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一些看似美好的东西?_金融防骗33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金融防骗33天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一些看似美好的东西?
asdf 金融防骗33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12 11:06:49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一些看似美好的东西?

     我对金融类的书籍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也算是机缘巧合吧,今年4月份的时候,无意中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我发起‘金融诈骗肆掠,投资血本无归,还记得那些年我们被骗走的钱吗?’的众筹接力,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支持TA!”这样一则消息。不由得心里紧张了一下,因为自己刚刚在北京银行买了一份保本保息的投资理财产品。心存警惕,我将这篇微信文章从头至尾认认真真读了两遍。为了彻底打消心中的疑虑,也为了对一些骗局一探到底,我参加了该项众筹活动。

     一个月后的某一天下午,作为回报,我收到了市场价88元的《金融防骗33天》平装书一本。迫不及待地打开它,我被这本装帧精美的书深深吸引了,“e租宝”案件诈骗金额高达740多亿元,牵连数百万人,“金朝阳财富教育”案件诈骗金额900亿元,“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平台”案件诈骗金额430亿元,受害者人数超过20万……一件件都是惊天大案。

     我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读完了《金融防骗33天》这本书,初步了解了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三十多种诈骗手法,除了泛亚、铁汇等个别几种比较复杂的诈骗手段,其余的诈骗手段都不算太复杂,只要略懂点金融常识的人都能分辨出来。这令我颇为感概,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一些看似美好的东西?免费、低价、高回报、封官、凭空消除债务……我们为什么对这些美丽的毒罂粟没有丝毫的免疫力。就像读小学的时候,有人跟你说:“叔叔给你糖吃,你跟叔叔走好不好”?

     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条新闻:一位被大家公认为很有钱、很精明的印度人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输光了所有的钱,丧心病狂的他把还在读大学的儿子叫回了家,开枪杀死了全家人,然后自杀。他认为,这才是“有尊严”地结束全家性命的方式。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悲剧啊,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有忘记它。

     为什么一个骗局会无限地循环下去,欺骗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什么一个骗局在这片土壤被根除之后在另一片土壤又能四处蔓延……我相信,不了解诈骗的本质,看不清骗局的真实面目,即使今天不会陷入旁氏骗局,明天就会一头栽进现货交易投资的陷阱里。

     很难得的是,《金融防骗33天》这本书一语道破了很多人投资理财中的盲点,并重点点明了被骗子们刻意隐藏的真相,并由专业的老师对整个案例和诈骗手段进行了深度剖析。《金融防骗33天》这本书收集了近十年来金融史上的重大骗局案例,并从中挑选出了最具特点的30余种模式,从人性、心理、人格特征、金融监管等角度深刻地剖析了骗子们的行骗动机、行骗手法、行骗托词、行骗借口以及骗子们企图逃避法律制裁的方式等。

     更让人欣慰的是,《金融防骗33天》这本书提到了很多珍贵的信息和受骗者血淋淋的经验教训,这本书并没有时下许多书籍的惯用手法,以浮夸的内容造成读者错误的期待,也没有种种未经求证的胡乱猜测,更没有无数种虚幻的论述。在读完本书后,让人有种突然被敲醒的感觉。而且这本书中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作者大胆的言论以及幽默的写作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人的感觉是这本书的作者已经看透了金融游戏中的基本规则,并考虑了人一生中财富积累的过程,寻找出了金融价值的本源及真谛。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