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书虫沙龙分享《投资哲学》_投资哲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投资哲学 > 南京书虫沙龙分享《投资哲学》
小鹏友 投资哲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4-05 20:04:52

南京书虫沙龙分享《投资哲学》

本文基于南京书虫沙龙口头分享整理。
作者微信公众号:abirdbook。每天一分钟语音读书,一个星期分享一本书。
作者微信号:ajoybird。欢迎就读书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暗号:豆瓣。

欢迎大家来参加书虫沙龙活动。作为主持人,每次我都会公权私用,自己来分享一本书。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投资哲学》,作者是刘军宁。这是在罗辑思维上买的书,吐槽一下。罗辑思维的书不打折,即使我是会员,折扣也特别少。但是,我还是喜欢在罗辑思维买书,第一,这里面的书经过筛选,我买到好书的概率比较好。第二,罗辑思维的书的装帧特别好,这个叫裸背线装,就是你翻到任何一页,书都会平整的放置,不用找东西压书。这种体验特别好,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喜欢抄写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说回这本书。这本书叫《投资哲学》,很多人会说,我又不投资,读这本书干嘛?其实,这本书偏重投资,但是更偏重哲学,你完全可以当成哲学书去读。而且,对于投资,咱们既可以理解成狭义的投资,也可以理解成广义的投资。你想想,咱们人生每时每刻都在投资啊,投资健康、投资快乐、投资各种各样的事情。大家周末没有出去玩,来到这里,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啊。所以,咱们读完这本书,甚至可以用这种哲学思想来投资人生、指导人生。

这本书所谓的哲学,主要是保守主义哲学。一听“保守主义”,大家可能觉得保守有什么好的。读完之后,你会发现,真的是不能从字面去理解一个思想,保守主义哲学真是太赞了。保守主义这个题目太大了,我真是没有本事讲。咱们就说几点小的方面,抛砖引玉。

首先,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叫做相信自己,一种叫做相信别人。保守主义者就是相信自己的人,虽然很多事情要听别人的意见,但是最后做主还是自己。结果是好是坏,要自己承担责任。经济学家哈耶克就说过,这才是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另外一种人呢,没有自信,喜欢依附别人。在投资中,你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说法。“我认识一个高人,真是牛逼,他让我怎么操作我就怎么操作,听他的准没错”。“嘿,我又内幕消息,隔壁老王告诉我的。这回准能行”。

其实,很多人都喜欢做跟风的集体主义者,喜欢做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者,就是不肯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不肯自己承担责任。保守主义投资哲学告诉我们,要坚持独立思考,要特立独行。咱们的《道德经》就说过,“我独异于人”,所以不管是投资,还是人的一辈子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个问题,是靠自己,还是靠别人。

第二,保守主义投资哲学,有一个核心的原则,叫做“守住你的能力圈”。保守主义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是神。神是全知全能的,而人呢,一辈子也只能掌握这个世界一小部分的知识,特别有局限性。所以人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能力圈,圈外的事情咱们别做。最出名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当时不肯投资纳斯达克的科技股,被骂的半死,最后证明是对的,成功躲过了股灾。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呢,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懂。其实,做到这一点特别不容易,因为人的本性虽然有限,但是每个人都喜欢追求无限,而且盲目的高估自己是人类的通病。普通人的现实情况是,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像摊大饼一样的生活,最后一事无成。真正的保守主义投资哲学,就是告诉我们要守住自己的能力圈,要专而精,这需要纪律和耐心。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说了一句话,彻底把我震住了,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查理芒格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从不去追求平庸的机会。”而我们普通人,就是什么简单做什么,什么低门槛做什么,什么都想做,没有守住能力圈坚持做一件事,所以我们不是查理芒格。

