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逻辑_老二非死不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老二非死不可 > 互联网的逻辑
乌龟也会飞 老二非死不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09 18:03:00

互联网的逻辑

随着各家互联网公司财报的发出,业绩超预期,各家公司的股价也在飙高。互联网公司靠什么赚钱呢,这里摘录一些雪球CEO方三文的在《老二非死不可》中的观点。

互联网公司的护城河
传统行业的公司,护城河可能是特许经营权、专利或者品牌,公司依靠这些锁定消费者或者客户,维持定价权,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依靠产品锁定海量用户是竞争的核心。

互联网公司如何锁定用户:
互联网产品可以依靠独特的功能或体验,形成用户反复访问的习惯。
如果互联网产品提供互动体验,用户在长期的互动中就会沉淀用户关系。甚至把线下关系搬到了线上,那么用户关系就会成为网站最有价值的资产。
如果用户在互联网产品上创造内容,比如文章、图片,达到一定的数量,这些内容就会成为用户固化在产品上的资产。博客、论坛都有这种效应。
独特功能、用户关系、UGC不但能帮助互联网公司锁定用户,而且在产品方面会有一个神奇的效应,就是越多人用越好用,从而形成强者恒强,老二非死不可的市场格局。这样,高利润率也只是一个结果了。

哪些互联网公司或者互联网产品可能不适合价值投投资?
用户在网站上的体验主要是单向度浏览。没有办法形成独特的功能或体验。
用户基本不注册,不互动,不产生内容,无用户关系。
内容来自抄袭,转载或者第三方采购,做不到独占性。
这些情况或者会导致网站没有自有用户,或者需要花钱购买用户,或者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利润越来越薄,总的来说对投资者都是悲剧。

管理出烂股
互联网工作竞争最大的核心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技术上的实现能力,用一个老土的讲法是脑力劳动。

版权革命:正在颠倒的世界
内容生产肯定是永远有价值的。但职务化的内容生产,核心竞争力,到底是生产者个人足够的专业水平,还是传统媒体生产模式下,他们对内容发布渠道的垄断?可能我们以前一直以为是前者,但现实却证明给我们看后者才是真相。

支付宝还能用,央行出手对其是利好
新兴业务的共同点:它是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管理边界之外的出生、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业务是符合用户需求的,所以野蛮生长的速度惊人。等到这个产业成长到需要政府介入管制到的时候,只要产品本身主要功能并不违法,政府往往会承认市场既有格局和既有产品的合法性。这是现在政府在市场管理方面现实的一面。

不做微博会死
编辑中心、首页模式的传统网站是假设编辑知道大多数人的需求,在一个统一的首页上追求信息到达的最大公约数,但是事实上是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以后微博可能会有两种,一种是平台性质的,独立运营。另一种呢,是依附于原有网站的,主要要功能是提升原有站内资讯的使用效率,和深化用户关系,具体还是这些功能:让用户个性化的定制站内信息,煽动用户产生内容,引导用户在转发、评论过程中互动并且产生新内容,代替跟帖和论坛。有这样一个产品,传统网站的运营效率应该会有很大的优化。

互联网,不垄断会死
寡头化是互联网产品运营的必然特征。互联网产品,运营商只搭一个框架,里面的数据、关系都是用户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个产品很大程度上是用户创造的产品。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结果:越多用户的产品越强大。
互联网产品开发和运营,核心是满足用户内心需求。通往用户内心需求的道路,像时光隧道那么漫长而没有尽头。每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出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满足了用户的所有需求,但总是会有更接近用户需求的产品冒出来。没有尽头就是这个意思。它给开发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新可能性和空间。
这些创新都有一个基本特点:他们往往都是小公司或者个人做出来的。小公司在挖掘用户需求方面,拥有大公司不可匹敌的优势,就是敏锐和专注。

盈利模式一点都不重要
一般来说,只有没有用户的盈利模式,没有卖不掉钱的用户。一个商业项目,尤其是互联网项目要成功,至少具有三个环节:用户需求、产品形态、盈利模式。用户需求应该是塔基,产品形态是塔身,盈利模式是塔尖。应该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用户需求、产品形态的研究上。
从投资的角度看,如果你碰到了一个产品的用户需求很强烈,却还在被人质疑盈利模式的公司,也许你正碰上了一只潜力的大牛股。

新能源没戏,移动互联网有戏。
每一次计算技术的时代更迭,将创造十倍于前一个时代的总市值,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总市值预计会达到十万亿美元。

更多碎片
商业史上所有的成功,都是发现需求(尊重用户),利用技术(尊重技术)快速响应变化。
优秀的企业都有其相通之处:满足用户尚未自觉的需求,价值链重组,通过给用户创造价值来获取一部分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对不合理的旧价值链产生降维攻击。这就是所谓的破坏性创新或者颠覆。
碎片化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内容生产方式,也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内容接收形态。
线上教育应该假设学习就者有自我学习的动力。通常人是没有这个动力的,所以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景、课程设置,来强迫自己学习。
以上内容摘自方三文《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