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钟摆永不停息_对冲基金风云录2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对冲基金风云录2 > 市场的钟摆永不停息
艾经纬 对冲基金风云录2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7-27 19:07:08

市场的钟摆永不停息


   投资者的心理如同钟摆,市场的风格因此轮流转,财富也便如幻影一般
 
                       艾经纬/文
 
随着蜡的融化,羽毛纷纷掉落;
不幸的伊卡洛斯带着他靠不住的翅膀坠落下去;
他划破惊恐的空气,肢折翼断,乱发飘飞。
                                           ——《伊卡洛斯》
 
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是能工巧匠代达罗斯的儿子,他们被囚禁于克里特岛。为了逃走,他们使用蜡和羽毛造成翅膀逃离。但伊卡洛斯心生骄傲,没有听从父亲的嘱咐,往高空飞去,结果双翼上的蜡靠近太阳被融化,结果跌落海中而丧生。
神话中的这一幕,在金融市场上可谓屡见不鲜。多少基金经理历经市场的煎熬,终于某日业绩一飞冲天,于是鲜花与资金蜂拥而来,但似乎又存在一种魔咒,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在本期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金融投资阅读榜(2012年6月)中,有两本书颇为贴切伊卡洛斯的神话。一本是《对冲基金风云录2:悲剧英雄》(下称:《对冲基金风云录2》),另一本则是《投资最重要的事》。
前者是刚刚去世的前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资策略师巴顿·比格斯的作品,他的前一本《对冲基金风云录》在业内可谓洛阳纸贵。后者则是出自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之手,此书得到巴菲特的大力推荐,而且巴菲特称其读了两遍。
 
悲剧英雄:风格轮流转,财富如幻影
 
从1949年琼斯创立第一只对冲基金以来,对冲基金一直是个神秘的东西,对冲基金经理则更是一些神秘的家伙。巴顿·比格斯则让他们不再神秘。
《对冲基金风云录2》一书中延续了《对冲基金风云录》的写作风格,将虚构与写实的手法巧妙结合,不同的是,此书完整地刻画了一个对冲基金经理从孩童时代到创富传奇再到凋零落寞的故事,间接描绘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对冲基金世界。
此书的主人公乔出生在弗吉尼亚的一个小城,父亲是黑人。乔高中时靠着打橄榄球而出名,大学时读了个野鸡大学,在一位长辈的引导下,开始步入投资界。
巴顿·比格斯毫不吝惜笔墨给了乔的成长背景,因为他觉得对冲基金的成功与出身于名门、毕业于名校并无关联,大多数投资赢家出身并不显赫,只是拥有头脑、胆识、决心和直觉。
没错,这在中国同样也是,尤其是商品期货市场,很多投资赢家都是出身草莽,并无科班背景,亦无名师引导。
乔在一家投资公司从后台做起,由于勤奋努力得到主管(也是后来的岳父)的欣赏,成为分析师,而且是信仰价值投资的分析师,并且在一次上市公司调研中遇到了后来的合伙人米奇。
米奇同样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但在上世纪90年中后期的科技股狂潮中,信仰价值投资无异于等同自杀。乔经过两次失败的打击,终于被普利司通的合伙人之一赏识,并得到一只小基金来管理。
2000年初,乔成为米奇的合伙人,他们研发了一个多空股票策略,成为“心怀趋势的极客一根筋”式的投资人。
经历过市场牛熊的人都知道,市场终会回归平均值的。米奇经历过失败的那段时光终于过去了。随着科技股狂潮的消退,他们俩所管理的BA基金成为公司的一枝独秀,他们俩也因此身家暴涨,如是几年。
但确切的说,市场就如钟摆一样,从中点到端点永不停息。到了2007年,随着BA基金规模达到80亿美元,规模与业绩是死敌这一魔咒出现了,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的风格转换了。
于是,BA基金开始大幅亏损,然而这两位合伙人就如伊卡洛斯一般,一旦自信心膨胀起来后,就很难承认错误了。不停地遭遇赎回而被迫抛售,最终在金融危机的重袭下而关门大吉。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他们先前短短几年中积累起来大量财富由于被大肆挥霍,在危机之时则面临破产的窘迫。乔与妻子分开了,落寞地回到了故乡,至于米奇则更惨。
笔者近乎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内心澎湃,心有所悟。这是一部现代版的对冲基金英雄悲剧,也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过去20年,对冲基金就是一场淘金热,像一切泡沫和疯狂一样,最终也归为泡影。很多投资者因金融事业上的胜利而冲昏头脑,最终又被打回了原形。
巴顿·比格斯说,在其40年的投资生涯中,看到了太多的伊卡洛斯从高处跌落,太多的麻雀变凤凰但又灭亡的轨迹。
其实,无论投资,抑或人生,价值往往成就于清苦孤独之中,曲曲折折唯有自我经历;运气也好,能力也罢,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自信一旦膨胀,伊卡洛斯就会一路飞高,而太阳终会融化他的翅膀;财富也好,地位也罢,不在得失,而在自我驾驭。天地悠悠,存乎一心。
 
