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社会上就已经出现了搞P2P的公司。
在其他人还弄不清楚啥叫P2P融资的时候,我凭着对peer to peer理解就判定这些人玩的把戏实质上就是非法集资。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行业不但没有被监管部门迅速消灭,还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野火燎原似的在全国各地扩散开来,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因为偏见,我没有往这个行业投资一分钱,也没有仔细的了解过这行。
这本书倒是很好的给我做了一个科普。
但是,这并不是我给这本书打五星的理由。
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价值就是介绍了郑旭东这个案例。
这个案例完美的演示了如何玩好击鼓传花这个游戏。
连环套一:以艺术品在各平台抵押借款,高收益吸引投资人。
郑旭东为何先运作几个P2P平台,而不是直接吸引投资者到文交所投资?道理很简单,彼时各地文交所已经一地鸡毛,投资者多数已有风险意识;但若用抵押借贷的方式以30-50%的年化利率做p2p,在倒闭潮开始之前的网贷市场普遍风险意识比较低,非常容易吸纳资金且受追捧。
连环套二:操控各平台吸纳的资金全部集中到文交所,推高交易价格。
连环套三:烘托新品必涨预期,吸引大量投资人排队申购。
当文交所获得足够资金支撑后,开始不断推高陆续发布的资产包价格,体现其非凡的财富效应。早期资产包价格不断上涨,高者价格翻了几倍,在这样的赚钱效应下,原本只在各平台投资艺术品抵押债权的投资人纷纷入场参与二级市场价格交易获利。而在这之外,还有一个玩法,就是参与资产包打新,与股票类似,投资者可在一级市场以一元一股的价格申购,开盘后获取增值,这几乎是个“稳赚”的生意,吸引了大量高收益预期却低风险承受力的投资人加入。
至此,郑旭东已经完美讲述了三个赚钱故事:(1)最胆小的投资人参与网贷平台投标获取年化30-50%的保本收益。(2)胆大一些的投资人参与资产包申购,年化收益至少在100%以上。(3)最激进的投资人参与文交所二级市场炒作,年化收益可能在500%以上。
随着文交所造富故事的不断传播,几个月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场泡沫。所有人都傻到无法发现其中的问题和风险吗?当然不是,其实很多参与者本身都很清楚文交所的投机性、风险性,也知道这样的疯炒最终一定以崩盘收场。但后来产生了一种歪理——只要文交所里资产的涨幅大于各平台融资成本的利率,那么即使是骗局也可以继续运转,只要眼疾手快立即卖出提现就能避免损失。
连环套四:暴跌砸盘套牢所有交易者,圈住交易者资金。
文交所前面8只翡翠资产包的运作都很顺利,翡翠价格被炒至上亿元。没有人再关心这些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反正它就是被拿来炒作和交易的。当投资人都在勾画自己新一年的财富梦想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先是各资产包价格不断下跌,有些已经出现破发的情况,之后文交所网站突然公布四个资产包因系统问题暂停交易,具体恢复时间以交易所公共为准。停盘引发了恐慌卖出,形成踩踏效应,瞬间将其他四个仍在进行中的资产包打在了跌停板,再没有任何人可以离场。
连环套五:忽然提高申购中签率,成功夺取所有申购资金。
在整个文交所市场中,最大的资金量并不是在二级市场交易,而是停留在排队申购新资产包。月初的几天二级市场各资产包价格下跌,未能引起投资人足够警惕,主要也是因为大家认为资金都在申购新资产包,待申购结束,打新资金回到市场,立即会引发一轮上涨,因此不乏逆市抄底建仓者。
直到第九只翡翠资产包“观音送子”上市后,中签率突然从不到10%飙升到70%,瞬间数亿资金被套牢,再也没有资金能够回到市场,二级市场炒作者也丧失了全部希望。当大家发现情况已经完全超出合理的游戏规则,打算从中抽身时,文交所的账户已经无法提取资金。
连环套六:将文交所部分获利返还给各平台,结清抵押借款。
郑旭东在运作前面的步骤时,自己一直是隐藏起来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对众多追随者兑现或给予利益的步骤,郑旭东很难做到自如地控制各个平台。
这原本不会是一个空泛的承诺,当郑旭东完美运作前面步骤套取7亿资金,是可以做到清退几个平台所圈的2亿资金的。然后所有参与者都能分到一份可观的报酬。而文交所那边因为本就属于风险波动性投资,投资人亏损会有纠纷,但有规则可以扯皮,而不一定需要跑路。
连环套七:不执行第六步,直接跑路。
第七步,只属于郑旭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