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阅读《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一)_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第一遍阅读《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一)
yiri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3-21 23:03:00

第一遍阅读《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一)

很不好意思的说,这应该是我除了教科书外第一次读纯理论书,这二十年来我都浪费在小说、散文中了,第一次怀着敬畏的心情阅读这本令很多人敬畏的理论书籍,第一次在书上大面积地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抄抄写写。

那个谁谁说,不成熟的阅读者最明显的表现是,在看到精彩的语句时,会手舞足蹈、情不自禁,痛哭流涕、捶胸顿足。那我还是个极不成熟的阅读者,我拍案而起了。

前段时间《南方周末》里有一篇棉棉采访周立波的专稿,两个人在谈电视对于大众传播的作用。棉棉说,可惜我家没电视,因为没有可以看的,全是垃圾。文化人嘛,总是在一些问题上偏激了些。总体感觉《娱乐至死》这本书有一针见血,也有稍许偏颇。

下面是几段读书笔记:

“所以,我们就陷入了一个无能为力的怪圈:你心里有很多想法,但除了把这些想法提供给记者制造更多的新闻之外,你无能为力;然后,面对你制造的新闻,你还是无能为力。”

首先,记者根据大众提供的信息来制造新闻,这是波兹曼对于电视记者的极大批判和讽刺。当然对于这里提到的这种现象,现今还是有一些变化的。社会中出现了一些“刺头”,“敢于”说真话。但这种人也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说真话就被和谐和怕被和谐的,小到村里百姓有苦诉不出,被豆包村官用钱堵住嘴,大到人大代表在讨论会上沉默不言;一种是被“保护”起来的“名嘴”们,像韩寒,他们站在舆论的浪尖,是领袖,是权威,是大众的崇拜、模仿对象,一方面我们该是尊重他们的笔杆子成果,一方面我们应该有点儿自己的追求,中国人太多,沉默螺旋的力量是很大、很疯狂的。

“电影、唱片和广播(现在已经成为音乐行业的附属品)都以娱乐为目的……”

真是令人痛心。我听广播最厉害的时候是高三,每晚泡广播的时间比自习的时间还多,早晨起不来便美其名曰“晚上用功了”。其中最喜欢的是《小凤直播室》。她和石康、左小祖咒、扭机们对话,她有自己的“金包子奖”,她有自己的执着和追求。虽然她从未透漏过自己创办这个节目的艰辛,但可以想象。网站上她的照片是黑白色的,一眼便可以看出是理想主义头脑和现实主义作风结合的强女人,她在广播中植入了浓厚的文艺色彩和小资气息,让人感觉她是用真心真意在做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某某夜话、某某产品推销的轻浮和随意。

看过《海盗电台》,看过那些为摇滚、为音乐痴迷的疯子们,这不是对广播的践踏,这是开拓。以娱乐为目的的媒体是浮躁的,但这完全不同于专心做娱乐的媒体,“海盗电台”是成熟的,现实中的湖南卫视是真诚的。中央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充斥着各种广告的《乡村爱情》,我很是不爽,明明是财大气粗嘛!所以在这一点上,重复播出《还珠格格》无数遍的芒果台比央视强多了,娱乐就要娱乐到底,假严肃顶个毛儿用。

“在‘好……现在’这种文化中,观众其实是播音员的合作伙伴,他们希望播音员在扮演其角色时要表现出说得过去的严肃性,但同时又不需要真正理解角色的含义。”

曾经看过某某的文章批评现今出镜记者的低素质,只会说“请看我左手边……右手边……”仿佛怕观众不知道哪是左哪是右。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新闻评论类节目深受大众喜爱,是因为他们真正从人的角度深入解决问题;香港、澳门回归、9•11、汶川大地震等新闻事件的大型直播中,我们会看到记者真实感情的流露,这说明电视正在朝人性化角度发展,而不再只是一个生硬的信息传送器。

有人说,如果一名出镜记者在开机前考虑的是自己的化妆是否漂亮,而不是如何真切的叙述事实,那这名记者就是失败的。诚然,播音员不是演员,这是我们所期待的。《60分钟时事杂志》的主持人都是阅历丰富的老新闻人,这是一种对于新闻的敬畏和尊重。凤凰卫视启用杨锦麟是一次开拓,读报的广泛成功是凤凰人的用一次胜仗。

未完待续。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