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凯斯勒的两本书_操纵金钱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操纵金钱 > 安迪.凯斯勒的两本书
LaoBai 操纵金钱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5-19 00:05:52

安迪.凯斯勒的两本书

《操纵金钱》和《华尔街的肉》是安迪凯斯勒一个人写的两本书,主题是高科技证券,前者偏高科技多一些,后者偏金融多一些。

安迪.凯斯勒的出身是一名AT&T的工程师,80年代阴差阳错的进入证券市场。80年代的安迪主要从事IT行业证券分析,也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证券分析员。90年代,安迪开始建立自己的基金,按照书中的说法,安迪开始了对冲基金生涯。而按照我的理解,安迪的基金实际上属于一种私募基金,投资方向侧重于高科技企业,投资手段除了在二级市场上买卖之外,也包括风险投资和一级市场(参与IPO),并不属于典型的对冲基金。

安迪.凯斯勒是理科出身,但文笔很好。两本书读起来都很有趣,他也曾经是炙手可热的证券专栏作者,按照书中的提供的信息,每个字拿一美元的稿费。

两本书是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操纵金钱》在前,《华尔街的肉》在后。但是翻译工作确是不同人完成的。这就产生了两个小问题:(1)一些人名、公司名的不统一,同样的人名和公司名在两本书中出现了不同的译法;(2)《华尔街的肉》中一些金融术语不符合大陆习惯,例如将市盈率翻译成本益比,一些公司的名字也译得比较奇怪,如将Borland译作博览软件公司。(开始我猜测《华尔街的肉》可能是港台引进版,但后来考虑台湾一般也不会称Borland为博览,而是翻译称宝兰,所以译者的出处不可解。)不过,这并没有大碍,因为两本书并不成为系列,分开看也没什么影响。

《华尔街的肉》的主题更类似我介绍过的《诚信的背后》,主要写安迪.凯斯勒的前期证券分析师生涯。安迪凯斯勒通过描述自己的职业生涯,阐明了证券分析师这个角色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巨大变化。当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投资者手续费的时候,证券分析师的作用不仅重要而且高尚。他们是为最终投资者发掘价值的人。但随着信息技术对金融行业的改造,证券金融行业的主体收入转而来自为企业进行IPO或并购收取的佣金,证券分析师的地位也急转而下,成为行业“黑嘴”。《华尔街的肉》这本书的主要诉求就在于此。安迪凯斯勒在这本书里主要批评了他的前同事们在2000年互联网股灾过程中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即人云亦云,没有独立价值判断能力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

《操纵金钱》则主要写安迪.凯斯勒的私募生涯。怎么开始筹钱、如何投资高科技行业,如何在互联网泡沫之前顶住贪婪全身而退的故事。这本书虽然和《华尔街的肉》同样属于自传性质,但哲学意味更深刻一些。安迪.凯斯勒的私募基金在90年代末非常成功,列在全美盈利率第四名。他把这次成功归结为他对技术革命的理解,即美国高科技技术公司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和价值判断超越了工业时代的投资哲学。他习惯用Intel等芯片设计公司举例,尽管美国人进口日本东芝笔记本电脑,产生了巨大的贸易逆差,比如1000美金的贸易流出。而东芝笔记本里的CPU和芯片虽然是美国的知识产权,但通常是从台湾采购。美国人的现金流入远远小于流出的1000美金,但由于美国人什么都没有制造,因此其流入的知识产权收入产生了非常惊人的利润率。由于美国公司的这种高盈利能力,导致类似东芝这样的公司,又把赚到的1000美金通过投资美国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方式流回了了美国,造就了美国人进一步的研发投入和创新。

今天,《操纵金钱》的主题已经不那么新鲜了。不仅是在高科技企业,几乎在全球所有行业都产生了类似的现象。中国人凭借自己的汗水、泪水、血水创造了将近2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非但不能尽可能改善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反而要通过购买美国债券、设立主权投资基金购买美国证券实现保值。而美国人得了便宜还要卖乖,不断的通过货币贬值和要求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剥削”中国人。在这个背景下,货币战争理论大行其道就不难理解了。而在几年前,安迪凯斯勒至少是最早领悟到这个资本故事的人之一,这也是他敢于大举投资高科技概念股票从而成功的原因。

对于每一个IT从业人员和投资者,这两本书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何况安迪.凯斯勒称得上一个好作者,故事讲的生动有趣,人物描写性格鲜明。所以,虽然是两本老书(2006年左右初版),还是建议大家有机会不妨一读。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安迪.凯斯勒的两本书”的回应

武熙远 2012-02-17 21:27:57

“他习惯用Intel等芯片设计公司举例,尽管美国人进口日本东芝笔记本电脑,产生了巨大的贸易逆差,比如1000美金的贸易流出。而东芝笔记本里的CPU和芯片虽然是美国的知识产权,但通常是从台湾采购。美国人的现金流入远远小于流出的1000美金,但由于美国人什么都没有制造,因此其流入的知识产权收入产生了非常惊人的利润率。由于美国公司的这种高盈利能力,导致类似东芝这样的公司,又把赚到的1000美金通过投资美国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方式流回了了美国,造就了美国人进一步的研发投入和创新。”
真是受启发!
以前眼光只局限到产业链上资金的流动,这主要是市场导向。其中技术的权重逐渐随着发展在逐步缩小,有很多因素同样重要的影响市场,价格,营销手段。。。虽然技术依旧很重要,但不得不承认它被贬低了。
而如今,其实准确的说,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只是我井中观月了。金融衍生品将资金导向又加了一个因素,文中说的是技术与创新,因为利润率高。(题外话:这让我有点想明白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搞技术的是狗,为什么美国对待技术人员那么尊重,为什么美国干技术可以干到七老八十,为什么中国干技术总想着转型。当然这只是一个侧面,美国尊重技术跟他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很有关。)虽然我觉得 技术与创新 只是金融产品的一时选择,但的确给我很大的启示,能吸住资金才是王道啊,管他谁欠谁呢,不行交给下一代。。。
我倒是觉得作者挺美化股票等金融产品,分析中倒是没考虑带来的泡沫,况且在股市融的资就会一定拿来继续做技术和创新么?因为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不妄加评论了。

哎~现在才看到这本书,实在是晚了。

可口可乐 2009-11-11 20:20:59

书评写的真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