     心理如钟摆,周期永不灭
 
《对冲基金风云录2》所描绘的悲剧英雄故事,值得深思并总结,其中有一点非常鲜明,那就是乔和米奇的成功是因为踏准了价值股轮动的市场周期。
市场是存在周期的,市场的风格是会切换的。对此,《投资最重要的事》做了很好的阐述。
现实经济中,周期无处不在,无论是信贷周期,还是生产周期。然而很多人漠视周期的存在,如在所谓的“大稳健”时代。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的经济繁荣使得“从会议室到起居室,从国家机关到交易场所,一个新的共识正在形成:大而坏的商业周期已经被驯服了。”
但并未如人所愿,1997年出现了东南亚危机,之后再到2008年出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金融市场中,无论是牛熊转换,还是风格轮换,都是周期的体现。譬如近期A股市场即是,过去若干年成长性被各路投资投机人士广泛看好并持有的招商银行,目前只有不到5倍的市盈率、1倍多的市净率,至于曾经的蓝筹股代表大秦铁路、中国石化等估值就更惨不忍睹了。
周期因何而存在?经济学界有很多研究,不再赘述。但就金融市场而言
,周期的背后是投资者的心理。
霍华德·马克斯认为,周期的极端性主要源自人类的情绪与弱点、主观与矛盾。
他还认为,市场的情绪波动类似于钟摆的运动,虽然弧线的中点最能说明钟摆的平均位置,但实际上钟摆停留在那里的时间非常短暂。相反,钟摆几乎始终在朝着或背离弧线的端点摆动。
嫁接到金融市场上,可以发现投资者的情绪总在恐惧与贪婪两个极端之间,投资者情绪朝某个极端摆动时所积聚的力量,最终会成为促进反方向回摆的力量。
我们还以A股市场为例,自从2007年A股到达顶峰之时,蓝筹股大部分时间里被抛弃了,尤其是去年年末以来最明显,而这段时间正是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大力提倡买入蓝筹股之时。
不过也有投资者发现,在招商银行近期大跌之时,被各类专业投资者所不喜欢的中国银行股价却非常稳定,而且稳定持续了半年之久。所以招商银行近期被抛弃是可以用投资者情绪变化来解释的,甚至有资深投资人认为这是一种闹剧。
蓝筹股近期会回归吗?甚至目前的A股见底了吗?这还很难说,因为钟摆运动的幅度、回摆的时机并不会那么鲜明。但回归是必然的,周期更替、风格切换是市场的真理。
当然,《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显然不只是讲述了市场周期和投资者情绪。作为世界顶尖价值投资者,霍华德·马克斯在书中详细阐述了“第二层次思维”。概括而言,霍华德·马克斯鼓励投资者做“逆向投资者”,其实这和巴菲特一再重复的投资原则“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是一致的。
这会,想必你明白了为何巴菲特大力推荐并读了两遍的缘故吧。(作者为本报编辑,微博:http://weibo.com/aijingwei)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市场的钟摆永不停息”的回应

日耳曼人 2013-03-08 14:48:55

A股在这篇文章发表3个月后见底,1949点,平均市盈率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