活抱有天生的敌意。在国内,私募甚至和骗子划上了等号。纵观私募的操作手法,基金经理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企业,通过债券、贷款撬动杠杆,给予那些负债累累的公司重整旗鼓的机会;通过业务重组,管理优化,救企业于水火之中。对企业来说,私募可能是破产边缘的最后一根稻草。对资金方,它是资本资源的有效配置。
    黑石的故事还在继续,国内的私募行业也如火如荼地遍地开花。
-------我系分割线,请别睬我----
    在通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突然有一个闪念。我们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从事的职业要考虑社会效益,那些为人类事业做出高尚贡献的才是值得尊敬的。步入大学,学生们似乎都在满大街寻找进入牛逼企业的成功消息,而定义毕业生牛逼的标准就是——谁拿的起薪高,自然能够进入投行、咨询、私募的学长学姐皆被捧为神人与偶像。以前,我们仰慕学习好的同学,因为他们智商高、勤奋努力,以后能够为社会付出大贡献。可现在,我们看到哪位同学能够拿3.8的GPA,开始仰慕以后有能够拿到投行、咨询等高薪职业的入场券。同志们随着开始欢呼了,失落了,妒忌了,紧接着满世界寻觅着成功的下落。当我听说当年我的去了港大念书的偶像,金融专业毕业后留在香港投行工作时,是惊讶、错愕、鄙夷。旧有的观念似乎在嘲笑现实的不一致,原以为能够拯救世界的人,也只不过是金融圈里为一己私利忙碌奔波的路人甲。
    更可怕的是,同学们拼死拼活削尖脑袋想挤进去的私募投行,只不过是贪婪的创始人压榨劳动力大肆敛财的工具而已。贪婪的施瓦兹曼不容许下属在工作中游任何闪失,那些刚进来的小喽啰们不仅要熬夜工作,还得是不是面临来自上司发泄性的责骂。董事长彼得森,甚至从来不和公司的中下级员工交流。
    优异的学生犹如井底之蛙仰望上方蔚蓝的天空,想象着外边光彩照人的新世界。“哈哈!快看!又骗来一个傻帽!”。
    当然,想通了,就该明白这本就是一场你情我愿的故事。谁让这世界的规则从来由成功者设定。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