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与勾勒(写于2002年底)_市场就是谈话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市场就是谈话 > 颠覆与勾勒(写于2002年底)
老姜 市场就是谈话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11-29 20:11:10

颠覆与勾勒(写于2002年底)

       这是一本理应引起强烈反响却迄今为止基本上没掀起什么波澜甚至一丝涟漪的著作,我怀疑是否有人耐心而又认真地把它从头到尾读过一遍。尽管这样讲有武断之嫌疑,但我的理由很充足,因为,能做到这点的人不可能不产生思想上的触动和震撼。可事实是,除了图书网站上的商业推销介绍话语,几乎看不到正经的书评和感言。也许,经过网络泡沫的洗礼,人们对于大凡与互联网有关的新观念已见多不怪,失去了新鲜感。何况这又是一篇“传统商务的卜告”,就更提不起那些对网络经济避之惟恐不及的人的兴趣了。“不久你就会发现本书开始畅销,即使不是全部被人接受,至少也是值得一读。本书迟早会走红的。”该书前言作者的这个预见,起码目前在中国落了空。
    我之所以看重《市场就是谈话》,是由于它论证了“谈话”如何颠覆了传统的公司政治。只需稍稍观察一下我们的企业界,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代表了知识经济的高科技企业,老总们虽然口口声声地大谈现代经营理念和崭新的企业文化,但几无例外地执著地坐在金字塔的顶端,发号施令,上传下达。而与此同时,员工们却不管这些,他们各顾各地在网络上行使着自己的话语权。老总们总是利用一切场合通过媒体来不断地宣扬公司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信誓旦旦地向客户们做出面面俱到的保证;员工们则只是轻轻地敲击键盘,无情地戳穿公司的神话,并把产品和服务的实际状况告诉给想知道真相的人群。当然,“谈话”并不都是负面的,更多地是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只不过不是按照公司想要强加给互联网的单调乏味的方式说话,而是以自然、公开、诚实、直接、幽默,甚至危言耸听和插荤打科的方式进行着。
    我看重《市场就是谈话》的另一个理由,是它在阐述了“谈话”如何颠覆传统公司政治的同时,也在勾勒现代新型公司政治的雏形。一场基于网络的规模宏大的全球性对话已经开始,超级链接打乱了人们的身份等级。但凡有所用心的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公司文化终止的地方在哪里?公司的边界在哪里?控制—管理模式作为公司制度的工具是否业已失去了作用?等等。上网的客户会在一夜之间更换了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同样,上网员工也会一顿饭的工夫炒了老板的鱿鱼。客户寻找的是与自己有着共同语言的供应商,他们从其他人那里获得的信息和支持比从卖方那里得到的更多更好,这样一来,他们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就远远高于公司,也会把产品和服务的好坏告诉更广大的人群,事实上,公司已无秘密可保了。员工所要投奔的是能够让他们在局域网内外都可以自由沟通、没有商业表演,并且被赋予真正的权利的公司。精明的企业家不难看到这样的趋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然动摇了公司的权威统治,像以往那样要求员工忠实地一字不差地履行领导的每一个最新思路是完全不可能的了。他们现在掌握着更多的资讯,而且更加了解项目的实际运作状况;他们既生活在公司内,也生活在公司外,只有提供自由交谈的工作环境才会得到员工的青睐。公司成为了介于网民和员工之间的一种东西,公司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实体了。
    以为把公司建立在互联网上就是完成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想法显然是幼稚和错误的。这只是一种形式和表面上的东西。看看绝大多数公司的网站就知道了,它们沿袭了那种单一化的传播媒介、经过筛选后的大众文化和官僚机构在强制作用下的无特征性。老总们梦想着网络将会成为他们的一手控制的宣传工具:发布那些被签字认可的文章和消息,用郑重其事的口吻介绍公司业务和业绩。它们说着冷淡、枯燥而又傲慢的话,在公司与客户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当然,他们也顾虑到了网络所赋予员工的自主性,于是,在局域网内部采取各种技术手段进行隔离,以限制员工之间传播那些被认为不利于统一管理的信息和想法;另外,还通过禁止工作时间上网聊天和收发个人邮件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员工与外界的联系,对于违规者的处罚往往非常严厉,甚至不惜予以除名。这样的做法在学校和家庭中也同样可以看到,但是,孩子尚且可以偷偷跑到网吧和朋友家继续网上漫游,员工更不会被这样的限制所束缚住。他们总会找到各种上网的理由,比如和客户讨论项目、实施技术支持等。而且,他们在回到寓所后,会在网上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但很难保证说的都是对公司有利的话。
    拆除公司的“防火墙”固然是痛苦的,但这样做对于企业发展是必要和必须的。聪明的公司为员工和客户主动让路,对于迟早要发生的事情帮上一把:让客户与客户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自由沟通和彼此联系,并为这种沟通和联系创造一定的条件,能做到这点的公司实际上是在进行真正的变革。公司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个网络成员,而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躯壳。以前,公司是用一成不变的声音说话,用生怕人们听不到的最大的嗓门说话,使出浑身解数来表现自己,其实,那不是在说话。商业的本质是人性的,自然、人性的交谈是商业的真实语言。古老的集市是这种语言的发源地,大大小小的商贩从遥远的地方汇聚到一起,交换他们从各地带来的物品,并讲述精妙绝伦的故事。互联网络拆除了权力架构和毫无意义的官僚体制,又重新恢复了街市上的喧哗。文化人类学者霍尔认为:人类重大的、有意义的发明,往往看起来不像什么大发明,而似乎是自然生成的。最重要的发明不是懂得用火,不是印刷术,不是电力出现,不是认识了DNA结构,而是——说话。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会不会用最自然的语言说话竟然成了一个企业能否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似乎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如果我们把主动为员工和客户的自由交谈让路作为衡量智商的一种标准的话,眼下还很少有公司接近或达标。
    一本书有多少个读者,就会有多少种对它不同的解读。我从《市场就是谈话》看到的是:架构在互联网上的企业,不管领导者的意愿如何,传统的公司政治正在土崩瓦解,一种崭新的现代的公司政治正在建立中。人类造出工具,然后依照工具的要求改造自我,人类历史如此,企业的发展自然不会例外。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颠覆与勾勒(写于2002年底)”的回应

lifeng 2010-02-25 12:38:17

一直有这样的疑问: 公司的边界在哪里?控制—管理模式作为公司制度的工具是否业已失去了作用?
谢谢推荐,计划阅读

法豆 2009-12-07 03:33:10

终于有人提这本书了。

老姜 2009-11-30 17:14:18

谢谢你的认同和推荐:)

puting 2009-11-30 15:20:03

非常有用的书评,此书虽然写于2001,但如今这个社会化网络和社会化媒体流行的时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不就是“会话”——conversation吗?争取把这本书看一遍,这里有英文原本的在线阅读地址,http://www.cluetrain.com/book/apocalyps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