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娱乐至死》的几点想法(一)_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关于《娱乐至死》的几点想法(一)
漫道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7-02 17:07:23

关于《娱乐至死》的几点想法(一)

对于这本书,想了很久,心有戚戚。希望与大家有所交流。
   首先,我认为读这本书,想声明一下自己的读书态度,我认为这本书需要有问题意识和正确的读书态度。避免思维遵从的弊端,也才能取其长避其短。虽然开卷有益,但要明确尽信书不如无书。读这本书,我的方法是选择专业书籍和论文进行过滤,博观约取。
  关于思维遵从,想说的是,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所谓的专家学者,个人的主观偏见是在所难免的,历史局限性也在所难免。举一些旁的例子,亚里士多德被称为“人类的导师”“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价值很大,成就斐然,但21世纪的你还会相信“地心说”吗?哥白尼有“日心说”的历史贡献,但今天“日心说”你信吗?尼采是个伟大的哲学家,有很多有见解的观点值得学习,但他疯了,你会学着他发疯吗?卢梭骂伏尔泰是低级的灵魂,伏尔泰认为卢梭的书反人类,可是时过境迁,你是要学习有价值的东西,还是预备站队陷入说谁低级的泥潭?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失和,他们的著名是出于两个人的文学成就,你会认为他们文学成就真大,所以预备学习一切,兄弟失和也可以学吗?尼采书里写过,“你要到女人那儿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他在旅游的时候结识了两个女伴,常和他们聊天,一个女伴说我读过您的书,尼采握着这位指责自己的女子的双手,痛苦得说:“亲爱的小姐,亲爱的朋友,别误解我,不能这样理解我的思想”……他们有名气,值得认可的应该是价值,而非糟粕,一味得相信叫做迷信。
      书,应该是朋友,而不应该拜倒在脚下成为障碍。真理要经得起考验。作为一个学者、知识分子,如果连反对意见都不愿意面对,那就是纸老虎了。看到神马一味夸奖的话,贴在封皮上的话,我觉得可信度并不高,至少不代表所有,书封上的话,叫做广告语。广告的一大作用,叫做说服作用,说服消费者买书。书作为商品的一种,出版社把反对意见会贴在书的封面上吗?我并不是专门来说这本书的坏话的,我想,看书,需要有平常心,不唯名只唯实,作者是在和你讨论,而非强加给你什么。我们与作者的关系应该是对话,而不是盲从。作为读者,坦白讲,这本书我读得不舒服。书封上的话,让我抓不住重点。也因为这种不舒服,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我找过大量专业资料。

      第二,在整个传播学里,这本书的位置在哪儿?我发现,在传播学本身发展的60年里,作者及其所在流派——媒介生态学派,并非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传播学理论学派里的大牛是麦克卢汉、威廉斯等等……麦克卢汉对作者的一些观点也不能同意。很多教科书上,媒介生态学派提都没有提。媒介决定论,已经被学术上证明是错误观点。在媒介素养理念的更新中,80年代是保护主义的思想,90年代之后,“赋权式”的理念是主导,即希望人们能够参与传播,更理性更合理得参与,提高自身实践经验,提高批判性思维,可以有更高的期待,即自己创造自己的文化。自媒体、多媒体时代更加人性化得满足了个体需求。
      整理一些其他观点:如,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认为在狂欢节一类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卸下了等级差异,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英国伯明翰学派对电视受众做了研究,对电视内容的认识观众并非是铁板一块,根据接合的差异,可大致将观众分为顺从型、协调型、对抗型,很明显,《娱乐至死》一书的作者是没有考虑受众差异,受众的能动性。举个例子来说,大盘指数,这个东西在电视节目里就是角落里的一行数字,买卖股票的人看到升降有反应,一个不买卖股票的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发现过;即使电视节目,在不同观众眼里,潜文本也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更是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一个人,我精力旺盛的时候,我看新闻,我也在思考;可是我太累了,我看电视,就是为了发泄,就是为了听到声音有人陪,我就是为了休息,这不就是一种休息方式吗?或者说,我是个外国人,我就是要通过原声电视练听力,练语速,我不在乎你说什么,谁说这不是学习了?(要是这不是学习就好了,鬼知道大学英语老师有多抽,天天拿VOA给我们练听力)这种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实在太多样了。所以,我能理解作者希望观众成为一个主动个体,而非被动的;根据其他理论,受众必然是主动的,潜文本的存在因人而异。
     就文化一词来说,文化可以分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等等,每种类型中都有高有低,都有精华有糟粕,认为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就比精英文化的观念已经被淘汰了。文化的分类向来就不是那么明确,《三国演义》《水浒传》产生于民间,经过市场流通、供说书艺人说,被市民消费具有市场特点,还被不同文人加工,而这些文人并非什么贵族,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最后被罗贯中、施耐庵定本,您说,这是什么文化?文化的定义宽泛讲,是生活方式,而今当代文化研究一大领域对电视文本的分析,电视是大众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是一种载体。

     第三,那么这本书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呢?作为媒介生态学派的关键词叫做“平衡”。用他的学生在《媒介环境学:思维沿革与多维视野》(林文刚编,何道宽译,188—19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一书中的话是这样的:“他希望我们保持平衡,希望我们不要一头闯进电子时代和未来;我们要防止媒介的偏向,这必然影响文化的平衡”,“保存印刷文化是他寻求出路的方法,他主张平衡”。也就是说在新旧媒介并存中,他希望能多读书。毕竟,书籍对于人培养理性能力是有帮助的。而且他的学生也说过,作者之前的书发表意见,希望学校能够采用新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可见重点词叫做“平衡”,不要神化电视,不是不让你看电视,也不是说电视就把文化荼毒到至死了。人可以玻璃心,文化能那么玻璃心吗?简明扼要的说,好读书,读好书,电视是工具,为人这个主体服务的。作者的悲观论调,大概是因为80年代,电子革命方兴未艾,曾经有人讨论过,书籍还会存在吗之类的话,这种话似乎是我这个90后初中高中政治的多选题的选项,如有多选,有选项书籍会灭亡,回答:错。作者的悲观,连他儿子都要出面辩解了,在英文版的序中,他儿子说,我父亲从来都不是一个悲观的人,然后引用“任何一个工具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达到某种平衡”。(我能吐槽一下中国的出版社不,尼玛,你能把人家的序翻译过来不,多找几篇专业的好的,行不行。我这人就是要求高,怎样)据他的学生回忆,他老师活着的时候,风趣幽默,笑声爽朗。
      波兹曼说的很好的一点是,电视上最好的东西就是娱乐,说娱乐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拜托,那些网上天天用这本书名骂娱乐的人回家多看看书,再说话吧。娱乐就是娱乐,大家图高兴,你何必拿着娱乐的事说呢,连玩都上纲上线,您不觉得您很无聊,是在干涉人权吗?娱乐是人的本能之一。需要我补课吗?文化有三种起源说,劳动说,游戏说,巫术说。游戏,娱乐是人的本性之一。
      当然另一方面,在其位,谋其政。不该玩的时候别玩,干正事的,大人从小教的吧。把自己该干的事情干好,这是职业道德。你不好好弄,大家不是傻子,老百姓是会骂你的。如听不懂,请回去复习小学思想品德课。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