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可能考虑进入新的领域—私募,所以先找了几本书来垫吧垫吧一片空白的大脑,第一本看的是《私募江湖》,味同嚼蜡,就想看廉价小说一样,没有半点干货,幸亏文字还算流畅,不然我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书也有市场。
然后就是豆瓣上看到普遍评分较好入门级的《解读私募股权基金》,还特意度娘了一下作者周炜,居然是咱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的老师呢,必须认真拜读。
用了一周的时间通读了整本书,作为入门级的书,必须给5分。理由如下:
1. 结构清晰,逻辑连贯。(lawyer们对逻辑是非常非常看重滴)
2. 资料详实,言之有据。(这么多图表,真是感动,现在真的不能忍受只是一味用“华丽”辞藻堆砌的空洞无物的论文)
3. 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要是一开始就这么晦涩,估计入门级的小菜鸟们早就成鸟兽状散开了,而我居然能像看小说一样看完非本专业的专业书籍,可见周老师是多么平易近人呀)
书读完了,也顺便高度赞扬了一下作者。留在肚子里面的是什么呢?
1. 算是对私募股权基金到底是个啥玩意有了感性的认识:首先,它是一种法律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式下,LP们投入资金,GP们负责运作资金,在一定的时期内给予对投入的资金给予回报,GP们也因此获得相应的“报酬”。其次,GP,GP才是灵魂呀,他得去找钱吧,如何找,忽悠的功夫肯定不能少,既然私募不能公开找广大老百姓们筹钱,那么得靠GP们的人脉和在市场上积累的名声和业绩,以及过硬的专业本领吧。钱好不容易筹来了,能合理的花出去才是王道,最重要的是找到好项目呀,有了好项目,得把这个项目运作好,获得收益,算是对得起LP们投入的真金白银,自己也能赚赚“服务费”和“好名声”。再次,注意了,私募基金们对于项目可不像原始股东那样讲究长效机制哦,基金们是要在一定的时点获得收益“退出”滴,退出的方式也分好几种,主要是上市、出售、转手等。
2. 有了这个基本的框架性认识,再去仔细区分私募股权基金与公募、与对冲基金等的关系;再去看看具体的法律结构、私募如何融资、如何进行项目筛选、如何获得收益退出,就有一种“纲举目张”的心旷神怡感。而作者也是按照这个思路一一娓娓道来的。有意思的一点是,在我的概念里,私募对于项目本身的价值创造功能并不凸显,认为那不过仅仅的“金钱的游戏”而已,而看完周老师的书之后,顿时对私募有了一种“道德”上的好感,这一点可以重点关注书中第5章“价值创造”。
3. 当初选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对私募有一个基本且全面的认识,周老师倒是没让人失望。当然,个人觉得还可以就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1) 针对每一个章节的主题,再找更加深入和专业的书进行研读;
(2) 周老师介绍的是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情况,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可以进一步进行对比学习;
(3) 周老师成书是2008年,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欧美和中国有哪些新的变化,可以进一步对比学习。(P.S, 我还特意百度了一下,希望能搜到周老师最新力作,可惜没有,希望老师也能再接再厉,给咱们带来精神食粮呀)
(4) 中国的现在是否与欧美的五年前,十年前很相像,如果是的话,那么对于欧美历史的研究就是对中国未来的预测,这一点对于实践的指引是相当有益处的呢。
(5) 最后,还是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进入这一新领域,路漫漫其修远兮,得不断学习实践,思考总结,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个人一点浅薄的体会,与诸君共勉。学习法律些许年,要进入新的领域,这可是经济和金融大拿们的天下,真的是“诚惶诚恐”,万事开头难,但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得风雨兼程,不是吗。加油! 欢迎各位学霸们推荐该领域进一步学习的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