第三,巴菲特说,就算美联储主席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投资行为。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思维模式了。一种是自上而下,这要求从大局出发,关注的东西可多了,比如经济周期啊、宏观政策啊、行业板块啊、国际局势啊等等。不过这种思维方式挺坑爹的,你想想,就算你是一个经济学博士,估计你也关注不了这么多因素吧。

巴菲特的思维模式是自下而上的,我才不管那么多呢。我就关心这个公司是不是一个好公司。不管什么形势,好公司一定比坏公司好,是金子总要发光的。这个思路特别有意思,不信你随便观察一下,身边的很多人每天关系太多事情,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鸡毛蒜皮,可是就是不关心如何提升自己。其实,自己就是自己的公司啊,而且自己必须投资自己,这个没的选。自身过硬了,任他东南西北风,咱们都能过的不错。如果自身不过硬,就是生活在天堂里,你也是生活的最差的那一个。

这里提一句,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说。这个事情要辩证的看,既要自上而下的观念,这样有大局观;又要有自下而上的思维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辩证法。但是我觉得这是和稀泥。100年前,胡适就说过辩证法不解决问题,雾满拦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概叫《你不成功就怪辩证法》,这个不是本次分享的主题,就不展开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保守主义哲学的投资观念,我就先分享三个小点,还要好多思想,等待大家自己去发掘。下面,我想分析一下这本书关于财富的看法,离我们生活更近,也更好玩。

我们都知道,咱们中国最早的钱是贝壳,所以咱们中国和钱有关系的字,大部分都带有贝字。那么你看财富的财,左侧是贝,代表金钱。右侧是才华的才。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得有才华,才能有钱,才能有财富。西方也是这样的,在希腊语和拉丁语中,最早代表钱的单词就是talent,我发音不标准,就是英文中天才那个单词。所以古代欧洲货币的单位是塔兰特,就是talent的音译。所以,一个结论,就是如果你穷,就说明你没有才华。这个思想对我打击特别大,我必须承认,我没有才华,是个笨蛋,希望以后能变得聪明一点。

那么什么是财富呢,美国哲学家艾茵兰德有个观点,说财富是一个人思考能力的产物。这个说法其实蛮颠覆的。不过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历史也验证过了。历史上,对财富的误解主要是两个:
其一,认为财富是物质,所以统治者会对内搜刮民脂民膏,再强大一点的话就搞侵略。我们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蒙古帝国征服全世界,所有的金子都抢走了,但你能说他创造财富方面很牛吗?即使所有这些金子留下来,现在的蒙古国能比美国有钱吗?

其二,就是劳动创造财富,这个咱们最熟悉了,老师从小就是这么教的。可是回顾历史,大炼钢铁、各种大生产运动,各种苦力劳动,哪一个成功了。所以,劳动致富就是一个不靠谱的观点。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投资很成功,你会说这个人很有脑子,绝对不会说这个人很有力气的。所以有一句话特别出名,特别打击人,就是别用你身体上的勤奋去掩盖你头脑的懒惰。

一说到钱,一定会听到有人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又买不来幸福。你仔细想,这个话有问题。这是一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我们中国人最熟悉这个了,叫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但是,生活中很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选择是虚构的。你是要胳膊,还是要大腿?你是要老妈,还是要老婆?你是要成功的事业,还是要幸福的家庭?如果你智商还可以的话,一定要知道答案是,我都要。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你看某人有钱但是不幸福,这是事实吧!拜托,仔细分析这样的案例,你会发现,不幸福的责任在当事人,和钱有什么关系,什么事情都赖在钱身上,我也是醉了。其实,幸福和自由一样,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目标,不是一定要通过什么追求才能得到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状态就是最幸福的。所以,别再用“要幸福不要钱”的观念为自己开脱了,赚钱挺光荣,没啥道德风险,别再为自己脑子不够用找借口了。

总之,这本《投资哲学》挺赞的,值得一读。我也会在我的小鹏友微信公众号也分享这本书,欢迎围观、欢迎拍砖。

谢谢大家。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