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拓展自己的行业性谈资_读懂银行股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读懂银行股 > 努力拓展自己的行业性谈资
山前之路 读懂银行股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15 23:12:08

努力拓展自己的行业性谈资

前一段时间跟几个在银行工作的同学聚会,聊天过程中深感隔行如隔山,我说的他们不懂,他们说的我也不明白。这就是专业化为社会带来的困扰,为什么一群同学在一起只能回顾以前的记忆?因为现在真的说不到一块儿。但这恰恰是个机会,因为有多领域知识储备的人会逐渐体现出独有的综合素质。不管你在什么行业,都要设法不断拓展自己的行业性谈资。
       如何在某个行业入门呢?
       第一,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比如银行业,你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去了解,得到的可能是货币、存款准备金率、宏观调控、通货膨胀等信息;你可以从投资的角度去学习,得到的可能是拨备覆盖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商誉等概念;你也可能单纯从工作的角度去理解,得到的是工资多寡、业务范围以及银行运作等。不同的切入点会有不同的行业入门方式,这些方式会造成一些思维上的偏见,但又如何呢?你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一亩三分地,其他的随缘吧,有了这些,足够能顺得上话了。
       第二,掌握切入点影响下的专业术语。比如我从投资角度看待银行,那么如下的术语就至关重要: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权责发生制、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同业拆借、借短配长、优先股、风险加权资产、核心资本充足率、权重法与高级法、成本收入比、贷款减值准备、拨备覆盖率、已逾期未减值、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权益乘数、非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等。真的明白了这些术语的含义,你完全可以和银行的同学谈天说地了,或许他们还没有你知道的多呢!
       第三,“下山“”历练。单田芳先生的评书作品中,某位新出世的英雄在跟随老师学艺多年后,总会被师父送下山去历练。此时老师的武功还在徒弟之上,为什么不等全部传授完了再让TA下山呢?最起码学到和师父一样的程度嘛!关键就在于四个字:“融会贯通。”良师们都门儿清,自己学习和别人传授,终归是概念的堆积,真到实战,一来常用的知识可能远没有那么多(这让我想到背完GRE也不会流畅交流的学子们),二来需要看看别家的套路,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要知道,同样的“招式”,理解是无法传授的,只能自己悟。
       选修的或许才是对胃口的。
       读一本书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作者)关于内容选择性的建议。当初学语文,我真的觉得选修课本里的文章写得比正式教材好得多,那里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完整呈现的,不会因节选而失去连贯性,另外或许那些其他人不建议你读的东西反而对你最有用。这里可能会有一点心理学当中的“短缺”效应影响,但大体的真相就是这样。比如我当初读《童趣》,正文中只是节选了《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第一段,当时就已经觉得很有趣了,但后来再读原著,才知道紧接着的第二段更让人笑得合不拢嘴,心想:“古人真会玩儿啊!”
       言归正传,假如你本来对银行股就没有什么兴趣,因此光看《读懂银行股》的书名就不想去读了。其实只要作者是有水平的,TA绝对会在书中牵涉到一些对你帮助极大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适用于书中所讲的内容,更可能具有普适性价值,从而修正你的投资体系。如果不小心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那么这本书的意义就不可估量了。因为随着阅读量和实际操作经验的逐渐丰富,你的体系会越来越完备,有可能连续看几本书都没有什么值得你深思的东西。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一个成熟的读者,买了一本书,书中一个观点对你原来的认知造成冲击,不管这个冲击有多微弱,这本书就值了。有的人可能会说这还值?我花费大量时间读这本书,最后就得到一句有用的,简直弱爆了。但你要知道两点:第一、如果你不读这本书,你可能永远不会有机会修正你体系当中的某一项缺陷;第二、不认真读这本书,你可能意识不到某项可以修正你的体系的观点。所以,阅读你信得过的多领域的作者的作品,TA们的观点会从各方面塑造你的体系;一旦选好了一本书,坚持读完,哪怕中途想放弃;找机会认真地再读一遍。
       本书给我的普适性收获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存在增发、转股、优先股的情况下,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的修正方法。之前我已经意识到上述指标是需要不断修正的,否则估值会出现倍数级的偏差,但所用的也只是根据财经网站上提供的最新季报数据,却忽略了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二,轻资产的选股思路。是啊,在所有盈利都依靠大量资产的行业里,虽然有利基,但周期转弱后,利基会转换为包袱。正如书中所说:“重资产行业即使已经开始亏损,也不得不开足马力生产。这是因为该行业的成本中有很大一块是固定成本——新建的厂房和设备,不管你开不开工都要折旧。”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绝对算是一门好生意了。
       第三,“声明”的写作技巧。声明是编程时常用的方法,对于一个变量或函数,代码开头还没有详述的必要,就先声明一下,后续再集中处理。《读懂银行股》大量地采用了这种技巧,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概念实在太多,一开始对这些术语展开全面描述势必会损失文章的连贯性。
       第四,业绩增速越慢,就越要等股票估值偏低时才出手。
       第五,ROE的重要性。我以前最关注的是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以此作为剔除众多股票的第一关。如今看来还有第二关,那就是ROE。“暴利不暴利,最终是看ROE,而不是利润率,更不是净收入。”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利用杜邦分析将导致ROE增长快慢的因素再次详细剖解,从而观察银行的运营思路和融资概率。其实财报冰冷的数据不重要,整理出的比率也不重要,关键是背后的逻辑和因此形成的投资策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彼得林奇在解读福特汽车的财报时所说:“你也许已经注意到福特汽车的短期债务是18亿美元,在计算中我忽略了短期债务,那些完美主义者可能会为此焦虑不安,但何必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把事情搞得复杂化呢?我只是假定公司的其他资产(存货等)足以抵消短期债务,因此我计算时就不再考虑短期债务。”
       第六,纠正了我的错误观念,感觉银行坏账率很高,迟早被货币基金、宝宝类产品、P2P所替代。读完此书才知道远不是那么回事儿。正如雪球大V云蒙所说:“现在银行依然是各行各业最赚钱的行业。”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