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_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娱乐至死
乱石穿空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1-10 16:11:46

娱乐至死

我们都知道乔治 奥威尔和奥尔德斯 赫胥黎都对人类世界做出过预言,不幸的是两个都是悲观的----我们必将毁灭,幸运的是看起来是赫胥黎言中了。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将不是像在《1984》中的人们一样受制于痛苦,而是像在《美丽新世界》中的人们一样由于享乐而失去自由。奥威尔担心的是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由于‘老大哥’的极权统治,而是由于人类自己会渐渐地爱上压迫,崇拜那些让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我们的确是生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每一天的新闻,电视充斥着喧嚣与感官刺激,我们知道得很多,却理解得很少,到处都是信息却没有多少有用。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无疑是有良知的人无法忍受的。美国人尼尔 波兹曼用《娱乐至死》这本发人深省,震撼心灵的书对此发出了严厉的控诉。

他是如此的怀念18,19世纪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那时不管是高宅大院的富翁绅士还是不闻一名的屠夫走卒,都阅读着同样的书籍,不论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还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在殖民时代的美国都畅销无比。人们喜欢印刷制品这种具有有语义,有释义,有逻辑命题内容的读物。阅读蔚然成风,到处都是阅读的中心,因为压根就没有中心。报纸,小册子广为传播,演讲厅到处都有。人们可以尽量耐心,尽管有点烦躁地听完林肯和道格拉斯的七场辩论,而不管这两人当时并不是总统候选人,甚至连参议院议员也不是,他们从不关心演讲者的政治地位。演讲时间是如此漫长,以至于林肯提议听众还是先回家吃完饭再来。他们又是聪明的有理解力的,他们了解那个时代的许多法律条文与案例,能够理解冗长复杂的句式,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如果当今的候选人演讲的时间太长或句式太复杂,听众将显得不耐烦甚至于根本不知道他再讲什么。印刷制品提供的是严肃有语境的内容,你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判断它们的真假;它们也是连续的有历史感的,你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理解它们,你也必须通过阅读上下文才能知道它们的意思,断章取义难免出错。一切的一切看来都是如此美好。

而这正是现在的电报,新闻,报纸,图片,电视所极力摒弃而不具备的。电报的主要力量来自它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收集信息,解释信息或分析信息。书籍希望我们保留它,而电报却要求我们烧毁它。电报只适合传递转瞬即逝的信息,因为有更多的信息很快就会取代它,它不需要也不容你稍加思考。新闻的语言完全是不连贯的,一则消息和它前面,后面的另一则消息毫无关系,新闻的受众必须自己找出其中的含义,发布新闻的人没义务这样做。报纸上一行行连贯的文字渐渐失去了帮助我们获得知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照片具有能脱离现实和语境,并把很多没有逻辑,彼此无关的事件和东西堆积在一起的能力。在照片的世界里,世界被割裂了,存在的只是现在,而不是任何一个故事的一部分。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纵横字谜就是这样的伪语境。广播智力竞赛和现代的电视游戏比赛也是这一类东西。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伪语境,都为这些彼此“没有关联的事实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而且答案是一致的:为什么不用它们来作为消遣,娱乐,或在游戏中找点乐。

当电报的出现消除了时空的差异,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的各地发生了的奇奇怪怪的事,但这又和你有多大的关系呢,你不会为了它们改变你一天的行程。电视播报的新闻不是为了让人读,也不是为了让人听,他们的新闻是让人看的。所以即使是报道悲剧和残暴行径的新闻节目,在节目结束之前,播音员也会对观众说明天同一时间再见。你看完新闻不会觉得有什么,因为你潜意识里认为它是假的。你可能看到一条死伤数十人的新闻,刚要感到沉痛,却要么会有一条类似或更严重的新闻出现,要么会出现插播广告,或者一条娱乐新闻,连播音员也会有:好了让我们现在来关注下一条新闻来提醒你,你应该关注下一条新闻,而不应该沉思于过去(即使你只是看了几十秒)。电视节目制作人们不会使得电视节目需要思考,令人困惑,你可能不需要任何相关知识,不用看上一期节目,就可以欣赏这充满感官刺激的节目。在这里,智力意味着你知道很多,而不是理解很多。

赫胥黎告诉我们,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我们可能会有一种“后视镜”的心理,认为火车就是更快的马,电灯就是功率更大的蜡烛。但是文化的形式决定了它的内容,形式改变了,内容不可能毫无改变,可能很多散文可以丝毫不差的全文翻译,但很多诗歌翻译后却会失去那种韵味。或许有一天,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会思考。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会真的懂得应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生活,即使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