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座巴别塔_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技 >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第三座巴别塔
抓着咪咪不撒手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1-20 23:11:24

第三座巴别塔

在《巴黎圣母院》中有一段雨果对于印刷术的看法,大意是印刷术杀死了思想之类的东西(我不知道要是没有印刷术雨果怎么写个百八十万的悲惨世界。)最后还不无忧患,甚至绝望的说了一句,这座用印刷书籍堆成的高塔,是人类第二座巴别塔。
无独有偶,当新的传播媒介出现时,又有为文明写挽歌的了。这次是尼尔·波兹曼。
首先,作为一本书,《娱乐至死》是相当出名的,仅仅在今年,我就收到颦颦的一则推荐,还有大学入校三个月借书的等待(这在学习氛围浓厚学术氛围操蛋的华政很罕见,似乎除了《毛泽东传》《西窗法雨》这样的作业书籍,热门度就没有能比得上这本的了)。而能做到这些,尼尔波兹曼靠的是什么?
当然是现代传媒。
所以,作为一个作家,或者说是这种对传播方式忧患的作家,对于传播媒体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媒体成就了自己,一方面媒体又是自己的批判对象。最后的态度或许可以说是:反正你不是人格化的对象,不理你就是了。
当我们看到此类作家对于媒体的态度都是如此时,这样一种媒体终将娱乐我们至死地的说法,或许就不是能那么站得住脚。
我记得我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写作业上网查查还是个相当稀罕的事,家里的宽带也是拨号限时的,手机是翻盖的,我妈周五晚上还要看超女;我上了四五年级时,CF客户端达到了三亿,老师同学谈网游色变;我上初二时,肾四上市,那个时候,手游也似乎刚刚起步。到了现在,不经意间,报刊亭、邮筒变得非常难找,同时手机成了不少人的一个器官。
不难看出,我们身处在一个剧变的时代中,波兹曼担心的电视让我们用娱乐代替思考已变成了一个可笑的错误——据我所知,现在的电视就是用来给小孩子放放动画片。
变的只是一个显示屏幕,娱乐的性质没有变。或许波兹曼多活十年会下如此结论。
但,任何一个看过几年电视又换智能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在用手机时,自己的主动性大大提升了。以前看电视时,电视剧一集一集,错过了就只能凑活看猜剧情(我记得还有一段时间某个电视台推出八集连放追剧情)你喜不喜欢它就在那儿;而电脑和手机就不一样了,可以加速,可以评论,可以挑选,可以走哪看哪,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看。(我现在还记得我爹让我给他搜电视剧看,我怕他占我电脑,就偷偷捣鬼网速,结果他愣是能坚持看完)主动性提升的过程,就是人体现的过程,对信息加工程度甚至与否的过程。你可以用电脑,用互联网看小黄片,也可以翻墙看大都会的歌剧,可以看什么龙战九天赵日天起点玄幻小说,也可以自学高数。
也就是说,现在的形势是,一大桌子菜摆在你面前,你自己挑着吃。
能够降住这些菜的人,因为自己的自由而感到高兴,饿了就夹两口菜;
降不住的,就一直囫囵的吃,娱乐至死。
打开qq,头条新闻大致是:范冰冰手臂修改前后粗细差一圈,几招判断ta是否劈腿,网红忘关直播悔哭,林丹出轨。。。。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网络媒体这块迟早作瞎。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传播媒介变幻的过程就是筛选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和人就区别开来了。这不是我们这个世纪特有的现象。拼音出现在腓尼基人社会时,文字出现在苏美尔人社会时,古登堡印出第一本圣经时,能否掌握新的传播工具,并不一定关乎人类命运,倒是非常关乎你的命运。
值得庆幸的是,每次总是会有人掌握新的工具,带领人类前进。正如一句台词,生命总是会找到出路的。
所以,波兹曼这种人类掌握不了新的传播工具反而被控制的论调实在是靠不住。浩如烟海的二进制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从事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运动,我们正在每天生产超过所有21世纪前历史总和的信息,我们可以充满自豪地说,我们正在建造人类的第三座巴别塔。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