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经历的都只是历史的重复_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商业 > 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 > 你正在经历的都只是历史的重复
寒砚 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20 12:12:46

你正在经历的都只是历史的重复

《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读书笔记

最近这段时间,股债汇金房的波动,使很多人心情都比较低落,底层如我等金融民工在这种煎熬中,有些惴惴不安,有些午夜惊醒,有些出离愤怒。我呢,大约常常是最后一种。但诚如《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一书中所写:“愤怒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如果你知道为何而战,愤怒将会成为你最有力的武器,因为他可以创造无限的力量。但是如果愤怒只是无助的遮羞布,那他只不过是一条指引你通向心灰意冷的单行道。”读此书时,看着作者记录的形形色色的金融从业人员,情绪从如小时候看韩大帅批判教育体制的兴奋过瘾(因为当时真被考试折磨骄傲),到客观地思考金融风险原罪问题,最后陷入历史重复再多遍,也无力改变结局的无奈中。是以为记。

一、面对记者,敢不敢道出心中所想?

卢因迪克采访了200多位形形色色的金融相关从业人员,更新了无数次博客,然后写下了这本新闻纪实性著作。其中,有金字塔顶端的银行家、资产管理员、宽客、交易员,有金融边缘人物HR、IT、公关,也有监管相关部门,评级机构、外部审计机构,唯独没有直面散户的销售人员,因此所有采访人员都普遍地被定义为“高薪以及忙碌”。

圈外人员也许不能理解圈内人面对记者的兴奋与恐惧,也不能理解谈及金融危机时流露的脆弱与不安。这种恐惧、脆弱、羞愧的情绪不该出现在创造财富的身上,以至于一旦表露,就出现了裂缝,给人了摧毁你的契机。甚至连公关人员都只能“按部就班”地发布数据,照本宣科地告诉全世界一切尽在掌握中。

纵观下来,当记者问“你怎么会这么心安理得”时,所有人都回以激烈非反击,在他们的反击中,我发现国外的月亮也如国内一样。评级机构拿着被评级机构的工资,监管机构也靠着银行提交的自查报告进行监管,年度报告也一样报喜不报忧,裁员来临时也是凭借随机与关系等等。我相信这些人在面对记者时,都是有立场的。这个立场,来自于自己是既得利益者或者受到过现实、不公正的待遇;来自于自己是否参与并造成了这场金融危机;来自于作为裁员侩子手的愧疚;更来自于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有立场就有对立面,对立面是什么?人性之本。

精英大学的血统,庄重典雅的标识,大气的职位头衔,体面优雅的薪水,沉着自信的态度,这种精英金融环境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诱惑。一直很喜欢大学风险管理课,王稳老师说的一句话:“世上一切都可以用风险和收益来衡量,只要诱惑足够大,你就愿意承担风险。”当能利用“聪明”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进而带来“自我价值”的体现,而跻身精英阶层,这种金字塔顶端的成就感滋生了贪婪。是这种“问题人员”造成了金融危机这种偶然的事故,还是一些更深层问题的外化导致了金融暴行?

二、谁是金融危机的元凶?

这是卢因迪克开始做本次采访的初衷,在圈内人试图为自己开脱的辩解中,这位圈外人士看到了,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光鲜外表下,并不是展现“有效的领导层体系,形成的是从上到下传递命令、信息和反馈的稳定机制”,而是虚伪的面具背后,“激励倒错、各自为战、恐惧气氛、零职业保障衍生出的不忠诚,以及难以掌控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这些完全不是一个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结构严密的执行体系,而是“一片簇拥在一起的雾中小岛,上面站着唯利是图的雇佣兵”。

讲得太复杂,我试图以一个例子将逻辑链串起来。CDO是造成雷曼破产,08年金融危机的元凶产品,但产品本身是中性的。开发产品的人,试图用产品将长期的资产进行盘活,设计成流动性较强的CDO,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最先开发的也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这个行业的牛耳。但在你创造1亿利润时,同样意味着你骑虎难下,“激励倒错”促使你只能不断地前进,避免被赶下神坛。唯有唯利是图的幸运者才能在“各自为战”的丛林中生存下来。于是,在这个中性的产品中,我们不断地把有毒资产装进去,并将越来越复杂的产品推向市面,为了减少负罪感,满脑子装得都是“购者自慎”的观念。在这个“恐怖又不能宣于口”的世界中,每个人都专注在“收益职责”上,为的是不被淘汰。于是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大……轰,雪崩,繁华落尽,5分钟前,你可能还站在交易室中指点江山,五分钟后,你就忙着打电话给父母,将钱转到更安全的地方,再过5分钟,你可能毫无征兆地被扫地出门。

这个例子,描述的是一幅“短期效益注意的思路图”。所有人都知道要出事,但所有人都在坚信我随时准备逃跑而且会才成功逃跑,但在逃跑之前,我为什么不狠狠地从客户身上敲上一笔。

本书提出了一个概念“非道德范畴(amoral)”,非道德范畴并不是不道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融领域被广泛认可和普遍接受的概念“购者自慎”。在大多数合同上,都写明着“购者自慎”“风险自担”无关是非对错,而是“好”与“坏”的分别。合同制定者本着“丑话说在前头”将这些字眼写入合同,并不会关心道德上是好是坏,而是关心这些话对自己未来法律上是否会有影响。再比如资产管理专家常常利用税务上的漏洞帮助客户“合理避税”,也是非道德范畴。在圈内人士看来,这些莫过于“专业”。但这些专业背后,意味着立场的坚定,同时也意味着将情感从理性中的剥离。

昨天,一位同事说因为产品的亏损,午夜惊醒。作为金融最底层的销售人员,甚至没资格出现在这本书所采访的人员中,但背负着几百万,几千万资产的销售人员尚且如此,这些专业的金融人士难道真能如文中所言,正视一起?

从前,我是金融的乐观主义者,尤其是在看完《伟大的博弈》之后,任何的风险与危机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促进的是监管的进步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我相信这个世界最聪明的人都集中在金融行业,他们将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时代的推动者。如今亲临着去年的股债与今年发动机涡轮般的美林时钟,我成为了中性派,我们所做的无力改变这种环境,更无力左右人的本性,现在所处的危机在若干年以后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