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页数来说,这本书确实如其名:a little book。我用在车上的两个小时翻完了。
很多国内知名的金融业者推荐过这本书,所以我就动了念想,找来了原版
整本书的理念非常简洁,内容全部是围绕“推销”一个核心的投资理念:the magic formula。为了推销这个理念,作者做了相当篇幅的铺垫,包括为什么要出售股票、股票的回报率、如何进行估值等等,逻辑清晰,浅显易懂,学金融的这部分可以快进。然后来到了核心理念:如何选择股票。
作者的逻辑大致是这样:遵循价值投资的原则,市场上总能挑选到一些价廉物美的好公司股票。所以问题是怎么挑?其实挑选的方法也简单得很,作者就用了两个指标:投资资产的回报率(ROIC)和盈利回报率(EY)。把美国股市的3500只股票按照这两个财务指标排序,比如A股票在全部3500只股票中ROIC排序为123顺位,EY排序为241顺位,则加总为364,B股票若ROIC和EY分别为322和156,则加总为478,。加总靠前的为优,故应选择A而不是B。上述即为作者的the magic formula。
相当的简洁,是不是?
ROIC反应的是企业投入资本的回报率,通常来说,资本回报率越高的企业,其资产的利用利率是更好的,往往说明企业具备一些可以构成“护城河”的特质,能够防御其他企业进入形成竞争。而EY实际是市盈率的倒数,反应的是股票的昂贵程度。
说白了,在这个选股体系中,ROIC负责的是“物美”,而EY负责的是“价廉”。
就是这么个简单的玩意儿,到底有没有作用?作者罗列了美国股市的大量统计数据支持整体上完胜大盘。作者更找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这个体系不能在共同基金中广泛使用,即这个选股系统从统计数据来看,每4年铁定跑输大盘一年,以两年为一个单位则每六个单位中有一个单位跑输大盘,而对压力巨大的共同基金经理来说,吹嘘自己有个好的体系而特立独行可未必有用。
至于这个体系对中国股市的意义,我认为启发性大于实用性。中国的股市太复杂,人为因素太多,极大扭曲了一个纯粹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面单纯依靠这两个指标选股很可能是会出问题的。但是,对企业基本面的关注和分辨能力,则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比如,前两年的创业板大炒题材和概念,市盈率基本上天,而其实当前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很多为“伪”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其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非常有限,金融危机中基本跌回原型。那些在几十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时购买这些股票的投资者,不难想象其损失的惨重。另外,国内资本市场尤其喜好再融资,这样的再融资往往是低质量的扩张,通过募集资金拉大摊子,实际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非常低,一些时候,这样的募集资金甚至也许只是为了填补和掩盖企业前期的财务窟窿,这样的企业其低投资回报率下,能反应出企业本身的很多问题。
在投资中坚持基本的底线,重视常识,不追风,不盲从,是我觉得这本书能给予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