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及感想(完成但未整理)_Being Digital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Being Digital > 摘及感想(完成但未整理)
和隐贵 Being Digital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12-11 13:12:37

摘及感想(完成但未整理)

2008-12-11

+== 记住这是12年前的书。==+
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

学校将会改天换面,变得更像博物馆和游乐场,孩子们在其中集思广益并与世界各地的同龄人相互交流。

写这本书的原因 :
一,电脑还没有无处不在,界面依然原始笨拙。
二,全新的数字媒体/设备在涌现,大量读者希望了解。——(针对12年前)
三,个人苦修意味,互动式多媒体留下的想像空间极为有限。像一部好莱坞电影一样,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太过具体,因此越来越难找到想像力挥洒的空间。相反地,文字能够激发意象和隐喻,使读者能够从想像和经验汇中衍生出丰富的意义。

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如果你制造的是开司米羊毛衫或者中国食品,那么要把产品转换为比特,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你还是得靠联邦快递、自行车或步行,把原子从一地送往另一地。这并不是说,在以原子为基础的行业中,数字技术在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方面,都将毫无用武之地。((这是在谈运送成本,没有说到对于比特的侵权行为和原子和比特是否可以具有关联而仅仅谈论转换。但是提出在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方面可以采用数字方法。))




2008-12-12

以天气预报为例。将来传送给你将是一个有关天气状况的电脑模型,而不是查的由气象播报员拿着地图曲线图解说的老一套。在这个例子中,传送信息的传播业者根本不知道传送出去的比特最终会以何种面目——影像、声音,还是印刷品——在接受端出现。比特离开传播源之后,你可以把它们转换成各种不同的形式,用不同的方法来使用,凭借不同的电脑程序使之个人化;可以存档,也可以不存档,一切全都取决于你。


你可以用再生纸打印,或者把它下载到你完全可用随心所欲操作的、只有1%英寸厚、全色彩、分辨率极高,而且防水的显示器上(它也许看起来恰似一张纸,并且有纸的味道,如果这样使你感到带劲的话。)

1978年,虚拟现实以模拟美国科罗拉多洲的一个小镇而出现。“多媒体”由是诞生。

tell me more正是多媒体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超媒体"(hypermeia)的根基
多媒体领域真正的前进方向,是能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

一张关于昆虫学的光盘的结构会更象一家游乐场而不是一本书。不同的人可以用不通的方式来探索光盘的内涵。图像,动画,声音。但是,窝谬不需要为每一种表现凡是建立不同的数据库,或让每一种方式都成为个别创造的多媒体经验。这种种方式可以出自同一个来源,并且能从一种媒介转换成另一种媒介。————游戏?每个的玩法都不一样,不就是这个意思么?但是这回说的是把一种枯燥的东西因为使用多媒体而变得有趣。其不是游戏本身却类游戏。为一种知识找到关键词“游戏”。~那么游戏呢,要找到一个关键词吗?知识?气象信息?人体?

Walter Bender - salient stills(跳跃的静态照片)

((1970左右,新兴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可能往人类工作生活发展,这是人类动用技术武器上的一次重要更新(仍在继续),于是涌现了很多资深的研究人员和众生的预测,如《2001年:太空漫游记》))

没有人爱拨电话,我们只想利用电话来和别人取得联系!((所以现在产生了语音呼叫吗?))
像拨电话这样的事情,只要有一点点机会,我们都愿意别人代劳。这使我想到 ,电话的问题也许不在于听筒设计,而在于窝谬能否设计出可以塞进口袋力的机械秘书。————((用户真正需要做什么?其他代劳就好了。也许机器产检一体,这样的思路是对的..))

未来的人机界面将根源于“授权”,而不是直接控制——下拉,摊出,按鼠标等等——同时,也不再是鼠标界面。我们一直执着于让机器达到“容易操作”的境界,有时候却忘记了许多人压根儿就不想操作机器。他们只想让机器帮他们做事。
未来,今天我们所谓的“代理人界面”(agent-based interface)将崛起成为电脑和人类互相交谈的主要方式。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些特定位置上,比特会转换为原子,而原子也会转换为比特。无论这种转换是通过液晶传输还是予以发生器事先的,界面都将需要不同的尺寸、形状、颜色和语调,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能够感应的东西。————((单个视觉检测机器可以调整完成同一类型不同尺寸的螺母大小的检测吗?))

假如我们指根据这两条曲线完成后的世纪形状、而不是用户描绘线条时的状况来判断,那么这两条曲线看起来完全一样。但是,用户的绘图动作却显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图。而且,由于每个人画画的风格都不相同,表现出来的绘图行为也会因人而异。因此,电脑必须学习掌握每个用户的绘图风格。————通过对用户使用行为过程(顺序、间隔时间)来区别不同的用户并带来相应的服务。

Mike Hammer,全球首屈一指的企业名医或者所谓的“企业形象再造工程师”将“企业变革”形容为一种几乎要变为重复修饰的矛盾修饰(基础稳固的大企业却需要变革!)。所谓“重复修饰”,是指像在“某人自己的心目中”这类重复累赘的表述;而矛盾修饰,则是像“人工智能”或“飞机食品”等显而易见的矛盾组合。重复修饰和矛盾修饰是否恰好相反,还有争论的余地,但倘若我们要颁布“最佳矛盾修饰奖”,那么“虚拟现实”一词一定榜上有名。



2008-12-22

在实际的意义上,MUD和MOO都属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第三个”处所,既不是家里,也不是办公室。现在诱人每天都在那里泡上8个小时,乐此不疲。

通过寻找信号中的结构和信号产生的方式,我们已经穿过了比特的表面而进入到它的内部,发现了图像、声音或文本的基本构件。这是数字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实。——标签吗。(自动钢琴演奏机的例子)

中国和印度的20多亿劳动大军。。。主要是网络愿意比本国人更勤奋地工作、更有效率、也更守纪律的高等技术人才。(没有对世界一线技术的了解,我们从事的任何事业都看上去要低等一些吗?但是那些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毕竟也是少数人。他们名叫科学家。或者研究者。)

到2020年,发达国家中最大的一群雇主将会是“自己”,你敢打赌吗?——个人化技术外包,拆分的小型技术体相联合,完成一个项目。技术可以被横向调用,而不仅仅是纵向垄断。

Samuel Goldwyn:别去理会那些批评。更不要无视它们。





我也许所它给我的启发并不是很大。因为12年前预言、设想,成为了今天的常识。
它介绍了电脑(数字/比特)诞生至1997年的历程,尤其谈到了数字电视,虚拟现实,未来的人机界面,及数字化生活对生产结构会影响等。
原子和比特。就是我们生活的实体物质,和数字化设备。

另外最后作者在最后提到的感谢中,双亲还给了他受用不尽的两样东西:教育和旅行。在他生活地时代里,只有移动原子才能达成理想,除此以外别无选择。21岁时,他感到自己已经了解了世界。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这种想法却极大地帮助他竖立起了信心,使他能无视他人的批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